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支持商业航天和我们这种正宗的航天并驾齐驱往前走,在这个领域形成一个真正的中国特色。


本文是2020年11月29日观视频“答案”年终秀圆桌论坛“凝望地球——从宇宙的角度回望中国与世界”的观众问答环节(上)的文稿。


视频链接:

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69411779

本视频发布于2021年1月7日,播放量已超六百万


精彩呈现:


【问答环节】


观众:各位老师好,我向林老师提问。作为业内人士,林老师对当前国内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现状是否持乐观态度,又如何看待其未来发展?

林宝军(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我对民营航天和商业航天我是抱很乐观的态度,为什么?一定要搞,而且要搞下去不管遇到多大困难要搞下去,其实马斯克搞的思路是对的,我是赞成的,为什么呢?其实航天一开始越搞越大,其实美国财力那么大,它都钱都花不起了,最后退出马斯克来,把整个航天往前推了一大步。

其实现在我经常跟他们讲一句话,我说我干了15年的时候,我学了两个字叫工程,怎么把一个东西能做好?我说又干了10年的北斗学了两个字,叫创新。我说最后我还要加两个字,加什么?叫市场。因为像马斯克这种能够把市场激活,否则我们这些干航天的干干就以老大自居,你们都不行,你们这些突破传统的观念,只要不脱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前走,就走不动。

我跟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斯克上天就航天 CPU,甚至这么一块板子,几百块钱人民币就能搞定的,我北斗卫星已经非常便宜了,比以前便宜几倍了。我大概是900万人民币,人家是几百人民币差多少,而且那个东西我认为一定好使,我下一步做要做。咱这种商业航天这种思路,一定按这种思路往下走,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我是希望政府包括大家来支持商业航天和我们这种正宗的航天并驾齐驱往前走。再形成一个在这个领域形成一个真正的中国特色。

观众:三位老师好,我想向袁老师和蔡老师提问一个问题,就是众所周知,NASA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科研机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普机构,那么我们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情,才能够达到像NASA那样的传播能力?

蔡一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我简单的说一下我的一些观点。刚才您提到了NASA对吧?包括其实ESA像欧洲空间局,他们都会是一个除了科研之外,他会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就是科普的团队,甚至说是一个子结构的机构,我想在我们中国的话,我们其实在科研圈里面也来也是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去重视这种科普的价值。

所以而且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我能够感受到,特别是我2015年回国以来到今天这5年的工作时间,我能看到的实际上是越来越多的,特别是青年的这些学者也自发的去参与到这些科普的工作。

但是如果想要达到这种非常职业化的高度的科普的话,它不仅仅是一些零星星星的这些力量的这种投入,或者用自发的参与,它需要各种各样子的这种资源的投入,包括我们的国家政府以及刚才提到的这种市场,我觉得我认为这个才是需要能够把它进一步的推化的或者孵化的必要条件。

袁岚峰:实际上刚才蔡老师说的非常正确,而且我很欣慰的也是看到我们有很多人,我们的领导机构和我们的社会,我我们政府都看到了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所以过不了多久,我们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会请我来组建一个我们学校的科普中心,然后我想我这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我光我们学校就有很多热心于科普老师,比如说蔡老师,然后我们科大是处于中国科学院的,或者到我们整个中国科学院有很多热情,比方说林老师是吧?

然后我们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来团结整个中国科技界的人,既包括研究院所的大学的,也包括企业的各行各业的,我想大家都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如果说我们国家缺少一个像NASA这样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少有这种专业做科研的人,或者本来就在科技这个行业里边的人来做(科普),本来大家都是散兵游勇,或者不是科技背景很强的人,但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机构之后,我相信它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就有可能做出一些真正专业的事情,能够把我国的科普事业能够推向也像吴季老师说得那样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谢谢大家。

林宝军:我接着袁老师我也再补充几句,其实NASA他称它的使命是对美国未来的投资,什么意思?其实在18、19世纪谁占领了海洋,谁就能征服全球,像当时像什么葡萄牙什么西班牙等等,包括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20、21世纪谁占领了空间,谁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可以说称霸世界。

所以说他NASA的使命就决定了他现在的很多,包括咱们现在军事软件不用说了,包括气象等等,咱们一切的东西,包括现在互联网甚至网,最后谁掌握那个网谁就能掌控全世界,这是肯定的,所以说从他的使命等等,他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所以说他作用老百姓一定能够感受到他这个作用,能够起到这种,所以说我们中国现在对航天的投入也比较大,这是对的,我们逐渐我们航天人只有做到这一点,让大家感觉到我们有用了,自然大家就重视了。

