《雍正王朝》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铁帽子王”十三爷胤祥,母亲就是传说中的喀尔喀蒙古公主宝日龙梅,外公是克尔克蒙古大汗,也是一方霸主。而十三爷骨子里就有侠义之心,忠肝义胆,被誉为“拼命十三郎”,从小就在军营中摸爬滚打,与士兵们患难与共,体恤下情,深得人心,而将领和士兵对他非常信任,所以在军队里有很高的威望,能做到一呼百应,不怒自威!

从邬思道口中的十三爷

从邬思道的口中得知,老十三曾在古北口训练,擅长笼络士兵,士兵遇到困难时,老十三更是疏财仗义,所以他一直受到士兵的敬重。老十三曾经率军作战,这些中层将领大多数都是老十三带出来的,属于老十三的血统,也曾被老十三提拔。

邬思道说:“可别忘了,十三爷的外公可是克尔克蒙古大汗。”

意思是十三爷胤祥有着蒙古人的血性,重情重义之人,所有的部将和士兵都钦佩这个“侠义”的领导。因此,许多人都愿意跟随老十三。

在四爷胤禛追缴欠款时,老十三竟然能从军营调来五六十名下级军官,帮助四爷胤禛。后来,欠款追缴虽然失败,但老十三是第一个为他们着想,直接拿出一堆六品武官的任命证书,清一色的千总,把这些几十人都安排好了。十三爷胤祥的这无意之举,并为他的将来埋下了伏笔。

老十三胤祥是“侠王”,不论何时都为下属着想,这些人当然都愿意跟着老十三了。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随十三爷胤祥当年参与打游击的,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军官和士兵。

十三爷胤祥的军旅生涯也是让人吃惊的,十二岁就跟随康熙亲政准葛尔,打败了葛尔丹,一个12岁的孩子就带领军队战斗,这么说十三爷是有过人的本事,康熙才带他去见“大世面”的!历史上十三爷没有统领过兵,不过剧中的十三爷更是深得人心!

从隆科多口中的十三爷

在热河秋闱期间,康熙决定废黜了胤礽太子后,胤祥不听劝告执意去见胤礽,也被康熙一并惩罚。回京之后,康熙皇帝立马安排老十三胤给理藩院看管。

此时被老奸巨猾的佟国维看出了康熙的心思,认为把老十三关在理藩院,就是避免再度牵连其中,并不是真正要处罚老十三,这是为了保护胤祥,在康熙心里还是很在乎老十三这个儿子的。

于是,佟国维为了“热灶”和“冷灶”同时烧,将隆科多安排到了理藩院,目的就是想让隆科多靠近十三爷,来烧四爷胤禛这个“冷灶”的。

隆科多见到老十三胤祥,脚步轻盈跑过去迎接着,口中还给老十三定了一个“规矩”:

“我的十三爷嗳,我不说伺候您,不说要管着您,就像当年我们在西北打仗的时候,不分彼此,陪您一块喝酒、吃肉、聊天,怎么样?”

这样看来,从隆科多口中这番话,可以看出,老十三胤祥在军中与将领们打成一片,关系是非常的融洽,胤祥跟他们之间没有身份和上下级的隔阂,加上胤祥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跟将士们打成一片,再说隆科多当时的级别也不高,也能与胤祥把酒言欢。

由此可见,胤祥与他的这些旧部们关系极为融洽,他以德行狭义之举,正为自己积攒了广泛的人际关系。虽然十三爷已经不在军旅中,但是他和将领出生入死的这份情感依旧留存了下来。

十三爷在军中,不仅仅只有隆科多跟他把酒言欢,图里琛也是胤祥的旧部。在热河期间,连图里琛都拿酒来孝敬老十三,说:“十三爷,我们这些人都是你一手带出来的,这是孝敬您的。”

