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參加過車展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許多車企會在車展上帶來最新的概念車型進行亮相,其目的主要是向觀衆展示該品牌超前的設計理念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概念始終是概念,在實際量產後,其造型明顯和此前展出的概念車相差甚遠,成了我們常說的“概念林志玲,量產羅玉鳳”。

這時候大家可能都會產生疑問:“爲什麼不能將概念車直接量產呢?”

關於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因爲以下這幾個原因。

決策層過於保守

我們都知道概念車的外觀造型非常誇張,並且具有很強的未來氣息,而賦予概念車這種視覺效果的設計師一般都非常年輕,但決定量產車最終形態的權力還是掌握在更高級別的決策層手裏,而作爲一家企業的決策層,年齡相對來說都比較大,思維自然也就謹慎保守一些,與年輕設計師相比,他們更多的是從品牌方面去考慮,最終的量產版本也會改到他們滿意才能面向大衆,由此就會出現很多概念車與量產車差距較大的現象。

向銷量妥協

雖然車輛的品類很多,造型各異,但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在買車時還是會從家用角度去選擇一款車,這就是很多海外車型在引進國內市場後會選擇加長的原因。

而這點和概念車不能直接量產也存在一定的聯繫。正如前文所說,概念車一般只是通過超前的外觀設計來吸引觀衆的注意力,所以在空間實用性方面並未考慮太多,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並不需要車子有一個很拉風的外觀,而且還有部分消費者接受不了概念車這種前衛激進的設計,所以車企必須要迎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才能獲取一定的銷量表現,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概念車“原汁原味”地量產。

受限於造型和材質無法大規模量產

概念車並不同於平臺化生產的車型,它是集一企之力打造而成的,可以說概念車型凝聚了整個車企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就跟那些純手工打造的跑車一樣,很多情況下無法將其進行大規模量產。

此外,概念車也是彰顯一家車企綜合實力的象徵,所以車企在概念車用料的選擇上也更願意下血本,如果要將概念車進行量產,要麼對使用材質進行替換,減少量產成本,要麼只能捨棄原來的設計語言,重新進行設計,很明顯大部分車企都選擇了後者。

還有一點就是,概念車上的配置都不夠成熟,很多根本無法達到量產的標準。所以,概念車沒辦法直接量產也在情理之中。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雖然概念車沒辦法直接量產,但依舊有部分車企能將量產車做到與概念車相差不大的樣子,就比如長安的

UNI-K(參數|圖片)和
UNI-T(參數|圖片),其在造型方面高度還原了概念車的模樣,能做到這一點,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