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我軍結束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之後,越軍316B師改番號爲356師,又稱奠邊府師;174團改番號爲876團。該團是356師的主力團,戰鬥力最強,主要用於進攻作戰。1984年4月底,我軍收復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山地區之後,876團奉命在師的編成內從黃連山省調往河宣省河江地區參戰。

在我昆明軍區14軍的猛烈打擊下,越軍第二軍區先後丟失了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區,被迫把部隊撤到清水河以南組織防禦。第二軍區爲了搶奪陣地,在蘇軍顧問的協助下,制定了“MB84”進攻戰役計劃,加緊調兵遣將,企圖搶奪陣地。截止1984年7月10日,河江地區越軍總兵力增至2個整師又4個步兵團,共計10個步兵團、1個坦克營、4個特工營、14個炮兵營,總兵力超過了4萬人,實力可謂相當雄厚。

經過2個多月的精心準備,越軍於7月12日出動141團、149團、174團、876團,198特工團和821特工團各一部,於當天凌晨分5路在我老山前線8公里正面上發起加強師規模的進攻。我軍稱這一戰爲船頭地區7月12日防禦作戰,民間俗稱爲松毛嶺戰役,也是越軍在整個十年中越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作戰,結果在我軍強大炮火的猛烈打擊下,損失了3000餘人,落得個慘敗而歸的下場。

進攻發起之後,越軍876團和其他部隊一樣,遭到了我軍猛烈炮火的長時間轟擊。結果不僅沒有攻佔預定目標,還付出了陣亡600餘人,負傷600餘人的慘痛代價,直接投入戰鬥的部隊幾乎被打光,是越軍參戰的4個步兵團裏損失最大的。戰後,876團倖存的士兵,回憶了令他們悲慘絕望、痛苦不堪的慘敗場景。

據越軍倖存士兵回憶:7月11日,越軍部隊經過一夜的行軍到達指定地點。第二天凌晨2時,中國炮兵就開始炮擊,尋找越軍部隊的潛伏地點,部隊只有隱蔽在積水的戰壕內,等待部隊打響的號令。解放軍先進行了2個小時的炮轟,直到沒有炮彈了,越軍步兵才發起進攻。越軍在大霧瀰漫中發起進攻,在解放軍密集的火力下,越軍部隊組織多次進攻都沒有成功。由於頂着猛烈的炮火硬上,部分士兵率先陣亡,而沒有陣亡的士兵在等待增援無果後開始後退。

中國軍隊的炮火一陣接着一陣地轟擊,戰場都被炸得亂七八糟,鮮血和泥土混雜在一起,到處都是屍體。越軍兩個多月的精心準備,就這樣功虧一簣,不僅沒把被我軍收復的陣地搶奪走,還損失數人,落得個慘敗的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