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高端產品的需求也愈發強烈。傳統的煙竈套裝雖然也能滿足日常的烹飪需求,但是烹飪體驗較爲一般,油煙吸不淨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而集成竈則給出了一個較爲完美的答案。



縮短距離帶來高吸淨體驗的絕對優勢


對於所有煙機產品,控煙能力是其根本性功能。煙機的控煙能力通常用油煙吸淨率(氣味降低度)來衡量,國家標準規定外排式吸油煙機的常態油煙吸淨率應≥90%,且瞬時油煙吸淨率應≥50%,其中瞬時油煙吸淨率指的是煙機在3min內降低室內異常氣味的能力,因此該指標直接度量了煙機的控煙性能。


影響煙機吸淨率的關鍵主要來自兩類因素,即風機系統性能和吸排距離。


本質上說吸排煙就是形成負壓中心進而更換一定覆蓋空間內空氣的過程,那麼對於產生的油煙面來說,要提升吸淨效率,一方面可以提升負壓的穩定壓差(實際是排風量概念),另一方面則可縮短負壓中心到油煙面的距離。



先簡化至一維模型,實際就是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概念,對應一維簡化公式即Gn=-1/ρ×(△P/△N),通過改變△P 氣壓差或△N 距離差,來改變油煙所受吸力。


而作爲現實的三維世界,要改變△P實際是通過改變風機系統性能改變煙機排風量,對應穩定壓差。


但排風量數值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置換氣體體積量,在油煙面的單一方向上的影響則是三次根關係。


舉例來說,理論上排風量翻倍,類比同距離的吸菸效率僅提升2^(1/3)≈1.26 倍,但因本身煙氣自主上升動力、煙罩限制等因素效果有所優化。


但如改變△N,將吸菸距離縮短一半,氣壓梯度力Gn直觀地翻倍。這裏效率倍數並非嚴謹的吸淨率概念,僅爲便於理解進行的簡化闡述。


但由空氣動力學推演可見,吸排距離縮短帶來的吸淨效果提升,遠高於通過排風量帶來的提升。


而在風機系統性能提升和吸排距離這兩條優化路徑之間,傳統頂吸式油煙機一直採用前者提升吸淨效果,而集成竈的架構創新則是另闢蹊徑地用後者來實現突破。


傳統頂吸式油煙機通過強化風機系統性能來提升吸菸能力,存在客觀上的限制:


通過加強電機功率、改變風道風輪設計來提升吸淨性能,效率偏低。電機及風道系統優化存在一定上限,且真實廚房場景並非理想的單向風道模型,而是三維類球狀場景,煙機周邊大量冷空氣被吸排,風機性能優化帶來的有效吸淨提升邊際遞減。


頂吸口風力直接覆蓋面積較小,存在客觀必然的油煙擴散問題。即使頂吸式煙機功率較大,但由於截面受限、距離較高,油煙經60cm 高度蒸騰必然性導致紊流和擴散,進而導致整個廚房空間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油煙氣味的覆蓋,在整個空間被煙機置換。


這也是爲什麼過去傳統煙機更多強調常態油煙吸淨率(更多偏向密閉空間即廚房內一定時間裏吸淨的能力)而較少強調瞬時油煙吸淨率的原因。


油脂積垢問題較爲嚴重。頂吸抽吸的高溫油氣在腔體內與水汽、室內空氣大量混合,由於其垂直架構,易粘附在風葉壁或甩灑粘附於腔體內壁上,不僅易形成油脂堆積難以清洗,還易因積油導致風輪失衡,進而導致煙機噪聲增大。


相對而言側吸式將大風力面對準熱油煙氣流柱,吸入冷空氣較少,減少了與熱油氣、油煙量混合,油煙在熱氣中難以粘附機體,油脂積垢程度較小。


集成竈通過縮短吸排距離,實現吸淨效果尤其瞬時吸淨效果跨越式提升。集成竈吸風口至鍋面距離約20-30cm(又被稱爲黃金控煙區),傳統煙機吸風口距鍋面距離則40-70cm(頂吸高於側吸),因此相較傳統煙機,集成竈吸排距離至少縮短一半。我們可由部分型號性能看到吸淨差異:


