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市公司產品宣傳要避免誤導資本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 黃小鵬

重大事項履行法定信息披露義務,大多數上市公司心中有數,但產品宣傳可能造成股價波動的問題,則被很多公司忽視了。

電動汽車是當下股市的大風口,充電時間和續航里程又是電動汽車最大的痛點,任何一個解決這個痛點的重大技術都會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上週,一家造車新勢力發佈了自己的“固態電池產品”,震動了市場,結果引來質疑,成了一場“吹牛”鬧劇。

1月15日,另一家汽車集團宣佈自己的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可在8分鐘充滿80%,硅負極電池續航達1000公里,並即將於今年9月量產,其A股和H股受此刺激上週五出現大幅上漲,但這個消息引起了院士的質疑,院士呼籲大家不要相信。

公司回應院士質疑時繼續強調自己的技術優勢,但沒有提供細節,原話是這樣的:“通過石墨烯基電池超級快充技術和硅負極電池1000km續航,解決續航顧慮,年內可實現逐步量產,希望大家不要把技術突破和商業推廣混爲一談。”

接下來的週一,該股再次觸及漲停,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通過交易所發佈公告,稱“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與“硅負極電池”是兩種不同的技術,這兩項技術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隨後市場迴歸理性,股價大跌。

酒香也要多吆喝,產品宣傳很重要,但在此過程中,不能打擦邊球,更不能放衛星亂吹牛,以失誠信,對上市公司來說,產品宣傳更要謹慎,因爲稍有不慎即易誤導投資者,造成股價波動。

這裏面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有意誤導,混淆概念,放個衛星吹個牛,而因爲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很容易對這些“吹牛”信以爲真。產品或技術吹牛還能達到推高股價、增強對投資者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吸引力的效果,在市場炒作的熱門領域,經常能見到有公司放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大消息”。另一種是無意誤導,就是上市公司產品宣傳“用力過猛”,而產品宣傳部門與投資者關係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沒有事先預料到這樣做對股價的影響。當然,具體到個案,判斷是有意誤導還是無意誤導,見仁見智,只能靠“誅心”了。

由於電池的技術專業性很強,普通人壓根兒不知道石墨烯、硅極是什麼玩意兒,就算是一般的專家,把石墨烯基和硅負極放在一起宣傳,恐怕也容易讓人以爲是同一種電池裏用的兩種技術,畢竟石墨烯既可做正極材料也可作爲耐高溫材料,要不怎麼連院士也沒有從宣傳材料中識別出來呢?

上市公司準確宣傳自家產品可以達到多贏的效果,公司美譽度可因此提高,也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認識公司的投資價值,但如果宣傳不當,可能適得其反。

有意誤導的宣傳,不小心會招來監管,即使逃過監管也總有被人識破的一天,相關人可能通過各種方式短期內得益,但市場上“吹牛”、“騙子”的心理標籤將爲公司和企業老闆帶來長期的負面效應。即便是無意誤導,也容易對公司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至少會讓人覺得其內部管理不夠嚴謹,社會責任感有欠缺。熱衷於打擦邊球進行誤導性產品宣傳的上市公司,最好還是從長計議、誠信爲本。無意蹭熱點卻不小心誤導了市場的上市公司,也應該反思自身管理中的缺環,加強產品宣傳部門與投資者關係部門之間的協調,畢竟是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意識在企業內部每個部門和環節都應該有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