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2020年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已突破100萬億元,較“十三五”之初增長一倍多,已經發展成爲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並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踊躍配置。

展望2021年,中國債市又應作出怎樣的調整與改革?1月18日,多位經濟學家、政府官員及市場人士在2021債市發展論壇上建言獻策。

銀行理財的債券投資規模已超18萬億元

據中國銀保監會創新業務監管部副主任蔣則沈介紹,銀行理財已經成爲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截至2020年末,銀行和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投資債券規模超過18萬億元,涵蓋信用債、利益債、資產支持債券等多個品種。

蔣則沈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可以期待債券市場各項制度建設和良性發展將邁上新臺階,進入加速度。此外,市場將培育更加均衡多元的投資者隊伍,爲債券健康發展提供穩定、專業、各具優勢的資金來源。

談到下一步工作,蔣則沈表示,銀保監會將深入把握理財參與債券市場、參與直接融資體系建設的工作着力點,主動適應發展直接融資體系對理財業務監管提出的新要求,完善理財業務規則體系,豐富監管工具、提升監管能力,着力堅持理財業務的“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資管本源,紮實構建適合直接融資體系特點的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能力,打破剛性兌付,真正將理財的投資風險傳遞給具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銀保監會還將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一起,加強監管協作,促進規則統一,提高協作效率,爲理財業務有序參與債券市場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

2021年地方專項債應儘可能保持與上一年同等規模水平

財政部國庫司(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曲富國表示,2020年政府債券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政府債券流動性不斷改善,政府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2021年,財政部將推進政府債券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政府債券市場運行機制,穩步推進政府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

具體到地方債又該作出怎樣的安排?

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55595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27127億元,專項債務128468億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韓永文建議,2021年地方專項債應儘可能保持與上一年規模同等的水平,這是考慮到去年爲了應對疫情衝擊,各地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加大投資的拉動,但投資拉動不太明顯,因爲政策的實施有滯後效應。他表示,投資發力是從去年8月份開始的,到去年年末各地開始陸續報告一些項目開工的情況,所以真正的大規模投資的拉動和恢復可能會在今年才能反映出來。

債務違約是任何經濟體都會出現的現象,剛兌是投資人需要克服的思想

近年來,債市風險頻發,又該如何防範債市風險?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高堅表示,防範債務風險主要需要把市場建設好,當前債券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強統一的監管,統一的規劃和戰略。

高堅曾在財政部任職,擔任過國家債務管理司司長、條法司司長等職務。

高堅認爲,債務與國家與企業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息息相關。經濟上行時,市場信心高企,舉債較多;一旦經濟下行,現金流受到影響,債務就會出現問題。

高堅指出,中國的民企與國企在公司治理上均存在一些問題:民營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但是存在家族企業、管理落後等問題;國有企業目標經常是資產最大化,而不是利潤最大化,資產最大化容易使企業傾向於多借債增加資產規模。

高堅直言,債券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是思想和理念:債務出現違約是任何經濟體都會出現的現象,剛兌是投資人需要克服的思想,逃廢債務是公司和個人的犯罪行爲。

高堅建議,一定要發展養老保險產業,增加產品資金和股權資金。要從公司治理、市場發展和法制的角度着眼,包括進一步明確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