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8日晚8時許,廣州軍區41軍121師預備指揮所和362團3營,在李德瑞副師長和丁文奎副政委的率領下,進至越南高平省通農縣以東約7公里的那黃地區。前進路上,警衛連發現2名穿着越軍軍服、佩戴越軍軍銜、拿着衝鋒槍的士兵,經詢問,兩人是123師偵察大隊偵察兵。得知部隊要前往班莊地區,兩名偵察兵指出,部隊走錯路了,前面是河安。

李德瑞看到前面的巴馬河,對丁文奎說:咱們得返回。丁文奎表示,如果離得不遠,直接過河去再往南走。李德瑞說:“河水齊腰深,要是敵人一挺機槍,大家不就包餃子了?”於是部隊決定返回通農,往回走時,迎面碰上同樣走錯路的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率領的師後勤前梯隊。

22時許,當362團3營8連、9連和師預指通過魁剝西北山埡口後,師後勤前梯隊突然遭到山埡口兩側越軍的火力襲擊。當時夜色漆黑,部隊又處於十分不利的石山峽谷之中,混入行軍隊列的越軍特工聽到山上槍響,趁機搗亂,在開槍投彈時大喊大叫,部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師後勤前梯隊由於負荷重,軍事素質差,又處在越軍火力主要襲擊地段,尹慶家陣亡後,隊伍完全失去了指揮。師醫院院長孫福臣是1946年入伍的老兵,有打仗的經驗,他挺身而出,帶着大家往外突圍。醫院一所所長王振疊戰前是預定的第三批轉業幹部之一,因作戰需要又上前線,被手榴彈炸傷後左腿後,趙德全醫生與黃華等幾名戰友輪流背上他走。因缺乏醫療物資,僅用一根軍用皮帶綁紮,無法徹底止血,王所長最終因爲失血過多光榮犧牲。

師預指和3營的2個連動作較快,衝出了敵人火力封鎖區,於19日1時到達那亭。

激烈的廝殺過後,戰場上到處都是屍體和傷員,還有散落的各種物資……現場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魁剝山埡口遭到越軍伏擊導致121師醫院損失慘重,傷亡30餘人,攜帶的醫療物資丟失殆盡。倖免於難的人員於19日在通農收攏,搜剿通農越軍醫藥用品和部分食品,就地展開傷員救護。(整個隊伍傷亡300多人,其中部隊116人,民兵200多人。後勤前梯隊攜帶的彈藥、給養、器材、藥品丟失殆盡,喪失了保障能力。)

遭到伏擊的是在師後勤前梯隊編成內行動121師醫院一所和二所(共76人),而不是部署在國境線以內的野戰醫院;該醫院上前線的9名女性衛生人員(醫生韓思寧,護士楊宜玲、馬維寧、張玉蘭、張海英、申昌蘭、於廣雲、張戰勤、王榮慧)都在三所(共56人),屬於師後勤後梯隊,並不在遇伏現場,因此沒有出現任何傷亡。所謂解放軍野戰醫院遭到越軍特工隊的突然襲擊,造成女性衛生人員的大量傷亡甚至被俘的說法,純屬謠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