其实黑格尔好像有一句话,说是一个民族,只要有一堆经常看蓝天的人,民族才有希望,我也是希望大家真正的往深空去往蓝天看,参加到我们队伍来,使我们的国家更壮大。

观众:三位老师好,我很想问的问题是之前袁老师在演讲的时候提到的关于我国芯片发展的问题,袁老师提到我国北斗卫星工程其实已经是从80年代就开始布局了,但是目前北斗卫星已经拥有了服务全球用户的能力,已经站在了整个行业尖端,但是我国的芯片产业的发展目前来讲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并且在最近两年也经常爆出中心国际人才流失,离职率超高等等一系列新闻。

所以我想请教一下三位老师,就是我们能够我们该如何发力,如何向袁老师要去走正道,能够让我国的芯片产业去尽快的摆脱这样受之于人的一个模式。并且也结合我个人的情况,我了解到像像我们学校一些比较可能哪怕是一些比较顶尖的高校,愿意去从事与芯片制造产业相关的学生也是比较少的,如何改变现状?

林宝军:行,我先说一下。就关于芯片这个事,确实是应当很难,但是其实现在说的更多的是光刻胶,光刻机等等,其实咱这些都有布局。刚才袁老师有点悲观,其实很快就能出来,但是要大批量生产,可能会慢一点,但没关系。其实现在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芯片本身,而是它的一个生态。现在这个观念大家要变,包括从你们在座的各位就要变。

前一段时间其实咱们从政策取向来讲,并不见得一定对。什么意思?我现在投了很多设备,一投投了几百个亿,这几百亿可能生产出来一年生产出一堆芯片并不多,这芯片刚才说了只有20%好使,我就把这20%拿来就用了,那百分之八十就扔掉了,他也不赚钱,没办法。过了几年这个设备都落后了,扔掉,再投几百个亿再这么干,这么干下去国家受不了,社会什么老百姓不会答应。

其实像胡老师,上次我们跟杨大总(杨长风)一堆人,我们到胡老师那儿去,他说我不要求你国家给我投几百个亿,我只要你给我个生态。什么概念?你只要用就行,你要用就能激发往前走。其实我告诉大家,你看我们在北斗上用这个龙芯芯片并不多,但是现在在他做的所有的芯片里,芯片是赚钱最多的,只要用就ok了。

其实只要用了,其实最后要达到的效是什么?我生产1万片芯片,不是说其中也只有100片芯片好,我挑出来上天,而是1万个的芯片,我只有一两个可能不好使,我所有的都好使,我把性能最好的上天,性能再差一点的,我用在舰船飞机上,要求高安全性,再差一点的老百姓用像电视机似的,你想的坏都不坏,天天家里这电视只好是还好用的,我就淘汰了。

只有这样来讲我们才能滚起来。芯片产业真正能赚钱了,市场机制滚起来了,大家不用在这叫了,自然他就有人投有人做,就会往前发展,比如像咱5g包括华为,他为什么做这些东西?他首先是赚钱,他他首先是市场经济,他要赚钱,赚了钱之后他就往前滚。我是希望大家咱们把生态建立起来,比国家投多少钱,更重要就是生态环境,是咱们现在迫切要建立起来的一个东西。

那么感谢刚才三位嘉宾,还有我们远程发过来片子的另外一位嘉宾的解读。

大家也知道今天我们国家在宇航,在航空航天,在对宇宙的各种的研究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大家也用一句话概括叫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但是刚才其实让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这位蔡老师他在讲到他对周学的研究中,他非常谦虚的说有些问题他不知道,其实这里才是科学最奥妙的地方,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东西是在我们不知道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内容,请大家再次用掌声感谢我们的三位嘉宾,谢谢他们。


扩展阅读:

中国芯片的正道何在?——袁岚峰2020年11月29日观视频答案年终秀演讲

吴季:诺奖多次颁给国外“空间科学”,中国什么时候能赶上?| 科技袁人

林宝军:不敢走在美国前面,中国如何摆脱“卡脖子”?| 科技袁人

如果宇宙不源于大爆炸,那它又会是怎么来的?| 科技袁人Plus第25期

从宇宙诞生到现在,误差不超过1秒,冷原子钟是什么神器?| 科技袁人

如何观测宇宙诞生前的宇宙?或许得靠量子力学 | 科技袁人

宇宙学家:回国就被国际项目拉黑了 中国:要啥我给你造!| 科技袁人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陈昕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