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播出的《我就是演員》,郝蕾又怒了。

這是郝蕾在這個節目第二次發脾氣,發脾氣的原因似乎都是一樣的。

第一次是在1月2日播出的節目中,金子涵、金莎出演的《三十而已》片段。

怒懟金莎少女感

第二次就是昨天播出的,金子涵和李汶翰的《想見你》片段。

金子涵和金莎的《三十而已》,糟糕到現場的三組評委都沒辦法看下去,紛紛按下了NG,中斷了表演。

在點評環節大家還算“見面三分情”,比較保留了一點。

但是到了綜藝節目一定有的那種問答環節,“你爲什麼來到這裏?”

這種問題一聽就是埋坑。

你是要奮不顧身跳下去,砸中在場評委的雷點?還是選擇給自己加戲,惡意煽情一把,賺取幾個熱搜位置?

面對這個問題,金莎說自己是一個歌手,然後一直有一種少女感的形象,所以找到她的角色,多都有侷限性。

金莎

慢慢找到她的製作,也都可能不是太讓人滿意,她會選擇不去接這些她眼中“不好”的項目。

她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到底是保護了自己演員的自尊心,還是缺失了更多磨練的機會。

所以,她還是選擇了繼續唱歌。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凡爾賽呢?

在這個行業里老驥伏櫪、臥薪嚐膽的代表人物張頌文老師,立馬給出了鼓勵。

本身張頌文也有在教授表演,所以他的態度比較溫和,還是希望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他希望不管什麼角色找過來,第一就是要做到自己是一個職業演員的態度。

但是一旁郝蕾接着打斷了張頌文的溫柔,她直言到:

“人家本來就不是演員。”

這句話可以看作郝蕾兩次發怒的核心觀點,不是演員的人,她還多次補充說明到,不是演員,且沒有足夠能力做演員,且沒有時間學習如何做演員的人,偏偏要跨界來做演員。

郝蕾接着發問,“爲什麼所有人都要來演戲呢?那麼我們職業演員要去做什麼?”

李誠儒在一旁搭腔說,“唱歌去。”

其實郝蕾也唱過歌,無論是在話劇演出裏,還是自己出的專輯。

她說她可以唱歌,而且唱得不算差,也有唱歌的節目找她,但她都不去的,因爲那不是她的專業,何必爲了一件不是自己擅長的事情煞費苦工呢?

再來,她提到金莎的“少女感”問題。

這放在她的歌手形象裏,甚至去年年初她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爲一個成團偶像選手形象來說,這個少女感都是恰如其分。

因爲在這些身份裏,真實的年紀可以被少女感光環掩蓋,我們會大加稱讚周慧敏演唱會上靚麗如少女,但如果她演戲,她會演少女嗎?

接着郝蕾說到演員就是有一個人放在自己前面的,而不是自己去承擔一個固定的人設。

所以到了一個年紀,就要演一個年紀的角色,如果她這個年紀硬演少女,真正的少女要演什麼呢?

市面上的角色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其實“少女感”背後的問題是什麼呢?並不是簡單的女明星年紀焦慮,而是演員形象。

千面一人的全能型演員很難求,一個演員終其一生能夠擅長把握的角色,可能非常有限。

但在一條路上,走到了極致,也可以功成名就。

如果自己心裏根本沒有一個認可的形象,也就沒有一個渴望去爭取的角色類型。

這樣的隨波逐流,沒有對於自己表演能力的主觀判斷,就丟掉了作爲演員的第一步。

金子涵作爲一個唱跳偶像也是如此,她沒有自己認可的作爲演員的形象,禁錮在一種模式化的表演方程裏,她就永遠做不好。

郝蕾說金子涵不是做演員的材料

這也就是郝蕾反覆強調的,“能力沒有那麼強,不要強跨界。”

類似的問題,說實話已經成了近年來綜藝的一個重大趨勢。

大家就愛看跨界,當然跨得好是出彩的,影視歌三棲巨星真的不算少數。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跨界,更多是市場和資本決定的。

爲什麼要跨界?對於資方來說,有話題、有流量,當然希望這些人來跨。

對於跨界的藝人而言,不說有沒有正面的效益,至少保證了一定的曝光,那就可以跨。

這裏又有一個不同的邏輯,就是演員綜藝的表演,和真實的影視表演,有着天壤之別。這些跨界演員進入到演員綜藝裏來,大部分也沒有抱着要去演戲的心。

可能就是一個綜藝,綜藝完了,也就完了。

讓李汶翰暫時不要拍戲

很明顯綜藝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有本身的職業綜藝咖,那自然也有一些電影、電視演員和歌手,降維進到綜藝裏來,尋求一些曝光量。

拋掉綜藝這個層面,上升一個環節。在電影、電視裏來說,電視劇的機會肯定又能比電影多很多了,所以電視劇又成了一個核心場景。

所以參加演員綜藝的一部分真心跨界演員,訴求非常簡單,通過這個節目,得到曝光,獲取至少是電視劇裏的一個角色演出。

不管能不能演好,只要被看到,有工作機會,就可以了。就很像郝蕾說李汶翰很忙一樣,現在的藝人,尤其是新的藝人就是這樣,爲了追求更多的工作機會,什麼都得沾一些。

有沒有能力做,做得夠不夠好?都不是第一考慮的問題。

商業社會,第一考慮的還是藝人的經濟效益。所以說白了,就是來賺錢的,別搞的自己爲了藝術一樣。

我非常能理解,爲什麼郝蕾要斬釘截鐵的把天賦拿出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光靠天賦來選擇職業,那可能這個世界上很多職業都沒有人去做了。

就算是演員這行,可能剩下來的,完完全全不夠支撐住一年電影、電視產量。

但郝蕾把這句話提出來,就是爲了告誡這些“技之不精,在於多心”的人,你們已經不是有天賦的人了,還不努力,只是想着分一杯羹而已,不如早點退下去,省得佔位置。

話後面的話,跨界的哥哥姐姐們,不知道聽明白沒有?

兩次發怒的郝蕾,我能體會到她的潛臺詞——我好累。別來噁心老子了。爲什麼一定要做演員,爲什麼一定要擺出做演員的架勢,你不就是來賺錢的嗎?

哪天有本事就說,老子就是經紀公司弄來的,就是來玩票的,給你們搞熱搜用的。我都敬你們。

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她對於這個行業的深深憂慮,如果這些老炮都不愛惜這個行業,最後的堅守都沒有了的話,這個行業算是真的完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