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吐槽君烤仔 | Layer 2恐將割裂以太坊生態,Layer 1加入戰場(上)

近來,隨着以太坊上 DeFi 生態的活躍,以太坊的交易處理能力捉襟見肘。當前,以太坊的交易費用越來越高,以致於一次 DeFi 交互需要數十美元。爲了緩解以太坊的擁堵,Layer 2 技術被賦予了極大的希望。各類 Layer 2 項目紛紛拿出了緩解以太坊鏈上擁堵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都可以通過付出一定的安全性或功能性的代價,顯著地降低以太坊交易的執行成本。但 Layer 2 真正能解決 Layer 1 的問題嗎?

絕大多數 Layer 2 項目都會提供二層網絡中的轉賬功能,但沒有一個 Layer 2 項目會將自己的產品僅僅侷限在轉賬服務中。以太坊相比於比特幣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智能合約平臺的圖靈完備性、易開發性和便捷的互操作性爲 DeFi 等各種 DApp 的產品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引擎。爲了展示自己的 Layer 2 方案不僅僅對轉賬有幫助,多數 Layer 2 項目方或生態也在爭相推出自己的 DeFi 產品。例如,路印在去年 12 月上線了流動性挖礦的產品;同期,基於 ZKSync 的 ZKSwap 也在同一時間在以太坊測試網上上線了。更早的時候,衍生品交易平臺 MCDEX 宣佈在以太坊二層擴容方案 Arbitrum Rollup 上啓動測試網。

在各路 Layer 2 項目陸續佈局二層網絡 DeFi 產品的同時,開發者面臨着選邊站隊問題:或者繼續忍受高額的交易費在以太坊 Layer 1 上做產品、吸引用戶,或者選擇一個 Layer 2 方案中開發應用。因爲部署在不同 Layer 2 項目裏的合約,它們之間的資產和數據流通遠沒有 Layer 1 便捷。如果兩個 DApp 部署在不同 Layer 2 項目裏,它們的交互壁壘大大增加。除了忍受少至幾分鐘、多至幾天的延遲跨回 Layer 1, 似乎並沒有更好的方式將它們聯通起來了。雖然現在有一些項目嘗試提供 Layer 2 的互操作性解決方案,但這些方案本質上只是在跨鏈前後 (包括 Layer 1 之間跨鏈,Layer 2 和 Layer 1 之間跨等) 用合約取代交易,這與以太坊 Layer 1 主網上,一筆交易執行期間的就可以跑過多個不同的合約截然不同。

在以太坊主網上,一個合約和其他合約交互就像調用一個函數那樣簡單。通過合約與合約之間的交互,各種不同類型的 DeFi 產品可以像積木塊一樣搭在一起。雖然有人認爲 DeFi 積木的隨意拼接會引發金融風險,但不得不說,就是這種無限開放的交互能力,賦能了 DeFi 早期的快速成長,爲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應用注入無盡的創新源泉,爲區塊鏈的 DeFi 版圖開疆拓土。

現在 Layer 2 項目所帶來的前景,真的是開發者們想要的嗎?目前,在 ZK Rollup 技術路線的 Layer 2 項目裏開發合約的技術門檻極高,以至於只有項目方和少數的專業開發者可以爲開發具有複雜邏輯的 DeFi 產品。而哪怕是技術過硬的專業開發者,想要在 Zk Rollup 裏實現合約間的互操作,也因爲沒有成熟的交互協議標準而受限。對於 Optimistic Rollup 技術路線,對現有合約開發邏輯的兼容性更好,在二層網絡內部實現互操作性的希望更高。但是 Optimistic Rollup 跨回 Layer 1 所需的延遲時間相比於 ZK Rollup 要高很多,與 Layer 1 的交互效率極低。無論哪種方案,都無法復現 Layer 1 以太坊的互操作性。所以,有了 Layer 2 的以太坊,並不能等同於一個性能更好的以太坊,而是把用戶、生態、資金分流到了若干個相互獨立的 Layer 2 小圈子裏罷了。

二層項目之間的不可互操作性不僅割裂了以太坊生態,還影響了 Layer 2 項目的早期啓動,使得 Layer 2 項目在生態建設上被拉到了和 Layer 1 公鏈同一個起跑線上。而這,恰恰賦予了 Layer 1 公鏈加入 Layer 2 戰場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