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改正了照搬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当时会议上大多数人都是支持主席的,只有一人和主席唱反调,这个人名叫凯丰。

凯丰,原名何克全,1906年生,江西人,在武昌大学担任过共青团的书记,在1927年去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当时博古、王明等左倾教条的领导人都在这里,凯丰也是因此和他们认识,关系还不错。

1930年凯丰回国,1931年为了秘密行事,曾经化名开封,后来就用谐音凯丰当了自己的名字。从这段时间到抵达根据地之前,凯丰一直在团中央工作。

他当过两广团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部长,还曾经因为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不过凯丰从来没有想过背叛革命。1934年,凯丰抵达革命根据地,没多久就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战爆发,当时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博古等人,明明知道红军装备不好,敌人兵强马壮,却依然选择了和敌人硬拼的阵地战,本来实力差别就很悬殊,还放弃了红军本来擅长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结果是节节失利,最后不得不被迫转移。

可是就这样,博古等人也一直没有吸取教训,改变战法,到长征初期,红军已经从开始的8.6万人锐减到了3万多人,这才有了遵义会议上红军指挥员们举手决定撤销他们的领导权。

而凯丰,他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给革命工作带来的巨大后果,因此他还是和主席唱反调,非要支持博古,因此在会后,凯丰就被撤职了。

而凯丰,他是真正的革命者,并不是因为私人恩怨和主席唱反调。凯丰看到长征路上红军正是靠着主席的正确指挥,才成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并且重新燃起了斗志,就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全力支持主席。既然凯丰认识到了错误,因此就被恢复了职务。

红军到达陕北后,一直到抗战开始前的这段时间,凯丰负责过中央的宣传工作,地方工作、粮食工作,任务非常繁忙。抗战爆发后,凯丰调任长江局委员、宣传部部长,之后又去了中宣部,一直从事宣传文化工作。

作为中宣部的负责人,凯丰在抗战时期,在党的理论宣传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新华日报》上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局势的分析,让不少人增强了抗战的决心。

建国后,凯丰还是干了老本行,当了中宣部的副部长,在工作中凯丰始终是兢兢业业,1948年因为旧病复发去了苏联治疗,但还没有彻底治好,他就急切要回国继续参加革命,因此身体一直很不好,在1955年就因病去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