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身上有兩個標籤:

一是才女。

她長得並不出挑,但眼神裏卻散發無限光芒,給人一種獨特的知性美,年紀很大了也還保持着少女氣。

在電影《山河故人》,60多歲的她和90後小鮮肉來一場忘年戀,觀衆看着也毫無違和感。

二是緋聞。

張艾嘉這樣的女人最受才子的喜歡,她的緋聞名單裏有李宗盛、羅大佑和楊德昌,兩個樂壇教父,一個電影大師。

李宗盛是樂壇的大哥大,可卻是張艾嘉口中的“小李”,李宗盛把張艾嘉當作生命中很重要的人,那首著名的《愛的代價》就是他送給張艾嘉的,據說寫了一半李宗盛大哥就哭成了淚人。

兩人並未真正相愛過,但多年後李宗盛演唱會上,張艾嘉問他有沒有愛過自己,李宗盛突然無語凝噎,兩人緊緊相擁,一切盡在不言中。

而羅大佑對張艾嘉的感情則直接很多,當年他花了整整五年寫了一首歌,第一時間送給張艾嘉演唱,這首歌就是《童年》。

《童年》換來了兩人的一段情和一身傷。

羅大佑喜歡孤獨,張艾嘉健忘,兩人的戀情僅僅持續了一年就無疾而終。

1992年,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早就劃上句號,張艾嘉拍攝了一部電影《夢醒時分》,算是對過去感情的一段回顧。

這部電影卡司陣容堪稱豪華,張藝謀是本片策劃,杜可風是本片攝影,張叔平擔任美術,而鞏俐和鍾鎮濤主演。

但最讓人期待的,本片是張艾嘉、李宗盛和羅大佑的一次聯手合作,本來王不見王,中間還牽扯着這麼亂的情史,參與這樣的“八卦電影”必然會惹一身騷。

但兩位大師卻爲了心中那一抹白月光,放下成見爲她站臺,可見張艾嘉的魅力有多大。

本片片名《夢醒時分》就取自李宗盛創作的同名歌曲,這首歌在片中也被唱起。

而片尾曲《如今纔是唯一》由羅大佑親自創作並演唱,最後還收錄到了他的專輯《四季》之中。

有人說這部電影暗藏着一部張艾嘉的不羈情史,因爲電影講述的恰巧也是一個女人在兩個男人之間周旋的故事,而鞏俐的女主人設與現實張艾嘉很多相似。

馬莉(鞏俐 飾)出生在香港,成長在北京,長大後她獨自來到香港開啓新的人生,但因爲沒有香港身份證,她求職屢屢受挫。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莉遇到了珠寶店的少東家彼得(林俊賢 飾),兩人談起了戀愛,因爲門戶之見,男友一直不肯帶她見家人。

一日馬莉遇上了從英國回港發展的王國威(鍾鎮濤 飾),國威風度翩翩,不停對馬莉噓寒問暖,一來二去兩人產生了好感,但王國威正處在一段婚姻之中,他一邊和妻子鬧離婚,一邊和馬莉交往,從道德的角度不太站得住腳。

這裏不得不插一句,張艾嘉和羅大佑戀愛的時候,張艾嘉還是個有夫之婦,這段戀情從一開始就不被祝福。

張艾嘉是《夢醒時分》的編劇,她應該是想通過這個情節設計解釋自己當年和羅大佑的那段感情吧。

影片最後,馬莉識破了男友的真面目,也不想破壞國威的家庭,她憤然離開,做了一名導遊,迎來夢醒時分,然而這時她又和國威在路邊邂逅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鞏俐成了張艾嘉展示自我的“工具人”

《夢醒時分》豆瓣評分只有6.7分,是一部乏善可陳的作品,究其原因就出在張艾嘉自己身上。

要知道,一個導演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喜歡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之後,拍成電影,導演或許沉溺在自己營造的氛圍裏孤芳自賞,觀衆卻很難產生共情,本片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夢醒時分》其實講的就是張艾嘉、羅大佑和李宗盛之間的那點兒事,只不過經她一改編就變了味道。