以更低排風量實現更高吸淨率。集成竈各品牌風機排風量大多在15-18m3 /min,顯著低於傳統煙竈的20+ m3 /min,但僅從常態油煙吸淨率(即房間內30min 氣味濃度降低比例)也可看出,集成竈普遍常態吸淨率超過99.5%,而傳統煙機代表機型也僅在95-98%之間。


瞬時吸淨、氣味不擴散、油煙不過臉,帶來核心使用體驗升級。事實上集成竈的吸淨優勢更多體現在瞬時吸淨能力上,這部分目前較少產品披露,僅有的帥豐部分型號披露的瞬時吸淨率達68.23%,遠高於傳統煙機的50%,由上圖7 距離減半帶來的鍋面更集中於負壓中心可較直觀判斷。


而由於產生煙氣後短距離被直接吸排,帶來油煙不過臉、氣味不擴散直觀體驗升級,是集成竈產品被高度認可的最直接原因。也因此集成竈門店營銷宣傳中的一項必修課即“炒辣椒卻完全聞不到”。



而從市場驅動力看,之所以會有絕對吸淨優勢的集成竈產品的發明誕生,正是當前傳統煙機無法滿足中式廚房烹飪潛在痛點。


實現高吸淨效果極大地解決了當前的市場訴求,尤其契合了中式烹飪的特徵以及當代廚房家居開放式需求。


中式烹飪強烈的獨特性、多元性,導致市場需要比西式煙機更具吸淨能力的控煙產品。


中西方因飲食文化的較大差異,其烹飪方式存在顯著不同。而傳統煙機最早就是適應歐美烹飪需求而發明的產品,在中國烹飪獨特性下具備強烈本土化高吸淨需求。


中式多元化烹飪以明火、大火力烹飪爲主。相對而言西式烹飪模式大多爲炸、煮、烤等基礎做法,工具除明火竈外,更多使用電磁爐、烤箱、微波爐等電力器具,油煙較少。


而傳統中式烹飪中,大多采用柴火、燃氣等明火烹飪,多類烹飪方式如燉、煨、炒、蒸、炸、涮、煮、溜、燜等等,除了蒸類器具外大多都需使用明火竈。



中式烹飪主導的炒、煎等方式造成巨量油煙。各地烹飪中普及度最高的即炒類方式,佔比高達95%,而類似烹飪手法造成的油煙污染極爲嚴重。


據蘭禎豪等學者在《廚房油煙PM2.5 散發主要影響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中的實驗結果,採用雞蛋作爲統一食材,蒸時PM2.5峯值較初始濃度僅高4倍,濃度約0.4mg/m3,但在炒和煎時PM2.5濃度分別飆升320 倍、49 倍,實際濃度達26mg/m3 上下。


常見菜品炒土豆絲、煎雞翅導致的PM2.5 峯值濃度分別高達28.8 mg/m3 和29.2 mg/m3,中式烹飪是國標大氣PM2.5 濃度標準(二級)的數百倍。


中式烹飪造成超高油煙濃度,因此對煙機吸淨率的實際需求遠高於歐美等其他國家。



中式烹飪重視作料充分混合,重油重辣特色較強,尤以“嗜辣”地區對油煙吸淨需求較高。


中式烹飪極爲重視各種佐料的搭配與混合,如常用的蔥、姜、蒜、醋、醬油、蠔油等配料,與西式簡單的佐料方式形成鮮明對比,而佐料入味的同時,也使氣味擴散成爲廚房的嚴重問題。


其中尤以麻辣特色鮮明的川渝兩湖等地,因花椒、辣椒的普遍大量使用,廚房油煙和氣味擴散問題嚴峻,相應對油煙吸淨率需求極高。


“嗜辣”地區對集成竈關注普及顯著高於其他地區,側面印證集成竈高吸淨率適用中式烹飪市場。


雖然川渝等地區距集成竈發源地浙江嵊州地理位置較遠,但在集成竈快速發展2016-2018 年間,集成竈搜索指數在四川地區明顯領先於其他區域;而從城市角度看,成都高居集成竈搜索指數榜首,其餘武漢、長沙、重慶等嗜辣城市均爲位列搜索前十。


