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暴力衝擊國會凸顯美國“三大危機”

距離美國總統正式交接儀式還有一天,但在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事件發生後,整個美國仍舊處在危險之中。五角大樓已經授權派遣2.5萬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前往華盛頓維持安保,以保證總統交接儀式能夠順利進行。

1月6日,就在美國國會兩院舉行聯席會議之時,多名支持特朗普的示威者,誓言“爲特朗普而戰”、“拯救美國”,挑戰選舉結果,向國會施壓,暴力衝擊國會大廈,這起事件目前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傷。

包括前總統奧巴馬、小布什等前總統在內的多名美國政要稱這是美國的恥辱,要求彈劾特朗普的呼聲越來越高。就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不少共和黨人,也先後倒戈,先後加入“罷免特朗計劃”大軍,和內閣成員討論援引“25條修正案”的可能性。而推特也在1月8日晚宣佈,出於特朗普的推特誘發更多情緒的考量,將永遠關閉特朗普的推特賬號。

此等暴力事件發生在代表美國民主制度的國會大廈,也凸顯了當前美國社會正面臨嚴重的三大危機。

1、 認同危機

不可否認,早在四年前,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支持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民衆就已造成了美國社會的極化。雙方互相對立,互相攻擊,而美國的國內製度設計,也很難發揮“社會解壓器”的作用,整個美國社會在逐漸撕裂。

在這背後,則是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凋敝,貧富分化的真實寫照。衆所周知,支持特朗普的主要基本盤是中下層民衆,包括來自美國鄉村以及城市失業工人,這些人成爲了奧巴馬時期的醫療改革、稅務改革的利益受損者,同時經濟狀況日益惡化,對於拜登等非常不滿。

而當拜登在2020年大選中在包括密歇根、賓夕法尼亞、亞利桑那、佐治亞等州郵寄選票終獲勝利,特朗普的支持者對於這個結果非常難以接受,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自身的身份認同,即在他們眼裏,拜登是代表富裕階層的,上臺後推行的衆多醫改、稅務改革,將會對他們形成剝削,自然難以接受這樣的一個總統上臺。

2、 理性危機

衆所周知,西方現代文明建立在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以及17-18世紀的啓蒙運動之上,以所謂“推崇理性、追求真理”作爲一大重要理念。但是,在這次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反智主義正在衝擊着美國政治與社會的根本基礎。這些憤怒的示威者之所以會暴力衝擊國會大廈,與特朗普一直聲稱這次大選存在徇私舞弊不無關係。特朗普在競選失敗後一直不承認敗選,並在多個搖擺州發起了針對民主黨人的訴訟,而他的支持者們則選擇相信特朗普所說的,儘管事實上多個州法院已經駁回了特朗普團隊的上訴。在他們看來,特朗普所說的都是真的,而不會去思考爲什麼是真的。

事實上,特朗普一直以來表現出反智主義特徵,在新冠疫情開始發酵的時候,他表示這個新冠疫情不過是個感冒,甚至很誇張地表示可以注射消毒液來治療新冠,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確實有人這麼做了。

這次暴力衝擊國會大廈事件,對美國來說更大的危機是一個所謂“政治領袖”的話語壓過了理性與常識,美國社會的民主土壤正被反智主義所侵蝕,這將會直接導致美式民主繼續走向衰敗。

3、 法治危機

當憤怒的民衆衝進國會大廈,大肆打砸搶,並對維持治安的警衛隊發動襲擊,已經是嚴重的對法律的蔑視。當天正在舉行美國國會對選舉結果的確認,但這些示威者採取暴力的方式干擾該程序,無疑是不尊重憲法與制度,也是對於法治制度的破壞。

《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一開始並未打算出動警衛隊,而是副總統彭斯下令部署哥倫比亞特區國民警衛隊。而在幾個月前的黑命貴運動中,特朗普堅決表示要用軍警甚至軍隊予以鎮壓,雙重標準非常明顯,也間接說明特朗普由於個人的偏見,導致國家的執法機構運作出現了問題。

可以說,這次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事件,所造成的不僅僅是物理上的破壞,也揭示了美國社會正面臨認同危機、理性危機以及法治危機,這將會侵蝕美國民主社會的基礎,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負面影響也將難以消除,而拜登新政府儘管提出了所謂消除隔閡與對立的主張,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恢復美國社會的重新認同,是一個非常艱鉅的難題。(齊爲羣)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