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有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奋发图强,也有人在三十岁的时候自甘堕落。

而郑爽在三十岁的时候形象彻底崩塌,前程尽毁。谁也想不到,一个锦绣的外表里,竟然暗藏着一个丑陋的灵魂。

之前郑爽在公家场合的情绪失控,难以让人理解,但是在现在看来,已经有了一个公道的解释。

这要从她的童年说起。

郑爽的童年是戴着枷锁舞蹈的,她只是一个替妈妈实现梦想的工具人,一个替爸爸赚钱的钱树子。

郑爽的妈妈年青时有着一个成为演员的梦想,但她又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她将梦想寄托在女儿,但愿女儿能替自己实现梦想,从而不留下任何遗憾。

这个剧情,听起来是不是很认识?

没错,它就是现实版的《无声告白》。

书里的玛丽琳想成为女医生,而她的妈妈想让她嫁给一个优秀的男人,做一名家庭主妇。

偶合的是,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郑爽向柳岩透露自己童年时的梦想,也是当一名家庭主妇。

郑爽的妈妈在她五岁的时候,就为她报了钢琴、长笛、跳舞等兴趣班,却涓滴没有考虑过她的感触感染。

当她练钢琴练得不对时,她的妈妈就拿挠痒的耙子打她的小手。

记者对她说,这是军事化治理。

你猜,她怎么回复?她直接回复:“我就喜欢军事化治理。”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让郑爽上那么多兴趣班时,她说,弥补自己年青时的遗憾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她有这个天赋,潜台词是:你看,我这个当妈妈有多好,我让她的天赋不被埋没,我的起点是好的。

郑爽一直羡慕那些可以放声大哭的人,可以痛痛快快地把自己所受的委屈都哭出来。

之所以羡慕,是因为她的妈妈跟她说,大声哭最惹人烦。以至于郑爽哭时都不敢哭出声,只能憋着哭。

这样憋着哭,比不哭还要难熬难过。

二、

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儿的艺术天赋,郑爽的父母在她12岁那一年,让她孤身一人到成都求学。

要是在同一座城市,让自己的孩子寄宿在学校,培养她的独立能力,那是好事。

可那是在异地啊,让自己的孩子孤身一人到异地求学,孤苦伶仃,举目无亲的,想一想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郑爽在学校里被人叫乡巴佬,受人欺负,可她不想打电话告诉父母,让父母替自己担心,她只能含着泪,将所有的委屈都写在日记里。

后来,郑爽的爸爸在无意中看到了这一本日记,当他知道郑爽在学校被人欺负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你那时候又不跟爸爸讲,解释一下。

讲了又能怎样,你会立马飞到成都安慰她:别怕,爸爸在你身边保护你吗?

不,我猜他不会这么做,究竟他连不顾郑爽脸面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自从上了综艺节目后,他就把郑爽当成了钱树子,开启了圈钱模式。

先是借着郑爽的名气做起了面膜,做得不好,又开了一家名为“疯辣”火锅店。

甚至在微博弄了“有偿问答”,回答了许多关于郑爽感情经历的题目。

最后,还借着郑爽的人脉在多个影视剧里客串,俨然是要进军娱乐圈。

如斯见钱眼开之人,又怎能传授好的思惟给女儿呢!

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题目,郑爽的父母提出了弃养,并且态度强硬。

反观张恒的父母,更像是有素质的人,直接拒绝了郑爽父母弃养的设法。

郑爽经常情绪失控,放任自己的性子,或许是在弥补自己童年听话所造成的缺憾。

而她提议打掉孩子,恰是受到她父母的影响。

要不是她父母提出弃养的设法,她怎会说出“打掉孩子”这种不负责任的话来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