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参加过车展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许多车企会在车展上带来最新的概念车型进行亮相,其目的主要是向观众展示该品牌超前的设计理念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概念始终是概念,在实际量产后,其造型明显和此前展出的概念车相差甚远,成了我们常说的“概念林志玲,量产罗玉凤”。

这时候大家可能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能将概念车直接量产呢?”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因为以下这几个原因。

决策层过于保守

我们都知道概念车的外观造型非常夸张,并且具有很强的未来气息,而赋予概念车这种视觉效果的设计师一般都非常年轻,但决定量产车最终形态的权力还是掌握在更高级别的决策层手里,而作为一家企业的决策层,年龄相对来说都比较大,思维自然也就谨慎保守一些,与年轻设计师相比,他们更多的是从品牌方面去考虑,最终的量产版本也会改到他们满意才能面向大众,由此就会出现很多概念车与量产车差距较大的现象。

向销量妥协

虽然车辆的品类很多,造型各异,但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在买车时还是会从家用角度去选择一款车,这就是很多海外车型在引进国内市场后会选择加长的原因。

而这点和概念车不能直接量产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正如前文所说,概念车一般只是通过超前的外观设计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在空间实用性方面并未考虑太多,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车子有一个很拉风的外观,而且还有部分消费者接受不了概念车这种前卫激进的设计,所以车企必须要迎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才能获取一定的销量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概念车“原汁原味”地量产。

受限于造型和材质无法大规模量产

概念车并不同于平台化生产的车型,它是集一企之力打造而成的,可以说概念车型凝聚了整个车企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就跟那些纯手工打造的跑车一样,很多情况下无法将其进行大规模量产。

此外,概念车也是彰显一家车企综合实力的象征,所以车企在概念车用料的选择上也更愿意下血本,如果要将概念车进行量产,要么对使用材质进行替换,减少量产成本,要么只能舍弃原来的设计语言,重新进行设计,很明显大部分车企都选择了后者。

还有一点就是,概念车上的配置都不够成熟,很多根本无法达到量产的标准。所以,概念车没办法直接量产也在情理之中。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虽然概念车没办法直接量产,但依旧有部分车企能将量产车做到与概念车相差不大的样子,就比如长安的

UNI-K(参数|图片)和
UNI-T(参数|图片),其在造型方面高度还原了概念车的模样,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