这都是胤祥在军营的德行和侠义之举,深得人心,当然,从小在军营混的老十三,明白“慈不掌兵”的原则,遇到一些顽抗不从的,也不会手下留情。

十三爷胤祥有两次力挽狂澜的表现

“猛虎出笼”的十三爷

康熙驾崩当晚,雍正听宣继位后,张五哥在雍正和邬思道的授意下,拿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已经圈禁十年高墙的十三爷,拿着金牌令箭独闯胤祥丰台大营。

十三爷胤祥三个动作,便迅速掌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

首先,在将领和士兵们没反应过时,亮出金牌令箭,毕竟,金牌令箭如皇帝亲临,此时京城内实际情况将领都不清楚,所以丰台大营的将领的疑虑打消,而胤祥就此也就赢得在将领们心中的地位。

其次,胤祥紧急提拔了曾经跟自己打游击的三位旧部,提升到了副将军的级别,从团级干部直接到师级干部,这就使得此时处于孤身犯险境的胤祥多了支持者,从而掌握了主动权。

再次,对于顽抗不从的丰台提督成文运,胤祥没有给他任何喘息之机,对士兵们使一个杀伤力的眼神,成文运就被处死了,威摄众人,此时的十三爷彻底平息了整个丰台大营反对质疑之声,从而顺利拿下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

由此可见,十三爷对军营的“潜规则”很了解,这样赏罚分明、不留情面的作风,充分展示了卓越的治军能力,在军中的威望也非常高,如果换其他阿哥未必能办得到。

后来,十三爷带领兵马前往畅春园支援雍正,带兵进宫护驾,“八爷党”一看十三爷带兵进宫,人立马变得老老实实!立马稳定局势,帮助雍正顺利继位。就此也建立起了极高的威信,以及不可动摇的军中的地位和威望。

“带病夺回兵权”的十三爷

雍正皇帝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孤臣”策略。雍正登基之后,才发现为他所有的人寥寥无几,除了康熙给他留下的三位大臣,兄弟当中只有十三爷胤祥最为信任,最为重任,朝堂之上的大臣和兄弟几乎都是隶属于“八爷集团”。

因此,雍正把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交给十三爷统领,十三爷在统领期间,也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军营中的事务体系做了调整,可以说,只有胤祥才能驾驭这支城外的重要军事力量。

雍正推行新政,朝廷百官和旗主王爷都对雍正的新政十分不满,老八以要整顿旗务,搞“八王议政”,妄想架空雍正 。

希望利用关外四位“铁帽子王”进行“共管”两营事务,说白了,就是想骗走军事力量,所以双方之间有这样一番对话。

两营提督:“两营的军队的防务,没有十三爷手令和圣旨,不敢擅自做主,不要为难末将。”

胤禩:“两营的整顿旗务,连总理王大臣的话也不好使了,你一个小小提督竟然阻拦?”

两营提督:“皇上钦定了,末将直接听命于十三爷的。”

从对话中不难看出,十三爷胤祥在军营威望和地位,可谓是已经深刻人心,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所有事务都必须由胤祥来统领和决定,要不是八爷胤禩利用弘时和弘昼前往丰台大营,故意误传圣旨,八爷也不可能轻易得逞。

于是,八爷胤禩带着关外四个“铁帽子王”,因弘昼误传的肯定,就此成功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军务的情况下,十三爷出现,就算拖着病,躺在担架上,都能不费吹灰之力摆平,重新夺回大丰台的兵权,一出现殿内威摄众人。

可见,十三爷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便已然是无人能比,只要每次雍正遇到危机,有十三爷在,轻轻松松一操作,又为雍正化解了危机。

结语

《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有文有才,而十三爷胤祥有勇有兵,二人完美的配合,才能保证大清江山的稳固。而至于十三爷军中的威望,可以分两个阶段:前期是靠自己的德行人品积攒人际基础,让军营中的部领和士兵,愿意跟随他“上刀山下火海”,后期靠雍正赋予统管最高军事力量,因此十三爷即便是拖病躺担架上,依然能将兵权夺回,可谓十三爷在军中威望依旧极高!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