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落實新發展理念 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閻慶民副主席在第二十五屆(202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由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一年一度的資本市場論壇。本次論壇恰逢我國資本市場建立30週年,意義十分特殊。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是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史,也是上市公司羣體波瀾壯闊的奮鬥史。上市公司既實現了量的增長,更取得了質的飛躍,折射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資本市場的成長蛻變。藉此機會,我圍繞上市公司發展與監管情況,與大家作個交流。

一、上市公司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我國上市公司起步於上交所的“老八股”和深交所的“老五股”,最初僅有13家,總市值不足100億元;2020年底已超過4100家,總市值80萬億元,分別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二。30年來,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的優質企業相繼發行上市,並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成爲我國經濟中最活躍、最富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爲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大幅躍升作出了積極貢獻。突出表現爲“四個不斷”:

一是上市公司羣體經營績效不斷提升。目前,實體上市公司數量僅佔全國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但利潤總額相當於其近5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05%、淨利潤增長89%、淨資產增長163%,上市公司作爲實體經濟“基本盤”、資本市場“動力源”的戰略地位不斷鞏固。2020年,實體上市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率先復工復產,三季度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1%和24.9%,增速較規上工業企業高出6.3和9.0個百分點,成爲推動經濟恢復發展的“排頭兵”,發展韌性進一步彰顯。

是上市公司羣體結構不斷優化。從控股類型看,上市公司從國企“一枝獨秀”,逐步轉向國企、民企、外企“百花齊放”。截至2020年底,民營上市公司共2627家,約佔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二,其中科創板民營企業佔比高達80%,體現了資本市場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基本方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鮮明導向。從行業分佈看,上市公司從侷限於少數傳統行業,到逐步涵蓋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家數佔比從2016年底的33.13%上升至目前的42.63%。從市值規模看,聚焦主業、穩健經營的大市值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多,2020年底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公司已達126家,較2016年底增長125%,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發揮了經濟發展“壓艙石”的作用。

是上市公司羣體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多年來,上市公司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應用,已經成爲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2020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2.03%,研發強度高於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目前,上市公司共擁有專利數量165.2萬個,約佔全國有效專利量的14%。特別是科創板開板後,已上市各類高新技術企業200多家,匯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行業的優勢企業,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產業的蓬勃發展。

四是上市公司羣體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治理能力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範“三會”運作,加強內部控制,完善激勵機制,治理水平始終走在國內各類企業前列。上市公司累計現金分紅10.45萬億元,特別是近年來現金分紅金額逐年遞增、屢創新高,2020年達1.4萬億元,接近同期股權融資金額,回報投資者力度不斷加大。同時,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19年扶貧投入458.9億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捐款捐物超過75億元,並在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二、上市公司監管效能持續提升

監管與市場發展相生相伴。隨着上市公司羣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監管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在改革中加強,形成了以轄區監管責任制爲基礎,會機關、派出機構、交易所“三點一線”協同配合的監管體制,統籌抓好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監管,努力給市場和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合規的上市公司。突出表現爲“四個持續”:

一是持續夯實法治基礎,強化上市公司監管的制度保障。上市公司監管涉及主體衆多,利益關係複雜,必須採用規則治理的方式。證監會持續推進上市公司監管制度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積極推動證券法修訂,其中專章規定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推動出臺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刑事懲戒力度;修訂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治理準則等規章規範性文件,指導滬深交易所配套完善相關自律規則。同時,會計、審計等領域的制度安排也不斷健全。目前,上市公司監管制度“四梁八柱”初步確立,具體制度安排逐步優化,爲市場發展和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持續深化簡政放權,縱深推進市場化改革。30年資本市場發展史,也是一部簡政放權史。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證監會堅決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持續減少和簡化行政許可事項,有序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引導市場主體通過充分博弈優化資源配置。目前,上市公司日常監管領域僅保留3許可事項,且審覈效率大幅提高。2020年,全市場併購重組項目中經我會審覈的僅佔2.79%,平均審覈用時37天,遠低於法定的90天標準;科創板、創業板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已實行註冊制,我會註冊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簡政放權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我國上市公司併購交易規模穩居世界前列,資本市場成爲併購重組的主渠道、盤活存量的主戰場。

三是持續強化監管執法,全面提升監管震懾力。經過不懈探索,證監會建立了行政監管與自律管理密切配合、日常監管與稽查執法有機聯動、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相互銜接的執法機制,形成了持續監管、分類監管、精準監管、專業監管等重要理念。2006年,證監會在我國行政機關中率先設立獨立的行政處罰部門,實行“查審分離”,提高了稽查執法質量和效率,樹立了嚴格文明執法的良好形象。2013年以來,證監會做出涉及上市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132項,市場禁入199人,依法查處一批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向市場釋放從嚴監管和零容忍強烈信號

四是持續加強風險防控堅決守住風險底線。我國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佔比達96%,客觀上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較弱,必須高度重視風險防範和化解工作,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開展了大股東股票質押風險化解工作,高比例質押公司家數佔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從高峯時的20%減少至目前的7%;積極推動風險公司壓降,消除影響市場平穩運行的風險隱患。在監測預警和風險處置過程中,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從多維度對上市公司進行畫像,發現風險苗頭和違規線索,監管的及時性、精準度不斷提高。

三、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沒有好的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的永恆主題,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的一貫要求。早在2005年,國務院就批轉《證監會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2014年,國務院發佈“新國九條”,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爲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5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出明確指示;2020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時隔15年再次就這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上市公司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是在“雙循環”下強化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爲此,要着力抓好“四個進一步”。

一是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監管制度。基礎制度帶有方向性和根本性,強化制度的引領和規範作用,是2019年以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鮮明特徵。證監會將繼續推動公司法修訂和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制定,不斷夯實監管工作的制度基礎。同時,結合註冊制改革進展與市場發展情況,借鑑國際最佳實踐,健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併購重組、股權激勵、員工持股、退市等各方面規則,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上市公司監管制度體系。

二是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企業上市後,不僅獲得了融資,還提升了規範性、透明度和市場知名度,這些都是投資者給予企業的支持。上市公司只有牢記回報投資者的初心,不斷提升內在質量,創造更多財富,才能無愧於廣大投資者的信任。上市公司及“關鍵少數”要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誠實守信,守法合規;完善治理,規範發展;專注主業,穩健經營;引領創新,防控風險,真正扛起提高質量的主體責任、第一責任。

三是進一步優化監管與服務。證監會將統籌處理好創新與監管、發展與安全、整體與局部等關係,一方面,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作用;另一方面,嚴格履行監管主責主業,推動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落實“零容忍”要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四是進一步凝聚各方合力。資本市場具有涉及主體多元、參與機制多元、利益訴求多元的鮮明特徵。發展好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需要各方主體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實現“共建、共治、共享”。證監會將堅持系統觀念,不斷強化與立法司法機關、宏觀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等的協作聯動,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營造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最後,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