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政府換屆,但維護中美關係的基礎不變 

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美東時間2021年1月20日,喬·拜登將正式上任,成爲美國第46任總統。

圖源:新華社

對於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取向,各界已有不少推測。2020年11月11日,美國大選剛剛結束,本因疫情推遲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召開,邀請了數十位美方企業、學者、前政要代表參會。在美國權力交替期,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自然成爲論壇的熱點問題。

在多輪坦誠的交流中,我們雖然看到分歧,但也看到合作的切實需求。無論拜登政策落地如何,中美雙方與會代表的共識是中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堅持理性對話,維護、拓展交流平臺是促進雙邊關係的基礎。

中美兩國是全球面對氣候變化、全球健康等共同挑戰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歷史關頭,相互尊重,找到合作的方法,是解決這些挑戰的必由之路。

中美關係來到新的十字路口 

自2017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起對華301調查引發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關係持續惡化,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雖然中間關稅幾經“休戰”,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在2020年初簽署,但一系列制裁和反制裁,也引發兩國間爆發科技戰的擔憂。

中美關係對兩國企業界的影響最爲直觀。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認爲,中美關係之間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爲美國在華運營企業的一個最大的挑戰,同樣這種不確定性也成爲中國在美運營企業最大的挑戰,在政策、規管環境方面的變化,以及反制的可能性,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確定性會破壞雙方企業的信心、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率。

在覈心層面,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認爲,中美建立起的互信基礎已經改變,兩國間出現了結構性的矛盾,美國現已將中國視爲戰略競爭對手,兩國關係很難回到過去。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也表示,當前美中兩國作爲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正處於重要的歷史關口。兩個國家都有複雜的過往,相互間存在複雜的情感,但兩國同時處於大時代的湍流中,因此必須相互合作,找到共同的前進方式。

他認爲,“冷戰”不應該是利益如此交織的兩個國家相處的模式,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霸權模式也不適合當下的國際體系。中美兩國需要各自找到一些重要的核心利益,並謀求互相尊重。同時,雙方需要關注一些領域力量的平衡,尤其是那些可能出現衝突的領域,包括全球安全。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

競爭與合作 

面對結構性矛盾,論壇代表都認爲,兩國間競爭、合作並存的現象將成爲常態。

章百家認爲,在中美戰略競爭關係中,兩國目標是不同的:美國想維護自己的全球領導地位,中國則要維護自身的發展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指出,中美這樣兩個龐大的合作伙伴,如果因爲誤判而滑向衝突,將是歷史性的悲劇。傅瑩認爲,中美之間即便競爭不可避免也應是可控的,協調與合作仍應是主導面。兩國應努力進入一個穩定的“競合關係”階段,認真對待和努力解決彼此關切的問題。

艾倫表示,儘管在短期有一些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矛盾,美國企業依然承諾會長期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包括員工、運營、供應鏈等方面。從長期來看,競爭是中美關係中的常態,但是健康公平的競爭,最終會有助於消費者的利益、創新和全球繁榮。在競爭的同時,也應當加強雙方的對話,以重建互信;並通過加強國際規則,促進雙方協作,管控彼此分歧。

亞洲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則表示,中美面臨的巨大挑戰不能低估,中美關係總體主旋律仍然會是競爭。

拜登的對華政策

新任總統拜登將如何處理中美間的競爭與合作?美國新一屆政府會不會帶來轉機?論壇代表的評論中透露出謹慎樂觀的態度。

凱雷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聯席執行董事長大衛·魯賓斯坦認爲,中美關係已經觸底,新冠病毒、貿易戰、美國大選都是背後的原因。在美國國內,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批評中國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中美關係現在迎來了改善的機會,但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改善關係面臨重重挑戰,大國之間往往會有很多衝突。

拜登政府會致力於提升兩國關係,但也會非常關注人權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中美之間可能會有不可避免的緊張局勢。

圖片來源:Creative Commons

傅瑩指出,不能輕易期待中美能夠恢復穩定發展。未來在重新審視中美關係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雙方要準確判斷雙方的意圖。中國無意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也不認爲美國有能力改變中國的制度。

美國科恩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威廉·科恩認爲,拜登政府在中美關係問題上會採取不同於特朗普政府的思路。一方面是具有更多責任感,另一方面會更多地注重全球整體利益。拜登政府上臺後,或將更多關注負責任的外交關係並奉行專業的外交政策。

薩默斯表示,大選之後,美國新的政治環境能夠創造更有利的機會,來改善中美兩個國家互動的方式。

中美關係對全球的影響 

雖然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尚未揭曉,但中美兩國間持續對話、尋找合作空間仍是非常重要的。引發爭端的分歧仍然存在,但合作的需求也同樣存在。疫情防控、環境保護、全球治理都是兩國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章百家認爲,競爭與合作並存對兩國和世界來說都是有利的。多邊主義是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中奉行的根本政策,美國新政府上臺以後,也希望改變現任政府“美國第一”的戰略,這爲兩國在一些領域裏合作提供了空間。在環保、防止核擴散、應對疫情、維護金融穩定、WTO架構重組,以及全球治理等方面,中美都應該積極開展合作。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

中美關係外溢性大,“有一千個理由搞好雙邊關係”。IBM公司董事長羅睿蘭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脫鉤對於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代價。脫鉤可能會造成低效的供應鏈、扭曲的供應關係。科恩指出,未來15年,全球將面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以及疫情、核武器、恐怖主義等問題。因此中美兩國更需要展開對話與談判,達成共識形成合作。

在經濟合作方面,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費爾普斯認爲,如果中國繼續發展本國經濟、積累資本和創新技術,將有助於提高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地區工資水平。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吳富林,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表示,目前全球的供應鏈存在的風險令人擔心,建立一個全球治理體系來應對和控制全球供應鏈受到的影響和顛覆,第一步就是要改善中美之間的關係。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傑森·福爾曼認爲,全球對危機的應對措施只能說具有相關性,而不具協調性。全球需要更好地調整和協調,而中美兩國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關鍵,全球協調需要它們的引領。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傑森·福爾曼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名譽聯合主席、美國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指出,中美兩國在全球抗疫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兩國之間最重要的合作基礎就是信任,但是目前這種信任是不夠的。兩國應當建立多種機制來修復和完善雙邊關係,通過雙邊的工作組來解決影響兩國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繼而把雙邊機制擴大到多邊。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就是這樣一個能夠讓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領袖進行交流、構建信任的平臺。向前展望,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實質的變化推動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薩默斯認爲,許多重要的問題需要兩國共同面對和解決。氣候變化、全球健康這樣的問題都是大家面臨的共同挑戰。因此,雙方不能期待同化彼此,並抱着對方制度崩潰或垮臺的幻想,而是應該在一些基本問題上保持共識,尤其是涉及世界未來發展的議題。

整理 - 昕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