地域上辛辣烹飪方式導致高吸淨需求,進而推動集成竈在相應省市率先普及,印證集成竈產品優勢與本土市場需求的高度契合。



具社交屬性的開放式廚房興起產生了油煙高吸淨剛需,集成竈成爲其最優選項。


《2014 年中國廚電收納趨勢報告》中調查發現消費者在下廚時與家人互動的比例高達91.4%,開放式廚房潛在需求高企,同時兼顧空間美學和社交屬性,導致近年開放式廚房在年輕羣體中迅速興起。


據51 調查網調研數據,2016 年中國廚房結構中選擇開放式、半開放式廚房的比例分別高達31%、20%,過半家庭選擇將廚房區域與餐區結合。



開放式廚房弱化了烹飪和用餐、生活邊界的同時,對油煙控制的要求猛增,甚至傳統煙竈概念中的常態吸淨率/氣味降低度(密閉空間)的概念已不再適用,不再存在封閉式廚房空間隔斷,對瞬時吸淨的需求才是開放式廚房的真實需求。


因此這一場景下使用高吸淨率的集成竈成爲剛性需求,集成竈與開放式廚房搭配促進普及。


在集成竈的各產品特徵中,由距離縮短帶來的強大吸淨效果,是其產品最核心、驅動煙機替代的根本優勢。


高吸淨效果解決中式烹飪高油煙痛點、開放式廚房需求,直觀形成質變的體驗升級,甚至在部分場景形成剛需性,由此開啓替代之路。


架構調整同時推動操作者的噪聲體驗優化


集成竈架構下移,改變了各單元間的距離,帶來的影響除了最核心的吸淨效果改變外,也顯著優化了煙竈使用者對噪聲的體驗感。


這裏我們強調的是煙竈使用者的體驗,而並非剛性同一測試標準下的客觀聲壓值。


當前煙機噪聲測試採用全球包絡法,實際弱化了使用者在實際場景中的體驗。


現行國標GB/T17713-2011《吸油煙機》中對噪聲的測試規定採用全球包絡法進行測定,即以煙機風機葉輪中心爲球心,以半徑1.414m 做球面,以低於球心1m 的平面與球表面相較的均布四個點作爲測試點測定,最後將四個測試點數據按公式Lpm=1/4*∑ 計算平均聲壓級數據。集成竈目前尚無單獨國標文件,我們推定應也適用於這一國家標準。



標準化測試結果與使用者實際體驗存在距離上的差異。國家標準更多需要以統一科學的規範方式獲得可量化結果,但與實際體驗形成差距。


按國標現行傳統煙機噪聲大致在52-55dB 之間,這落地到聲壓級對應範圍,應是高於圖書館而弱於正常交談的聲壓體驗,但實際煙竈操作者的體驗遠遠高於這一範圍。


其主要原因即操作時人耳距風機實際距離遠小於國標測試標準,在國標測試時的實際測試點距聲源均爲1.414m,但實際使用時人耳距風機(傳統煙竈)僅約0.5-0.6m。



人耳與聲源距離的不同,導致煙機使用者噪聲感觀不同,集成竈系統性體驗更好。


聲壓與距離是對數遞減的關係,我們簡化聲壓與距離公式後,大致可認爲當測量點與聲源距離加倍時,聲壓級將衰減約6dB。


國標距離爲1.414m,而傳統頂吸式煙機與人耳實際距離約0.5-0.6m,集成竈風機下移後距使用者人耳距離約1.1-1.3m,即在相同風機聲源前提下,集成竈僅因使用距離即可使噪聲聲壓下降6dB 以上。



市面可比產品集成竈噪音整體略高於傳統煙竈,但使用體驗維度油煙機噪音明顯較高。


華創證券分析師選取了各品牌代表性型號對比,集成竈官方測試噪音在52-59dB 間,油煙機噪音在52-55dB 間,兩者噪音下限基本一致,但由於集成竈行業尚不完備、品牌性能傾向差異較大,集成竈噪音上沿還明顯高於油煙機。


