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體上,有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隱祕角落”,卻經常能聽到關於它各種各樣的神祕傳聞,那就是肚臍。小時候摳肚臍鬧着玩,總被大人這樣教訓:肚臍眼不能亂摳,否則肚子就會漏氣,甚至腸子還會爛掉!小小的肚臍,到底有着怎樣的“魔力”?

關於肚臍那些事兒

肚臍是怎樣形成的

小時候對肚臍充滿了好奇,總想知道這個“小黑洞”的另一端連接着什麼,其實肚臍原本是胎兒連接胎盤的臍帶被剪斷後,所遺留的“疤痕”,通常的直徑爲1-2釐米,肚臍就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個傷疤。

肚臍並沒有直接連着內臟,所以摳肚臍會摳破腸子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形狀的肚臍,有的圓如龍眼,有的彎如新月,有的凹陷深邃,也有的明顯突起,這些千姿百態的形狀,也是醫生“一剪子”決定的嗎?

其實肚臍的形狀,是由我們自身決定的。醫生剪臍帶是從臍帶中間剪斷,臍帶殘端自己會逐漸萎縮脫落,再癒合成肚臍最終的形狀,至於有深有淺,則與自身體質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相關。

肚臍到底有什麼用

從西醫角度來看,由於肚臍是一個天然的疤痕,所以也成爲許多手術的絕佳切口,如單孔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手術器械由臍部進入體內,創口就在臍部,術後康復快且更爲美觀。

而在中醫裏,肚臍可是一個“必爭之地”。中醫將肚臍稱爲“神闕穴”,這也是唯一能看得到、摸得到的穴位,也被譽爲防治疾病的“長壽穴”。

中醫認爲,肚臍是連通五臟的穴位,“臍爲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任脈經過臍部並與督脈命門相對應,而任督二脈控制着全身經絡氣血運行,所以臍部養生有着“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功效。

肚臍眼到底能不能摳?

肚臍裏的泥是什麼

肚臍雖小,但也是一個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在這個小洞中總會出現一種黑黑的泥,有時還有一種難聞的臭味,讓人忍不住伸手去摳,這是如何形成的呢?

肚臍眼裏的“泥”,就是皮膚在新陳代謝時脫落的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汗液和灰塵等雜質形成的混合物,與洗澡時搓出的“泥”是一樣的。

然而,這些黑黑的肚臍泥,算得上是細菌的“樂園”了,據研究表明,肚臍中能被辨識出的細菌就有1400種,如果長時間不清理,細菌滋生腐敗,可能會導致炎症。

摳肚臍的健康隱患

肚臍附近的肌肉組織非常薄,而且非常脆弱,但毛細血管很豐富,如果經常用手摳肚臍眼,輕則破皮引發臍炎、出現發紅發臭,重則導致腹痛或消化道不適。如果感染擴散,還會形成腹壁感染和膿腫,甚至引發腹膜炎。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市民熊先生有一個2歲的小兒子,玩耍時喜歡摳爸爸的肚臍眼。某次,熊先生的肚臍眼被摳破了一個小口,不久就結了痂,但結痂後還時常疼痛,就診後才發現,肚臍眼上方腹壁內長了一顆鴨蛋大小的膿腫,只能做手術進行摘除。

肚臍的環境相當脆弱,細菌又容易聚集滋生,一旦局部皮膚破損,細菌侵蝕穿透腹膜,還會導致腹腔內感染等更嚴重的後果。儘管肚臍雖小,但臍部的清潔與健康是不容忽視的。

怎樣守護臍部健康?

臍部基礎護理,在於清潔與保暖

對於肚臍來說,少量的分泌物反而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如果肚臍泥產生異味時,可以進行清潔,一般頻率在1個月2-3次即可。

在清理肚臍時,可以用蘸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或者直接用清水進行清洗。儘量不要用手摳肚臍,如果實在忍不住,下手一定要輕,而且要保證手的乾淨。

此外,肚臍非常怕涼,肚臍處有着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神經反射,如果受涼容易出現腹瀉和腹痛等症狀。所以在溫度較低時,儘量不要穿露臍裝,電扇和空調等冷風也要避免對臍部猛吹,睡覺時可以在腹部蓋一張薄毯。

臍部進階養生:按摩、藥敷和艾灸

可將雙掌揉搓至熱,左手覆蓋在肚臍上,右手放在後腰與肚臍相對的位置輕輕按摩;再雙手交疊,將掌心對準肚臍稍稍使力按揉,達到腹部微熱爲宜,可以促進身體氣血循環。

南懷瑾先生在《我說參同契》中,就提出了一個調理胃腸、補益心脾的祕方——臍療。以桂圓肉,花椒,艾絨,搗爛,睡覺時敷在肚臍上可以散寒。對於易腹瀉的老年人,可用藥敷肚臍,也可以藿香、茴香、丁香、花椒製成花香貼貼於肚臍,激活經絡之氣並調理肺腑。

艾灸肚臍也是比較推薦的養生方法,便祕人羣可嘗試每天在臍部燻艾10分鐘,而腹瀉人羣可將艾灸時間延長至30分鐘,艾灸都需要由專業人士操作,避免發生燙傷。

守護臍部健康,還需注意哪些風險?

對於愛美人士來說,許多人都會選擇肚臍紋飾和貼飾,作爲裝飾的亮點,但紋飾顏料可能會含有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成分,臍周毛細血管豐富,共用紋針會增加傳染性疾病的風險。而肚臍貼飾也會影響臍部皮膚的呼吸和新陳代謝,可能引發溼疹等疾病。

臍部情況也是健康的“晴雨表”,每次護理臍部時應該注意觀察,如果有臍孔紅腫、滲血和分泌物增多的現象,應該加強消毒。如果臍部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並伴有異味,或者臍周皮膚紅腫、臍孔溶血,則應當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儘管肚臍看起來微不足道,但這個小小的孔洞如同通向健康的“祕境之門”,不僅與胃腸健康息息相關,也具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健康價值,更是中醫養生裏的長壽要穴,作爲守護健康的細節,更加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