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胃癌機會性篩查瞭解一下!

機會性篩查是指將日常的醫療服務與目標疾病患者的篩查有效結合,在患者就醫或體檢過程中進行目標疾病篩查的一種疾病篩查方式。

我國民衆對胃癌篩查的意願如何?胃癌機會性篩查有哪些優勢?如何進行胃癌機會性篩查?第九屆上海國際消化病學術大會上,呂賓教授爲大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胃癌篩查快問快答

在介紹胃癌機會性篩查之前,首先,對於胃癌的篩查進行一下簡介。

When?何時篩查:篩查初始年齡大多設定在40歲,部分40-45歲;近年來日本胃癌發病年齡後延,延遲至50歲以上進行篩查。

Who?誰做篩查:選擇高危人羣進行篩查,包括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胃癌一級親屬,萎縮性胃炎/腸化等癌前病者,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者。

How?怎樣篩查:篩查方式包括鋇餐造影,胃鏡,血清學檢查(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抗Hp抗體)。各類胃癌篩查方式的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各類胃癌篩查方式的優、缺點(根據呂賓教授PPT整理)

中國民衆對胃癌相關知識瞭解程度及篩查意願

中國民衆對胃癌相關知識瞭解程度如何?民衆的胃癌篩查意願又如何?可以從我國學者2019年發表在BMJ Open雜誌的一篇研究[1]略窺一二。這項研究採用橫斷面設計,採用整羣抽樣的方式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一次評估中國人羣對胃癌相關危險因素、警告症狀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胃癌篩查的態度。

結果顯示,調查的1200人中,低知識水平者比例達47.0%。低胃癌相關知識水平的因素包括:男性、農村居住、低教育程度、農民、無胃癌家族史。83.8%相信篩查有助於發現早期胃癌,15.2%曾接受過胃癌篩查。不進行胃癌篩查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無症狀(63.0%)、害怕做胃鏡(38.1%)。

此研究提示,國人胃癌相關知識掌握度相對不高,但對胃癌篩查的益處大部分持正面態度。因此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國人胃癌防治意識。

胃癌機會性篩查的優勢

機會性篩查是指將日常的醫療服務與目標疾病患者的篩查有效結合,在患者就醫或體檢過程中進行目標疾病篩查的一種疾病篩查方式。相比於羣體篩查,機會性篩查顯現出如下優勢:

費用相對較低;

健康意識較高,具有較高的篩查依從性;

如果初篩結果陽性,依從性更高;

有助於擴大篩查面,提高目標疾病早診、早治率。

胃癌的機會性篩查流程

那麼如何將胃癌篩查與日常醫療服務相結合呢?胃癌的機會性篩查如下圖所示:

圖1 胃癌的機會性篩查流程(根據呂賓教授PPT整理)

機會性篩查方式——結腸癌聯合胃癌篩查

結腸癌篩查時進行胃癌篩查是胃癌機會性篩查的重要方案之一。已經有多個研究探索了這種機會性篩查方式的可行性和費用效益比。並且這種篩查方案有較好的依從性。

例如去年發表的一項回顧性隊列分析,納入了>40歲、無上消化道症狀,在結腸鏡檢查時進行機會性胃鏡檢查的患者,以此來探究胃腫瘤性病變(癌、高級別瘤變)和癌前病變(Barrett's食管、腸化、萎縮)檢出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1414例患者腫胃瘤性病變檢出率爲0.35%,癌前病變檢出率12.3%,1例腫瘤/需要胃鏡檢查人數的比例爲282.8,即每進行282.8人胃鏡檢查能夠篩查出1例胃腫瘤性病變患者。研究提示胃癌機會性篩查是可供選擇的篩查方案。

2018年發表的一項關於結腸癌聯合胃癌篩查費用效益比的研究[2],在胃癌發病中危地區,對胃癌篩查、大便潛血陽性者進行結腸鏡+胃鏡篩查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三種篩查方式的隊列進行費用效益比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每5-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胃鏡篩查有較好的費用效益比,即以較低的費用達到較好的效益(圖2)。

