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pixabay.com。

近日,來自德國漢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通過近14年的隨訪觀察,他們發現:與不飲酒的人相比,每天喝一小杯酒(12克乙醇)就會使房顫風險增加16%。

衆所周知,長期大量飲酒的人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更高,而心力衰竭會增加房顫的發生率。之前的研究表明,禁酒者患心臟病的風險略高,適量飲酒可以降低這種風險,但隨着酒精攝入量的增加,這種風險會急劇上升,形成“J”形風險曲線。但房顫的情況是否類似一直有待調查。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儘管與禁酒者相比,低劑量酒精攝入確實與心臟衰竭風險降低相關,但類似的“J”型風險曲線並未在房顫中出現。這表明,在少量飲酒的人羣中,房顫風險增加並非由心力衰竭觸發。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德國漢堡大學埃彭多夫醫院心臟和血管中心的心臟病顧問專家Renate Schnabel說:“這是針對酒精攝入和中長期房顫發生率的最大規模研究。現在我們可以證明,即使是極少量的定期飲酒也可能增加房顫風險。因此,如果不能平衡飲酒的風險和益處,媒體就不該提出‘每天一杯酒’來保護心臟的建議。”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和意大利的107,845名參與者的信息,其年齡中位數接近48歲(24~97歲)。參與者在1982年至2010年間參加研究時接受了體檢,並提供了病史、生活方式(包括飲酒和吸菸)、就業和教育水平等信息。在近14年的隨訪期間內,共有5854人發生房顫。

分析表明,每天只喝一杯酒的人與禁酒者相比,患房顫的風險增加了16%,隨着酒精攝入量的增加,患房顫的風險也會增加,每天喝兩杯酒會增加28%,而喝四杯以上的人則會增加47%。此外,酒精飲料的類型以及參與者的性別並不影響飲酒與房顫風險間的關聯。

酒精觸發房顫的確切機制尚未明確。雖然已有研究表明,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可能會引發部分人的“假日心臟綜合症”;而對一些房顫患者而言,少量酒精可能導致心律失常發作。但作爲一項觀察性研究,新研究只能明確酒精和房顫之間的關聯性,並不能證明酒精是造成房顫的原因。

在論文評論中,加拿大漢密爾頓麥克馬斯特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的Jorge A. Wong和David Conen寫道:“最近的一項隨機試驗表明,減少酒精攝入可減少房顫復發,這表明,減少酒精攝入對房顫的預防和治療都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研究曾表明適量飲酒可以降低心力衰竭風險,而最新的研究又證明,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房顫風險。因此,少量飲酒的淨臨牀益處還需進一步研究,並通過大量實驗加以證實。在那之前,每個人可能都得仔細斟酌,‘每天喝杯酒’是否安全。”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歐洲心臟雜誌》

期刊編號:0195-668X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1/210117132231.htm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爲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