但按照使用者人耳距離換算,可發現集成竈體驗噪音測算約53-60dB,而油煙機則普遍高達60-63dB,由使用者體驗角度當前集成竈噪音控制已顯著優於油煙機。



這一體驗測算並非指集成竈在降噪技術上已超越油煙機,從統一測試結果看,集成竈也明顯仍在噪音控制上有提升空間。


更核心要明確的是,集成竈因爲架構革新直接使聲源距離拉長,從機理層次上系統性優化了噪音控制,尤其在使用者體驗上具備更高邊際效果。


而考慮到各技術均邊際突破的難度遞增,當前集成竈在噪音控制技術上的發展還明顯落後於傳統煙竈,判定其在噪音控制角度的優化空間也將高於油煙機。


核心控煙功能完備使集成竈風機系統研發需求降低


華創證券分析師對比集成竈和傳統煙竈的結構拆分圖可發現,與核心吸排煙功能相關的核心部件即電機、風輪、風道等風機系統基本相同,而由於集成竈在架構機制上的創新,使風機系統的核心指標吸淨率、噪音等在系統級獲得跳躍性優化,甚至吸淨率已基本充分滿足了使用需求的上限(高達99.5%常態吸淨率,並可實現短距離瞬時吸排)。


由此相較於傳統煙竈,集成竈產業對風機系統性能的研發成本投入可大大降低。



當前集成竈以較低風機系統等級,實現更高性能指標,技術開發“事半功倍”。


同樣選取產品樣本進行比較,因風機系統設計指標較多,此處僅以最核心的排風量參數來反應電機性能。


集成竈排風量顯著低於現行油煙機。2020 年新品中,集成竈排風量普遍在15-18m3 /min 的量級,而同年油煙機新品已普遍超過20m3 /min,風機差距明顯。


集成竈風機技術等級對標前代油煙機。事實上如僅從排風量角度看,早在09 年老闆電器推出的“雙勁芯風機”就已把排風量提升至17m3 /min,隨後2013 年老闆電器在業內首次提出“大吸力油煙機”的差異化概念,將大吸力與老闆高端廚電概念深度綁定,2013 年老闆、方太推出的新品排風量分別爲17、15m3 /min,如僅從排風量維度看,集成竈現行風機僅對標於傳統煙機09-13 年的等級水平。


但這一風機差距相對應的是,集成竈吸淨率顯著更高,且用戶對集成竈吸排油煙效果滿意度更高。因此集成竈通過架構的顛覆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6日,我國共有家電相關企業672.32萬家,廣東以70.52萬家企業排名第一,山東、江蘇位列二三位。


2019年,國內家電行業實現了大幅增長,相關企業新註冊174.53萬家,同比增長80.3%,今年前三季度新增134.85萬家,其中三季度新註冊52.08萬家,同比增長11%。


在既有的高吸淨性能基礎上,集成竈對吸排煙性能的技術投入大幅降低,相應研發成本可有效轉移。


對比集成竈與傳統煙竈的專利構成,集成竈與吸排煙性能相關的專利佔比顯著較低,美大、火星人、帥豐等各自專利中吸排煙相關佔比均不足10%,相對應老闆電器佔比高達37%,華帝股份則達21%,吸排煙技術升級是傳統煙機最核心技術方向之一。



集成竈基於顯著更優乃至接近需求充分解決的高吸淨性能,對吸排煙的技術提升訴求較低,可大大節約相應研發成本並致力於其他方向。


此外,相對低配的電機性能也使集成竈在理論上的存在電機成本優勢。但一方面電機本身在成本端佔比有限,成本差異影響有限,另一方面集成竈規模效應仍遠低於傳統煙竈龍頭,在當前電機成本單價上尚難體現。因此在當下時點僅做提示,以待後續規模效應接近後實現實質性成本優化。


集成竈的吸風架構創新是其最核心的產品特徵,由於吸風口距離縮短帶來的吸淨效果的跳躍性升級,是集成竈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正基於此使集成竈在中式烹飪、現代家居市場中具備了產品替代的潛質基礎。


同時風機系統位置改變也使煙竈使用者在噪音體驗方面獲得系統性優化並具備較高成長空間。


而架構創新更使集成竈可在較低排風要求下實現高性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進一步降低了相應的研發成本。


注:本文內容主要摘自華創證券,零售資本論整理推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