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学精准适度把好进京人员防控关

近日,本市大兴区新增聚集性病例,再次警示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从首都安全特殊需要出发,本市适时对境内外进京人员防控措施作出调整和加强,将“14+7”的健康管理措施,升级为“14+7+7”。

所谓“14+7+7”,具体而言,就是对北京口岸入境的人员和在京所有密切接触者,在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继续开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对于在京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进行14天集中隔离;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进行14天居家隔离;对有“实行封闭管理区域中的低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进行14天就地健康监测。坚持科学精准,分类实施健康管理,坚持关口前移,突出远端源头管控,让首都疫情防控网络愈发缜密,彰显出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鲜明姿态。

紧抓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弦也要时刻紧绷,关键就是要在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上下功夫。一方面,针对“环境传人”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采样部位和频次。同时,通过对重要节点实行两家机构平行检测、交叉验证,并满足两家检测机构人员标本+环境“三样本阴性”要求,最大限度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另一方面,对在京实施健康管理的各类人员而言,新增加的7天健康监测期内,可以正常出行和工作生活,但对于自身依然存在的潜在风险,应当本着对人对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跟踪监测和个人防护。新冠病毒之狡猾有目共睹,但事在人为,只要及时查漏补缺,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去抠,就能将病毒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需要不讲特殊的严格姿态,也要有春风化雨的人性化举措。隔离时间的增加、核酸检测的增多,无疑会给个人增加些许不便,但着眼防控大局,这却是必须凿实的主体责任。对此,北京明确“集中隔离期间的食宿费用及各类检测费用等,统一由财政承担”,尽最大努力为大家减轻负担打消顾虑,为首都疫情防控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这同样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

结合冬春季疫情形势、节日大人流和病毒传播特点,首都疫情防控必须从严从紧。但开放与防控并不矛盾,坚持科学、精准、适度原则,就能将防控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只要我们慎终如始、如履薄冰,不降低对疫情的警惕,不降低对防控的要求,就一定能够掌握战疫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