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海梁(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射頻消融是一種依靠能量殺滅腫瘤但不切除腫瘤的治療方式。射頻消融的設備主要包括交流電發生器和傳遞能量的探針,當然還需要通過放射科或腹腔鏡放置探針的技術。

一、治療原理

在影像學(CT、B超等)導向下,將射頻能量探針插入到腎臟腫瘤內,射頻發生器產生的高頻射頻波通過插入腫瘤組織中的電極發出射頻電流,再經輔助電極形成迴路,通過周圍組織中的分子摩擦和離子逸散而產熱,局部溫度可達 90~100℃ 而導致腫瘤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

射頻消融治療腫瘤的主要機制包括:

高溫使靶區腫瘤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而直接殺滅腫瘤細胞;

高溫影響細胞膜的各種功能,導致細胞凋亡;

高溫增加腫瘤細胞內溶酶體酶的活性,影響多種細胞器尤其是線粒體的正常功能;

高溫使腫瘤周圍的血管組織凝固,形成反應帶,從而減少或阻斷腫瘤血供,防止腫瘤擴散;

在腫瘤細胞發生凝固性壞死過程中,細胞膜等部位抗原暴露或腫瘤細胞免疫表型變化,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而殺滅或抑制腫瘤生長或擴散,即所謂的“內源性瘤苗”作用,使腫瘤細胞更易被機體免疫細胞識別和殺滅。

二、適用人羣

射頻消融技術主要應用於不能手術,不能耐受手術以及拒絕手術的腎癌患者。例如:高齡患者、孤立腎、伴有其他嚴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等)、腎功能不全患者、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乳頭狀腎癌)等。

三、療效

目前臨牀使用的射頻消融設備能產生直徑爲 1~5cm 的局部凝固性壞死竈,因此小腎癌比較適合射頻消融。直徑小於 3cm 癌竈 1 次或多次消融治療成功率爲 92%~100%,直徑大於 4cm 的癌竈往往 1 次治療不能徹底消融,還需 2 次甚至多次消融。

此外,腫瘤的位置直接決定射頻消融的療效,外生型較中央型治療時電極針更容易穿刺,腎周脂肪囊的絕緣效應在射頻發射時可使腫瘤組織達到更高溫度,並可長時間維持,因此消融效果較好;而中央型癌竈靠近腎門大血管,血流產生的“熱沉積”效應部分冷卻了腫瘤組織,從而限制了腫瘤的凝固型壞死,並且中央型腎癌治療時出血的風險較大。

四、副作用

射頻消融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出血、血尿以及腎周血腫,但均較輕微,不需特殊處理。中央型腎癌有更高的出血風險,出血可破入腎臟的集合系統。

若血塊阻塞集合系統將會導致尿路梗阻;

若輸尿管損傷會導致輸尿管狹窄或尿漏。

此外,還有腰叢或生殖股神經損傷導致疼痛,腹股溝皮膚感覺消退等。

患者在術後發現血尿、排尿困難或者嚴重的疼痛感,應及時和主治醫師溝通,及時處理,避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本文內容爲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爲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衆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