現實中一個才女和兩個才子談戀愛,這是很稀鬆平常的,分分合合也好,介入別人的家庭也罷,你都能歸結爲“文藝男女的放蕩不羈”。

可是電影裏,才女被修改成了一個打工妹,這個打工妹沒什麼特長,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美貌,她先後被兩個富豪喜歡上,一個把她當金絲雀豢養,一個爲她拋妻棄子。

真實的故事這麼一改編,立刻成了一個三觀不正的瑪麗蘇劇。

作爲編劇,張艾嘉顯然把主角投射到自己身上了,片中的馬莉香港出生,北京長大,又來香港發展,片外的張艾嘉自己祖籍是山西五臺,臺灣長大,在兩岸三地發展,兩者有很多共同點。

可是在創作時,張艾嘉又是矛盾的。

作爲才女,她想要展現謙卑的一面,她生怕觀衆從主角身上看到她的影子,所以她把主角寫成了沒有身份證舉目無親的打工妹,和自己這個才女差了十萬八千里。

可作爲導演,她又有私心想把這個角色拍得美一點,所以她找來了當時風頭正勁的鞏俐。

在杜可風的攝影下,鞏俐身着現代服裝,美得不可方物,舉手投足間透露着一絲御姐範兒,和富二代彼得、國威在一塊氣場太強了,看不到一點打工妹的樣子。

而事實上鞏俐自己對這個角色也不信服,表演起來也並不走心,她只是張艾嘉展示自我的“工具人”,所以說《夢醒時分》算是鞏俐最美的一部電影,也是她演藝生涯中最平庸的一部作品。

本片的劇情受創作者真實經歷的掣肘,遮遮掩掩,最後拍得十分糾結擰巴,毫無說服力。

但片中一些人文思考卻值得稱道,當時香港還未迴歸,很多香港人和臺灣人對大陸的態度深情而又曖昧。

就說當時的香港吧,看似繁華,卻透露着紙醉金迷的浮誇,用片中一句臺詞形容:

“香港就是個美麗的姑娘,人人都想佔有她,卻沒有人願意娶她。誰都想分享她的快樂,卻沒有人願意瞭解她的痛苦。”

再說內地,片中鍾鎮濤飾演的國威來到大陸出差,他的言談舉止反映了當時香港人的一種複雜心理。

這裏面透着一種難以言說的優越感。

國威來到北京,作爲港商處處受到優待,各個部門的大佬都來爲他接風洗塵。

國威問出租車司機一個月賺多少錢,出租車司機說500元左右。

出租車司機反問他的收入,他回答地很狡猾,他說努力的時候多賺一點,懶惰的時候少賺一點。

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很香港”。

這裏面還有一種親切感。

國威坐車經過天安門廣場,內地人和他介紹天安門,他簡單回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了”,一句話就讓人感覺到了一種溫度在裏面。

這裏面還有一種危機感。

內地雖然經濟比不上香港,但影片中處處顯示出勃勃的生機,和香港的暮靄沉沉一比讓很多港人感受到了危機。

這裏面還有一種陌生感。

張艾嘉其實是想進一步深入內地,但從小養尊處優的她很難滲透到更深的層面,只有浮光掠影交待一下,內地部分拍得還是很臉譜化,那種隔閡感感覺明顯。

諸多情感交織在一起,使得《夢醒時分》在亂麻般的劇情之外,反而多了一絲讓人回味的點。

這部影片拍完4年後,另一位香港導演也拍了類似的題材,講述了一個內地男青年來香港打工和港人戀愛的故事,那就是陳可辛的《甜蜜蜜》。

張艾嘉的《夢醒時分》本可以成爲《甜蜜蜜》那樣的經典,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她過度的自我代入使得這這部電影最終淪爲平庸。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