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鋼鐵工業

在戰爭的廢墟上艱難起步

並在不畏艱辛

攻堅克難中一路走來

其拼搏圖強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至今仍然震撼、激勵着我們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着一段極具紀念意義的鋼軌,它是我國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鋼軌的一段。1953年11月,鞍山鋼鐵公司全體職工將它贈送給了朱德同志。

贈送給朱德總司令的鋼軌

中共中央於1952年5月決定,集中全國力量首先恢復和改建鞍山鋼鐵公司。改建工程的重點包括著名的“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鍊鐵廠七號高爐。

鞍鋼大型軋鋼廠是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軌梁軋鋼廠。該工程於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設計能力爲年軋製鋼軌及各種大型材50萬噸。

軋鋼廠可以生產建築鐵路所需要的鋼軌以及建造工廠廠房、鐵路橋樑所必需的工字鋼、角鋼、槽鋼和無縫鋼管坯等幾十種規格的大型鋼材。一年生產的鋼軌能鋪一條從哈爾濱到廣州的鐵路,一年所創造的價值可以修建2座年產3萬臺的拖拉機廠。周恩來同志1953年12月21日視察鞍鋼時題詞:“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鍊鐵爐的開工生產,是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中的重大勝利。”

鞍鋼“三大工程”開工典禮現場

從這裏起步

鞍鋼大型軋鋼廠是我國第一座機械化、自動化的大型軋鋼廠。在當時,這樣一個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工廠生產準備工作如何進行,國內沒有經驗。職工培訓方面,工人中大部分是新工人,有轉業軍人、青年農民,還有部分是僞滿時期大型廠的老工人,文化程度較低,還有少數文盲,掌握新技術要從頭教起。生產準備方面,需要制定崗位操作、技術安全規程,就由在蘇聯實習的同志蒐集大型廠的全部規章制度,寄回來再組織技術人員翻譯。設備備品方面,開工生產需要哪些工具,心中沒數就去請教蘇聯專家。

鞍鋼大型軋鋼廠第一任廠長李文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工人學習熱情很高,自制操縱模型,自找場所,有的在沒修復的第二鍊鋼廠的大平臺上學習,天冷、下雨時鑽進平爐裏去學習。工人們組織了互助學習小組,互相測驗,有的文化程度較低,深夜還在複習課程,開始只考兩分,結業考了五分。工人們說:‘學習多努一把力,生產就少發生一些事故。’”

鞍鋼軋製出新中國第一根鋼軌

1953年12月8日,鞍鋼試軋重型鋼軌,中午第一根重型鋼軌試軋成功。時任鞍鋼大型軋鋼廠見習技術員的李元輝描繪了當時的場景:“中午12時左右,第一根43公斤重軌經過11個孔型的軋製終於試軋成功了,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和一個難以忘懷的激動場面!”

鞍山鋼鐵公司職工爭相觀看鋼軌產品

親歷輝煌

“老鋼鐵人”任全德曾經親身經歷了這一激動人心的場景。任全德1952年4月從當時的莊河縣農村來到鞍山,最初進入鞍鋼選礦廠工作。老人回憶起過去在農村幹農活,沒有文化,到了鞍鋼除了工作和休息,廠裏都組織學習文化知識。

從1952年7月起,鞍鋼歷史上第一次重大改建工程也就是鞍鋼包括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鍊鐵廠七號高爐的三大工程相繼破土動工,企業同時也開始在職工中選拔骨幹力量爲三大工程投入生產做準備。任全德參加了那次選拔,並被選入到大型軋鋼廠。

老人回憶道:“那時候新中國剛成立,條件艱苦,但是我們幹勁很足。”那時候,生產班組每月搞評比,大家都爭當先進,而且各個都堅守工作崗位,防止出現生產事故。談到跟鞍鋼的感情,老人說:“我們都有股幹勁,世界上別的國家有的鋼材,我們要有;別的國家沒有的,我們也要有。那時候叫做‘腳踩軋機,眼望世界’。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上的鋼材全是我們軋出來的,沒有一根外國鋼!”

1953年12月26日,在鞍鋼“三大工程”正式開工生產大會上,大型軋鋼廠全體職工隆重地以一級品的重型鋼軌向黨中央獻禮。從此,滿載重型鋼軌和各種大型鋼材的列車,日夜不斷地從這裏開往全國各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