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很短暫,但再短暫,我們都需要從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抽出不少的時間來用於睡眠。以前,我們篤信“8小時睡眠論”,認爲人一天睡8個小時對身體是最好的。

然而,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再加上電燈、電視、手機、電腦的普及,很多人都發現時間不夠用了,於是擠出大量的睡眠時間用於工作和娛樂,“8小時睡眠”成爲了奢望。一方面睡眠不足,另一方面大家又都知道,長期睡眠不足、熬夜會對身體帶來嚴重的危害。(見下圖)

影響神經:睡眠過少會對神經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帶來注意力降低、記憶力下降、認知能力下降、情緒抑鬱和焦慮等後果;(這也會帶來間接後果,例如疲勞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等)

免疫受損:睡眠減少會降低人的新陳代謝,免疫細胞會因此大量死亡,從而使免疫系統受損;

肥胖:據一項歷時13年對500人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肥胖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7.5倍;

心血管疾病:據一項長達10年對健康人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10年內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會提高45%。

引發猝死:睡眠不足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從而更容易引發猝死。大部分的猝死案例其實都是心源性猝死,而這些猝死人員中,幾乎猝死前都有睡眠不足的經歷;

糖尿病:睡眠不足還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據研究顯示,中老年人羣中,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患糖尿病風險要比其他人高1.7倍。

長期睡眠不足雖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不良後果,但“8小時睡眠論”也並非權威,在近幾年更是遭到了衆多的挑戰,各方證據都顯示,所謂的“睡滿8小時”並不科學,是錯誤的。

“8小時睡眠論”其實是錯的

“8小時睡眠論”起源

8小時睡眠的起源並非來自於嚴謹的科學實驗,而是由“勞工權利”所引發的一種生活工作制。

工業發展的早中期,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裏,超長工作是勞工的常態,工人普遍每天要工作10~11個小時,嚴重影響到了工人們的睡眠以及正常生活,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因爲疲勞而產生的事故。而爲了反抗資本家的剝削,當時的工人就喊出了“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休閒”的口號。

這就是“8小時睡眠論”的起源。

睡眠時間因人而論,6~7小時比8小時好

睡眠的時間其實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體狀態,睡眠時間各有不同。(見下圖)

總的來說,未成年人由於身體發育需要,睡眠時間相對成人要長。

事實上,如果非要將睡眠時間一刀切,6~7小時也優於8小時。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藥學院與美國癌症學會合作進行了一項實驗,實驗長達6年時間,受試對象達到百萬,該研究發現,每天只睡6~7小時的人,比每天睡眠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

這5個睡眠常識,很多人還不知道

生物鐘非常重要

不管是晚睡還是早睡,都需要遵循生物鐘(晝夜節律)。

人體對於外在的環境是非常敏感的,晝夜地變換、光線的變化、溫度的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身體週期的變化。對於睡眠來說,一般身體會在晚上九點開始分泌褪黑素使人產生睡眠慾望,到了11點時達到高峯,所以這段時間最適合入眠。

睡眠質量更重要

與其糾結睡眠時間,不如將注意力放在睡眠質量上,因爲如果睡眠質量差,那麼哪怕睡眠時間夠久,也依然無法滿足身體所需。

提高睡眠質量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遵循晝夜節律、加強運動、睡前不要喝茶喝咖啡、睡前泡腳、睡前洗熱水澡等。

睡眠姿勢要合理

良好的睡眠姿勢能夠獲得更好的睡眠質量,研究表明,側臥和仰臥的姿勢更有益睡眠質量,而側臥最好選擇側向右方,因爲這樣能夠避開心臟受到壓力,有益血液循環的運行。

不要貪睡

很多人到了週末會有補眠的習慣,平時可能睡眠7個小時,而到了週末會睡眠10個小時。然而,爲了下個工作日的睡眠質量,最好不要打破生物鐘的連續性。建議不管是工作日和休息日,都採用統一的時間入眠和起牀。

按睡眠週期制定睡眠時間

研究表明,一個有效的睡眠週期大約爲90分鐘,也就是說,個人制定的睡眠時間最好是90分鐘的倍數,例如4×90=360分鐘=6個小時;5×90=450分鐘=7.5個小時;6×90=540分鐘=9個小時。

假設你每天需要5個睡眠週期,那麼你的睡眠時間就是450分鐘,晚上11點入眠,早上6.30起牀;假設是6個週期,那麼晚上11點入眠,早上8點起牀。

睡眠週期需要自行測定,可以逐漸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看看每天睡多久,自己精力最爲充沛,精神狀態最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