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你孩子學業工作成績比你差嗎?

多數父母都接受不了。

但接受不了也沒辦法,理性計算一下,就知道“你的孩子成績不如你”是大概率事件。

有次中午喫飯,一羣婚都沒結的同事不知道怎麼就聊到了育兒焦慮。

同事A說:我家對門的鄰居,夫妻倆都是清華畢業,男的還是清華碩士,現在女的全職在家帶娃,就爲了孩子以後上名校,至少也得是清北復交……

我們聞之驚呼:天吶,那個孩子壓力好大,沒必要這樣吧,太可怕了,非要上清華北大,不就是另一個英子媽媽?

然後同事B問:你們能接受自己孩子平庸的底線在哪?

同事C不假思索:怎麼也不能比我還差吧,我們那時候條件那麼差,孩子起點比我高那麼多,怎麼也不能比我混得差吧?

我們紛紛點頭贊同:對,不能比自己差。

同事A忽然反應過來:那我鄰居要求孩子上清北復交也沒錯啊,畢竟人家自己清華畢業的,也不過是要求孩子不比自己差。

……

那一刻,潮姐突然理解了那些拼命“雞娃”的家長。

豆瓣和知乎上,時不時就有人問“你們能接受孩子學習成績比自己當年差嗎”“你們能接受孩子學歷比自己低嗎?”“大家能接受孩子混得比自己差嗎?”

不管怎麼問,多數人都大同小異:不能。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這種心理。

回想我們讀書時候,父母忙於工作根本不管輔導作業,輔導班也很少上,全靠自己努力考上重點大學,繼而走出小縣城紮根大城市,靠讀書改變了命運。

然後爲了給孩子更高的起點,我們拼盡全力:早教班,輔導班,興趣班全都安排上,學區房買起來,每天輔導作業心力交瘁。

結果他學習成績竟然不如我當年?對得起我這麼多年的辛苦嗎……

無法接受孩子比自己差,是不少家長育兒焦慮的來源。自己清華北大,接受不了孩子考一般重點;自己是985/211,接受不了孩子考普通學校;自己一般高校畢業的,還指望孩子考個好大學彌補自己的遺憾呢,怎麼能接受孩子考不上大學?

爲了讓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一路名列前茅考上理想大學,自己不得不跟其他家長一起加入教育軍備大賽,一邊焦慮,一邊努力。

但接不接受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

我們不妨做個簡單的概率計算。

清華北大每年本科錄取6000人,研究生+博士一共錄取13000人,再加點MBA什麼的,每年差不多錄取20000人。這些人畢業後絕大多數都留在北京了,假如一半人留北京了就是10000人,假如他們都內部結婚了,且婚後只生一胎,那麼一年就會生下5000個清北二代。

而每年清華北大在北京招生人數僅爲500-600人。

也就是說,假如沒有其他名校二代來競爭,清北只錄取清北二代,那也不過10%能被錄取,剩下90%的清北家長都要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事實。

所以北京“雞娃”是最嚴重的,因爲人才太多了,厲害的家長太多了。

根據“龍生龍鳳生鳳”的規律,優秀的孩子也多,升學競爭更大,父母陷入害怕孩子學歷下滑的焦慮中。

其實也可以不焦慮,就是接受大概率事件,甘願成爲那90%家長中的一員。

其實孩子成績排名不如當年的自己,並不一定是孩子不聰明不努力,而是競爭對手都變強了,所以脫穎而出、名列前茅變得更艱難。

不光你的孩子起點高了,隨着社會發展,大家的起點都高了,但名校名額並沒有變多,蛋糕還是那麼大,每個人都想分到更多怎麼可能?

算清了這個概率問題,還有什麼可焦慮的。

早早接受孩子學習成績不如自己這個事實,放棄這個執念,就能早早探尋別的目標追求。

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如我,但是性格比我樂觀開朗,獲得快樂的能力比我強,這算不算一種進步?

潮姐想起大連理工自殺研究生的微博下,有個熱門評論:

“同學,我爸曾跟我說過,他想要一個快樂健康的孩子,不是非得要一個碩士畢業的孩子。”

真要選擇,天下多數父母都是這樣的想法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