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越疫情央企收益實現正增長,槓桿從“降”到“穩”預示着什麼?

作者:高江虹

1月19日,北京下了2021年的第一場雪。都說瑞雪兆豐年,經過一年苦戰,央企也迎來了收穫。

國務院國資委祕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國新辦舉行的2020年央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透露, 2020年中央企業實現淨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近八成中央企業淨利潤同比正增長;營業收入利潤率6.12%,同比提升0.01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6.5%,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人均勞動生產總值59.4萬元,同比實現正增長;人均創利14.8萬元,同比增長0.5%。

彭華崗感慨,2020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確確實實是大落大起、波瀾起伏,但如今成績尚可,且中央企業經濟運行的穩定發展,在帶動復工復產、促進供應鏈和產業鏈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了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的責任擔當。

從5.1億到1.4萬億

央企交出的成績單,實屬不易。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了多數央企,隨後國際油價暴跌和政策讓利等原因,也給央企的經營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彭華崗透露,2020年2月央企淨利潤總額僅有5.1億元,該數值平常應爲每月約1000億元,“幾乎可以說是顆粒無收,經歷了最困難的時期。”

好在從去年3月份開始,央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效益開始逐月好轉,6月已實現正增長,並創歷史新高。此後每月均保持了淨利潤兩位數的增長。全年央企累計實現淨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這是一步一步地把淨利潤從1-4月下降61.2%的最低谷拉昇轉正,十分不容易” 彭華崗感慨道。

據悉,有近八成中央企業淨利潤同比正增長。其中2家企業淨利潤超過千億元,4家企業淨利潤超過500億元,39家企業淨利潤超過百億元;24家企業淨利潤增長超過25%。43家企業淨利潤增長超過10%。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從這次疫情中企穩經濟的經驗來看,油氣電煤鋼等上游能源資源掌握在國企手裏,對穩定經濟是有幫助的。彭華崗介紹稱,中央企業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政治賬,堅決落實國家政策,助企紓困,降電價、降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2020年降低全社會運行成本1965億元,其中電網企業合計降低用戶用電成本約1080億元,通信企業貫徹落實提速降費等要求,讓利約460億元,石油石化企業全面下調非居民用氣價格,降低下游企業用能成本超過300億元,爲中小企業降本減負,累計減免租金超過75億元,減免路費超過50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資專家則注意到創新數據,即便是在2020年央企經營困難期,央企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1.3%,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爲2.5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

李錦認爲,在經濟困難期,國家仍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研發經費增長比GDP增長要高得多令人振奮,也爲未來幾年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述不願具名的國資專家認爲要引導央企加大研發投入,一方面進一步落實央企研發費用稅前抵扣和企業所得稅提研發除儲備金政策。另外,還應完善國有企業考覈機制,將企業研發投入比例納入業績考覈體系,強化研發投入強度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考覈,加大科技考覈獎勵力度。該專家還特意指出要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對於承擔重點專項任務的領軍人才實行年薪制,企業可提取專項激勵資金,對領軍人才確定市場化激勵措施。採取科技型企業崗位分紅、項目收益分紅,股權獎勵、股權認購、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措施。

從降到穩傳遞什麼信號? 

近年來,國資央企持續推進降槓桿工作,有效防範財務風險。彭華崗透露,2020年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4.5%,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圓滿完成3年降低2個百分點的目標。其中,帶息負債比率是37.7%,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負債結構明顯改善,償債能力有所增強,守住了不發生債券違約風險的底線。

上述不願具名的國資專家解釋央企負債率能降至64.5%,是因爲針對中央企業可能產生的債權兌付風險,國資委組織中國國新牽頭成立千億級中央企業信用保障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化解債券兌付風險。其次,中央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和發行利率基本穩定,存量債券以中長期債券爲主,同時,生產經營逐月向好、企業效益企穩回升,債券兌付風險整體可控。該專家透露國資委也重點排查了中央企業中高負債企業、產能過剩行業可能存在的違約風險,加強債券市場監測。

