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埠村隶属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距莱城12公里,位于汶河上游北岸。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年间,陈、吴两姓由河北冀州枣强迁到此村。村原有孔姓居住,始建村无考。相传古时为港口,村西北有墨山,由此得名墨埠村。

我们从墨埠村路过多次,也从村里走过。每每看到村里整齐划一的房子和笔直的街道,就认为村里没有老房子了。我偶然看到一篇介绍墨埠村船山寺和贴板桥的文章,就抽周日下午时间坐公交去看了看,K12的终点站就是墨埠村,下车就看到墨埠村的那棵老槐树。我们北方居民有在门前栽种槐树的习惯,往往是盖好宅子,就在门前栽槐树。这棵五百年的槐树,说明墨埠村建村很早,也就有老宅子。

槐树附近是新建墨埠公园。有一条公路和一条铁路在这里相交,弯曲的漏沙河穿过了铁路涵洞,涵洞上的“红五星”标志还在,这里没有寻到寺庙和古桥的踪迹。那只好按图索骥,由百度地图步行导航,穿过铁路涵洞,前行不远就看到了在河东岸的那个船山寺。

据资料介绍:墨埠村原有墨埠寺,其周围有围子和东、西二门。墙外松柏密植,枝繁叶茂,参天耸立。墙内有玉皇老爷殿,文昌老爷殿,魁星老爷殿,佛爷大殿,观音奶奶殿,十八罗汉等神像,鼓楼和钟楼。每年的正月初九是庙会,届时四里八乡的人们到此参拜,求财、求子、求平安。墨埠寺又叫船山寺,《续修莱芜县志》记载:船山寺在县东南二十里,形状像船,东北、西南方向两头翘,东北河水、西南流,围寺转,船到此卸货,也叫卸货台,是码头,埠也就是码头的意思。

墨埠村是交通要地,原济南府到蓬莱阁参拜八仙的人,都到此停歇。这条古道是由济南到口镇,经过墨埠村的青石板路也叫鱼鳞街,过漏沙河上的座贴板桥,也叫普度桥,再经过古道边的船山寺,才能踏上通往蓬莱、蒙阴和沂水一带的道路。

我转到庙前,看到了漏沙河上的普度桥,桥面是由巨大而厚重的青石板铺成,每块重约有数吨,整桥有三列石板,每列有五块,最东侧的一块石板窄一些, 所以又加上了一块石板,这样整个桥面共有十六块石板。现在的桥面依然平整,中间一列石板上磨出了一指深的车辙印痕,可见其存在的年代久远。桥墩也是青石条砌成,为了减少水流的阻力,桥墩迎水端都建成了尖角,在桥墩与桥面接触的石条上雕刻“L”状,使桥墩石与桥面石板紧紧相扣,这样防止桥面向两侧移动,再加上桥头两侧的固定,使的桥面非常牢固。所以普度桥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完好如初,这种结构完美的桥,传说是由鲁班修建。

桥的西侧有一棵树身中空的古槐,老槐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下是墨埠村的村碑,这里是墨埠村原址。由于铁路的建设,搬迁了墨埠村,铲平了墨山连同废弃的船山寺,现在我们看到的墨埠村和墨埠寺都是又重新修建的。所以墨埠是:寺已非寺,村也非村,只有桥还是那座桥。

又回到公路,进入墨埠村,我在靠近公路的村边又找到了一棵古树和一座有小瓦屋的老院子,从外面看院子的南屋非常完整,大山框大门,门坚决以上的部分已经全换,院内看南屋前墙已换红砖,北屋已换大瓦,墙体还算完整。除此之外,村里大都是五六十年代搬迁重建的院子,再也没有找到其它老房子。

墨埠村边的老槐树,
槐树五百年的树龄
墨埠公园
有井桩石的老井
漏沙河上的铁路涵洞
远看墨埠寺
村碑老树和老桥
老槐树,据说是鲁班栽种
防护老树
贴板桥,也叫普度桥,相扣的桥墩与桥板
老桥桥面平整
老桥
桥面车辙,与第十六块桥石
船山寺墨埠寺
重修碑记
村中老树
顽强生长槐树
老屋
四提垛的小瓦老屋
屋面
卷帘脊与垂脊
半老半新的大门口
大门口
南屋前墙已换
北屋
四提垛北屋的山墙,现又贴上了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