圖2 胃癌篩查方式的費效比[2]

胃癌發生風險評估及早期胃癌診斷流程

進行胃癌機會性篩查時,需要對其進行胃癌發生風險評估,即通過癌前病變的程度和範圍來評估發生癌變的風險。癌前病變(胃黏膜萎縮/腸化的程度、範圍)通過下列3項進行評估:

血清學:胃蛋白酶原Ⅰ、Ⅱ、Ⅰ/Ⅱ+抗Hp抗體,胃泌素-17

胃鏡:Kimura-Takemoto分型(Open 1-3、Close1-3)

病理:OLGA、OLGIM

胃鏡診斷早期胃癌的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胃鏡診斷早期胃癌流程(圖片來自呂賓教授PPT)

篩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萎縮的確定和有無Hp感染。對於萎縮的確定,歐美國加傾向於取5塊活檢,而東方國家更傾向於胃鏡判斷。關於是否一定要取5塊活檢,呂教授所在的團隊的研究顯示,胃竇及胃體小彎、胃角3處活檢與5塊病理OLGA/OLGIM分期的一致性高,臨牀操作性高[3]。關於Hp感染狀態,研究顯示Kyoto胃炎分型的內鏡表現有助於判斷Hp感染狀態[4](圖4)。例如瀰漫性紅斑、黏膜腫脹、黏稠黏液、粗大褶皺均是現症Hp感染的內鏡表現,而地圖樣紅斑是既往Hp感染(根除後)的表現。

圖4 Hp感染狀態的內鏡表現(圖片來自呂賓教授PPT)

內鏡篩查間期

根據既往研究,3年之內再次進行一次胃鏡檢查是比較安全的。此外對於胃癌前病變的羣體,應當進行定期隨訪。因爲對胃癌前病變進行定期隨訪可以發現更多早期階段胃癌,進而得到合理處置,改善患者的預後。我國共識對癌前病變隨訪的意見彙總如下: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

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中重度腸化或上皮內瘤變者,要定期內鏡和病理組織學隨訪(推薦強度:強烈,證據質量:高);

中-重度萎縮並伴有腸化的慢性萎縮性胃炎1年左右隨訪一次;

不伴有腸化或上皮內瘤變的慢性姜縮性胃炎可酌情內鏡和病理隨訪;

伴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並證明此標本並非來於癌旁者,根據內鏡和臨牀情況縮短至6個月左右隨訪一次;

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需立即確認,證實後以內鏡下治療或手術治療。

《中國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處理策略專家共識,2020》:

陳述20.

累及全胃的重度萎縮(OLGA/OLGIMⅢ/Ⅳ期),高清內鏡/1-2年;輕中度、侷限於胃竇的萎縮,胃鏡/3年(推薦強度:高,證據質量:中)。

陳述21.

腸化的隨訪策略取決於胃黏膜萎縮的嚴重程度,伴腸化的輕中度萎縮,胃鏡/2-3年

(推薦強度:中,證據質量:中)。

陳述22.

高清染色內鏡顯示邊界不清的LGIN.高清染色內鏡/年;邊界清晰、未行內鏡治療的LGIN,高清染色內鏡/6月(推薦強度:中,證據質量:低)。

總之,胃癌防治是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各級醫療機構和羣體共同合作的系統工程。胃癌篩查是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進行羣體性篩查有較大困難,因此機會性篩查應當是是現階段的主要篩查模式。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Liu Q, Zeng X, Wang W, et al. Awareness of risk factors and warning symptoms and attitude towards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Open. 2019;9(7):e029638. Published 2019 Jul 23.

[2] Areia M, Spaander MC, Kuipers EJ, Dinis-Ribeiro M. Endoscopic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A cost-utility analysis for countries with an intermediate gastric cancer risk.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 2018;6(2):192-202.

[4] Yoshii S, Mabe K, Watano K, et al. Validity of endoscopic features for the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tatus based on the Kyoto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tis. Dig Endosc. 2020;32(1):74-83.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彙報專家:呂賓

本文整理:HH

責任編輯:Mary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