彭華崗也透露,最近國資委專門組織對中央企業的債務風險、債券風險進行了全面排查。從目前排查的情況來看,目前中央企業的信用評級情況還是良好的,資本市場認可度比較高,債券規模總體合理,資金接續是安全可靠,風險基本上是可控在控。他透露國資委下一步由降槓桿向穩槓桿轉變,確保大多數企業負債率保持穩定,高負債子企業負債率儘快迴歸合理水平。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爲,在鞏固三年降槓桿工作成果的基礎上,中央提出由降槓桿向穩槓桿轉變,主要依據有兩點。一是從現實中看,央企目前的負債率64.5%,是在一個安全區間內。其次疫情之後,首要任務就是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在雙循環中發揮央企的作用,所以,槓槓即資金,而資金作爲企業發展的血液,特別是對企業未來要發展非常重要,沒有血液談發展?

劉紀鵬指出,雖然高槓杆預示着風險,但是槓桿過低,特別是在經濟要快速發展時期,本身也是一種風險,即發展不上去的風險,因此企業槓桿要找到適應經濟發展的一個度。

劉紀鵬認爲從降槓桿到穩槓桿的說法改變,說明了當前的央企槓桿率是適度的,與一兩年以前是有本質差別的,而央企未來仍要肩負重要的使命,需要適度的資金槓桿。因爲疫情在國際範圍內還具有不確定性,今年的主題很可能還是戰勝疫情,在雙循環中,外貿、出口、國際市場的問題,是今年工作的重點。

因此劉紀鵬認爲央企不宜再降槓桿,需要穩定槓桿,適應每個企業不同的發展規律,和適應國家對央企賦予的重任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這預示着2021年我國宏觀環境,特別是爲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政策走向會有所調整。

最後劉紀鵬提醒,關於槓桿的把握,每個企業有自己的規律,不應該一刀切,應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之間靈活的處理。至於穩槓桿是否意味着央企資金面的相對寬裕,從而帶來資本市場的活躍,劉紀鵬提醒槓桿率的穩定,意味着央企週轉性資金的相對寬鬆,預示着央企經營和投資的寬鬆和活躍,政策面的寬鬆也將讓資本市場更看好2021年央企的發展和表現。

國企改革攻堅年力求完成70%任務

彭華崗表示,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啓動,國有企業改革在很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

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場化經營機制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去年新增22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涵蓋了近1.8萬名關鍵核心人才。中央企業集團總部部門數量平均壓縮超過17%,人員編制平均減少20%,企業活力和效率得到了明顯增強。

在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混改積極穩妥地推進,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累計實施混改4000多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5萬億元。2020年國資委專門成立了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將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另外,2020年中央企業一年當中實施混改超過了900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2000億元。中央企業對外參股的企業超過6000戶,國有資本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但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部,不能片面地以混改的數量、比例、進度、範圍等作爲國企改革的標識。”彭華崗強調,要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堅持“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則,不能採取“運動式”、“一刀切”的方式來推進混改,而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和工作成熟度,宜改則改,不宜改不強改,避免盲目性,一企一策地加以推進。要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分層分類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彭華崗指出,目前中央企業集團層面主要還是保持國有獨資或者國有全資,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革目前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還沒有推進引入其他資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計劃。彭華崗表示,要將改制作爲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點,務求改革實效,避免一混了之。

李錦認爲,這裏的改制並不是指所有制,而是指運行機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度轉化經營機制,優化股權結構,探索實施差異化管控。

“大家更加希望2021年能夠新建區別於國有獨資、國有絕對控股企業的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李錦指出,混合所有制企業不能用以往管國有獨資和國有絕對控股公司的那套機制去運行和監管,效果會大打折扣。

彭華崗還透露,2021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是承上啓下的關鍵之年,“力爭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總體改革任務的70%以上,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爲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動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在李錦看來,今年攻堅難度在投資經營公司和授權經營體制的改革,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認爲在央企中,今年的混改應該不會是大年,而只是小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