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用手機支付,不會辦理“隨申碼”,不會網上購物……老年人普遍遇到的“數字鴻溝”等問題,應如何解決?

即將召開的2021年“上海兩會”上,民盟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提案,建議政府做好“託底”,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功能,並以技術提升供給,普惠各類老年人羣。

提案指出,上海比我國其他大多數地方要更早進入老齡化,老齡化程度也相對更高,對老年教育的關注、佈局和發展,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隨着上海逐漸邁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如2019年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總人口的比重增長至35.2%,上海老年教育體系規模和分佈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一座難求”與“只上學不畢業”的難題依然存在。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部署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並要求“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十四五’期間,應從更大視角出發,培育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讓老年教育發揮更加彰顯的社會作用。”提案稱,要着力做好供給側改革,破解老年教育“一座難求”“只讀書不畢業”“線上困境”等難題。

爲此,這份提案提出了三項具體建議:

第一、政府做好“託底”,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功能。

政府應繼續將老年教育納入公共服務,擴大對街道和居委會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使社區有實力整合全社會老年教育資源。支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促進職業院校、業餘大學、成人高校、普通高校及社會辦學機構等教育資源開放。

第二、以技術提升供給,普惠各類老年人羣。

緊跟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潮流,大力發展適合老年人的各項教學手段,以大數據平臺爲依託,做好老年教育資源更有效的聚集、調配和推送,推進老年教育在基層不斷延伸與覆蓋。鼓勵全社會多開發“申程出行”之類適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第三、積極鼓勵各種社會力量,爲老年教育服務。

動員社會一切力量,積極投身老年教育事業;推動學有所成和學有經驗的學員轉化爲老年教育的老師與管理者;加強對初老老年人的職業培訓,支持他們轉化爲社會志願者,服務老年教育和社會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