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功过是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们是替天行道的英雄,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无恶不作的强盗。这种看法也反映在后来出现的《水浒》续书当中。在陈忱的《水浒后传》中,梁山好汉都是正面形象,而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中,梁山好汉又都是反面形象。

不过,这些续书中有一点倒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为祸国殃民的奸臣的痛恨。例如在《水浒后传》中,高俅、蔡京等人在登云山被扑天雕李应和病尉迟孙立等梁山好汉所杀。而在《荡寇志》中,高俅也难逃一死,最被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所杀,首级被带到梁山交给了林冲。不过,将高俅的结局写得最有趣的当初程善之所著的《残水浒》。本文根据《残水浒》中的描述,将故事情节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高俅的名字首次在《残水浒》中出现,是在小说第七十三回中。当时,吴用派遣神行太保戴宗和拼命三郎石秀混入兖州城内执行侦查任务。二人返回后,不但将城内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还告诉了林冲一个重大消息:“高俅因和童贯争宠被挤,谪在兖州监酒税。”

随后,宋江在梁山忠义堂宣布了攻打兖州的决定。宋江说出了三个目标,一是第一事便是开仓赈饥,二是惩罚贪官污吏,第三条便是捉拿高俅为林冲报仇雪恨。在吴用颁布的战前部署中,林冲奉命率领一千五百兵马作为前军,成为攻城的先头部队。不过,就在梁山大军破城之前,高俅却带着儿子高衙内逃出了兖州城,令林冲等人扑了个空。此战过后不久,梁山大军撤回兖州,返回梁山,高俅父子这才回到了兖州城内。不久后,林冲意外地从一名小喽啰的口中得知了高俅的消息。

原来,这名小喽啰是兖州本地人氏,他原本和弟弟一起在兖州城内开酒店,因为欠下酒税遭高俅逮捕下狱。幸好梁山大军攻破兖州,哥俩双双获释,哥哥加入了梁山大军并在林冲麾下效力,弟弟则在兖州城外的客船上做伙计。不久前,弟弟告诉哥哥一个消息,说是高俅用重金贿赂童贯成功,得以重回京城任职。高俅雇了一艘船,将所有的财产搬上了船,准备带着高衙内及妻妾们一起乘船前往京城。巧合的是,这名喽啰的弟弟就在高俅所雇的这艘船上当伙计。

这名喽啰得知林冲与高俅有仇,将消息如实相告。林冲闻讯后,非常兴奋,立即找到军师吴用,请求吴用给自己一支兵马前往南旺湖或黄河边进行拦截。听了林冲之语,吴用哈哈一笑。他告诉林冲,想要对付高俅,用不着多少兵马,只要让三阮兄弟再加上鼓上蚤时迁足矣。林冲大喜,随即与三阮兄弟、时迁和这名报信的小喽啰一起下山,沿着运河去拦截高俅。

此时的高俅正在憧憬着返回京城后的美好时光,丝毫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的巨大危险。从兖州出发后,高俅一路上非常低调。沿路的不少官吏得知高俅即将返回京城为官的消息,纷纷递上手本,请求与高俅见面,企图巴结高俅,为自己的仕途铺路。不过,高俅却拒绝了所有的见面要求。

当高俅一行来到济宁时,随从又递上了一叠手本。高俅随后一翻,突然大惊失色。原来,其中的一份手本上写了七个大字:“前禁军教头林冲。”这时,高俅才意识到自己将大难临头,连忙找来驾船的船老大,向他打听河道的情况。船老大称,自从附近出现了梁山好汉后,这条河道变得格外太平,没有出现过抢劫的现象。听了此言,高俅更加心惊胆战。经过询问,高俅得知另有一条水道通往黄河。于是,他让船老大改道走这条水道。

到了第二天,船老大按照高俅的指令改道。由于这条水道水浅,船老大在经高俅同意后,雇了几名纤夫拉纤。大约走了二、三里后,高俅突然问船老大:“这是什么地方?”船老大回答:“这里叫断篙港。”高俅一听,心中不禁一阵心寒。原来,“断篙”与“断高”同音,高俅突然出现了一阵不祥的预感。果然,林冲突然出现在船头。原来,通过小喽啰的引路,林冲等人不仅找到了高俅所乘的船只,还化装成了纤夫。见此情形,高俅吓得手足无措,只好任由林冲处置。

此后,林冲将高俅父子押上了梁山。“宋江早已吩咐宋清备好祭筵,就在山神庙东边斋房设祭。高俅父子都已在水边洗刷干净,披红插花,木塞衔口,林冲临进又吩咐捆上一匹黄牛放在中间,合做三牲,摆上祭盘。旁边曹正捧刀盘伺候。”在祭拜了被高俅父子害死的妻子后,林冲亲手将高俅父子斩杀,终于报仇雪恨。

这里有一个问题最后做一个解释,林冲将高俅父子“披红插花,木塞衔口……捆上一匹黄牛放在中间,合做三牲”,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古代祭祀或祭奠的一种仪式,分别代表猪、牛、羊。因为现场有了一头牛,因此,高俅父子分别代表了猪和羊。显然,在林冲眼中,高俅父子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畜生。林冲这是在用他俩来祭奠自己的妻子。

参考书籍:《残水浒》、《水浒后传》、《荡寇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