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新区民政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十三五”收官年战略目标,聚焦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全面提升兜底保障力度、社会事业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让民政民生事业取得了新成效。

聚焦脱贫攻坚

兜底保障力度再提升

面对脱贫攻坚政治任务,高新区民政局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攻坚和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全力落实各项攻坚措施,打好兜底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助力、社会组织参与、特殊群体关爱帮扶组合拳,全面实现了高新区未脱贫人口兜底保障清零目标。同时,健全工作机制,通过为救助对象综合评估、精准“画像”,灵活运用低保、特困供养和渐退帮扶等政策,构建四级联动监测预警和动态管理网络,确保应保尽保,牢牢守住兜底保障底线。

据了解,2020年,高新区城乡低保对象1475户3832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1350户3615人,城市低保对象125户217人,特困供养人员408户420人,累计发放低保和供养金3612.54万元,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在特殊人群服务方面,高新区民政局为636名困境儿童和孤儿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监管难和理赔难等问题。

为保证救助保障到位,高新区民政局发动基层民政干部、治安巡防队员、网格员等扎根基层一线,成立社会救助应急保障服务队,以网格为半径,构筑了服务群众的“同心圆”。据统计,累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3人次,救治流浪危重病人20人次,临时救助2284人次,发放救助金163.23万,为900户特困职工和低收入困难户发放慰问金27万元。另外,委托专业机构,率先对困境儿童和孤儿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累计评估困境儿童630人,实现了动态管理。

聚焦城乡统筹

社会事业发展再提升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高新区高度重视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民政民生同部署、同规划。

高新区民政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发展。2020年,先后将3个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7个农村幸福院纳入民生“十个一”项目和全年十项重点工作,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同时,依托国际医学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全年新增养老床位843张。

抓民生不仅要抓项目,更要创新服务。高新区民政局多管齐下,系统性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在道路命名方面,全年命名道路21条。最大限度听取民意心声,将鱼化地区原拟命名道路“英发巷”变更为“泥叫叫巷”,保留住了乡愁,传承了历史文化。

在婚姻登记方面,在全市率先实行全程电子化信息管理,实现初婚登记4分钟即可办结,启动“互联网+”智慧服务,实现网络预约、指纹识别、远程互动和自助服务等婚姻登记全新体验,极大地提升婚姻登记工作效率,积极倡导文明婚俗,传递婚恋观、家庭观和责任感。2020年10月15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调研指导时给予充分肯定。电视剧《装台》在高新区婚登处取景。

在福利彩票管理方面,建立了“培训+监管+服务+评价”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示范创建、安全管理和服务评价。

此外,高新区民政局坚持统筹谋划整体工作部局,结合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前编制民生、养老和道路命名专项规划,走在全市前列。围绕为老服务、残疾人帮扶和关爱退役军人等,相继推出“我眼中的高新民政”、“民生十个一项目互比互看”和“老兵口述历史”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和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制定规划既高瞻远瞩跳起来摘桃子,又脚踏实地不务虚功。

聚焦基层政权

社会治理水平再提升

高新区民政局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强化队伍建设,出台了《高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和配套制度体系,发挥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一支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为元素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服务队,解决了基层民政人手不足的问题,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能力。

“以打造‘一核四化’基层治理机制为契机,着力建设和提升镇街、村社区和园区阵地,实施‘红房子’建设,完成12个镇街、7个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及170个村社区阵地建设。”高新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新区已完成13个大型城市社区拆分方案,社区布局更加合理,并相继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社区考核指导办法》等制度体系。

结合高新区“一核四化”基层治理机制建设,高新区民政局发挥党员干部、退休职工、志愿者队伍、驻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优势,提供贴心、细致的民生保障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形成枫林绿洲社区“1+6+N”党建共驻共建工作机制、草堂街道“三二三”工作法和惠智社区“敲门暖心”等系列便民惠民工作经验。涌现出一大批以张兴无为代表的优秀退役军人和以赵雪为代表的基层治理先进个人。

下一步,高新区民政局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措施、锐意创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不断提升高新区民政民生服务保障水平,为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高新民政力量。

(高新融媒记者 许丹 通讯员 王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