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爲太窮,不敢做夢。

     現在發現,其實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輕易放棄自己。因爲放棄了自己,就意味着連做夢的機會都沒有了......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放棄自己

    看到一個很悲傷的新聞。

    在2018年的5月10日,45歲的網約車女司機陳女士在襄陽跳橋自殺身亡。

    前一天,陳女士在襄陽火車站附近拉客時,被執法人員扣下車輛,並處罰2萬元。

     事發當天,陳女士前去索要車輛被拒,感到生活無望,就選擇縱身一跳。

     雖然,對於窮人來說,錢有時比命金貴多了。

     但如果沒有了命,窮了這麼多年的你,怎麼可能還有機會掙到錢?

     總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耽誤了家人的幸福,是很多窮人的軟肋。

     但縱身一跳或雙眼一閉的你,怎麼就忘記了:一家人平安和睦,纔是窮人家最寶貴的財富。

     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因爲窮,就看不見身上的優點。窮不是你的錯,不誇大困難,別逃避問題。


   如果有機會搏一次,那就去試一試,當你的光芒照亮餘生,你也有機會跳出固有的階層。不要因爲窮,就屏蔽未來的無限可能。


     一時的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生都跳不出窮人思維。你只有跳出陰暗潮溼的井底,才發現廣闊的天地其實一直都花紅燈明。不要因爲窮,就潦草結束此生。

     正是因爲咱家窮,所以你更要撐得久一些。只有你活成一棵不怕風雪的樹,你的後代纔有機會在前方開出芳香撲鼻的花。不要因爲窮,就把家庭的顧慮看得太重。

     最好的孩子,是懂得自我努力,帶動一個家風生水起。你只有活成渴望的模樣,纔有能力帶領家人走出冰霜。

比窮更可怕的,是你的「窮人思維」

     有人問我:貧窮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造成多大的影響?

     我想,不是小氣,一個人雖然窮但不一定會小氣;也不是見識少,這跟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更有關係。

     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的價值。不把自己的時間當錢,也不把別人的時間當錢。總想找一些免費的網絡資源,爲此不惜花上幾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也不肯花錢十幾塊買一本正版電子書。幾小時後,花錢買書的同學已經讀完了,可以做新的事情。日積月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免費的東西不一定真免費——難道你找資源的時間,就不值十幾塊錢?

     補充一句,“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

     比如說,我們就算完全買得起一本書、看得起一部電影,我們還是先習慣性地先找一找免費資源。不管是 70、80、90 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資源相對不足的環境中成長,多多少少都帶着這點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對我們的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窮人思維往往過於注重“沉沒成本”。

     什麼叫沉沒成本?就是你花了 30 塊錢看電影,無論電影好看不好看,這個錢都回不來了。所以你爲了這 30 塊的沉沒成本,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去忍受一部爛電影,而不是乾脆中途退場。

     但當你的口袋已經走出窮困,卻仍然把自己和別人的時間都看得不太值錢的話,說明你的腦袋依然停留在窮人思維中。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叫“買鞋定理”:假設你在商場買了雙鞋,大小沒問題,但真正穿的時候又發現夾腳,退也退不掉,於是,你會經歷下面的心理掙扎:

● 不甘心定理:這雙鞋對你而言越貴(換句話說,你越窮),你嘗試穿一下的次數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 僥倖定理:你確定穿不了了,那麼這雙鞋越貴,放在你家裏佔地方的時間就越長;

● 絕望定理:無論你放多長時間,總有一天,你都會把它扔了,有多遠扔多遠。

     終於,世界清靜了,但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對此,富人思維則完全相反:花錢,要麼是爲了賺錢,要麼是爲了享受,兩樣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費精力。

當然,這種“時間不值錢”的窮人思維,往往 只在人生過渡期對我們產生影響。但下一種思維慣性,就沒那麼好擺脫了。

     其實,窮人思維纔是越留越窮、最應扔掉的“破爛”。永遠記住——真正的窮不是缺錢,而是呆在窮人思維的怪圈裏走不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