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入疆前,他们是行政干部、医生、教师、记者......

  入疆后,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援疆干部人才。

  在火焰山下、在戈壁滩上、在绿洲里、在沙漠畔……他们挥洒汗水,倾注深情,在各领域取得了出色业绩。

  典型事迹传递感动,榜样力量催人奋进。为激励广大湖南援疆干部奋发有为,担当进取,推动湖南援疆工作再创辉煌,特推出“援友风采”栏目,敬请读者关注。

  以“鄯善王靖”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到相关结果448个;以“衡阳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队王靖”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结果212个。 两个搜索结果或有重复,但基本代表王靖及衡阳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队宣教组2020年3月入疆后的外宣成果。 他又递过来一本厚厚的“外宣发稿统计表”,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类,详细记录了每篇刊发稿件的标题、发表时间、发布媒体及稿件地址,既有文图,也有视频。“宣教组2020年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份统计表里。” 他一边翻阅统计表,一边轻轻地说。

  传递“上‘鄯’之美”,讲好“援疆故事”,王靖利用“全媒体”方式,不断为“文化润疆”注入亮色。

(在中央媒体刊发的部分稿件)

  全力破局:梅花香自苦寒来

  初到鄯善,一切陌生。

  来自衡阳日报社的王靖,对口援助单位是鄯善县委宣传部,工作是对外宣传与联络。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他面临“三缺”困境:一缺外宣线索,二缺采访车辆,三缺发稿渠道,一下仿佛回到了20年前当实习记者的年代,茫然和无助萦绕心头。

  外宣工作不等人。怎样才能迅速打开外宣局面?来鄯前几夜,他辗转难眠。

(王靖入疆前在长沙黄花机场留影)

  捕捉线索是打开局面的第一步。他每日观看“鄯善新闻”,主动上门与援友聊天,利用敏感嗅觉挖掘外宣题材。

  2020年4月21日晚11点,援疆医生曾志青在“衡鄯一家亲”微信群发的一个外出加班留言引起了王靖的注意。原来,准备入睡的曾志青突然接到医院科室的电话,要紧急增援为一位出车祸的6岁儿童做开颅手术。王靖意识到这是外宣好题材,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敲开了曾志青房门,得知手术成功,便展开采访,当天中午成稿,下午传给媒体编辑。

  此稿在人民网、学习强国、中新社等多家中央媒体发表,成为王靖入鄯后外宣工作打响的“头炮”。

  然而,有限的线索源很难满足外宣需要。“多亏鄯善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及援疆工作队的援友们及时伸出了‘援’手,”他笑着说,“其实,刚开始我是受‘援’对象。”

  鄯善县委副书记、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成员蒋长富,鄯善县委常委、副县长邹燕矫及其他援疆队员外出调研或工作时遇到好线索,第一时间向他“爆料”。此外,在鄯善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学文、鄯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彭艳的帮助下,他进入鄯善外宣群,群里各乡镇及各部办委局的宣传员有好线索也及时联系他,这样一来,线索源大增,“找线索”慢慢变成了“选线索”。

(采访报道衡阳援疆队助销鄯善哈密瓜)

  有了好稿件,还需发稿渠道。在鄯善县委宣传部及湖南媒体同仁的牵线搭桥下,他不断扩大媒体“朋友圈”,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新疆分社及新疆日报、天山网、吐鲁番日报、吐鲁番网等新疆媒体编辑建立了联系,只要有好线索,他会一对一与媒体编辑交流探讨,再按编辑的要求采访写作稿件,大大提升了稿件上稿率。

(在辟展镇柯柯亚古堡采访)

  “紧急开颅手术拯救6岁儿童”“沙漠里养出小龙虾”“鄯善家门口就业基地”“鄯善街头骡子车队”“衡阳援疆队助销鄯善哈密瓜”“项目建设改‘鄯’民生”......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稿件在各级媒体刊发。其中,“衡阳援疆队助销鄯善哈密瓜”被24家媒体采用,创下单稿刊发次数最多纪录。

(在鄯善县二塘沟水库采访)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3月入疆以来,王靖带领宣教组共在各级主流媒体发稿400多次,其中中央媒体发稿70多次。2020年9月,他被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评为“宣传之星”。

  由于上稿率高、发稿量大,各乡镇及各部办委局宣传员纷纷主动与他合作,或提供新闻线索,或提供采访车辆。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建立了“提供线索—采访成稿—媒体发稿”全链条外宣队伍。

  “三缺”困局逐步破解,外宣局面很快打开——压在王靖心头的那块石头也缓缓落下。

  全身投入:为伊消得人憔悴

  身兼三职——援疆期间的王靖每天忙碌而充实。

  第一职是在鄯善县委宣传部负责对外宣传联络;第二职是衡阳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队宣教组组长,负责援疆工作队外宣;第三职是任湖南援疆微信编辑部副主任,每周审核把关两期“湖南援疆”微信号。

(在顺利完工的二塘沟水厂综合楼前留影)

  鄯善县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千年古城,风景独特,物产丰富,有很多值得挖掘和推广的“卖点”,他利用业余时间,从旅游、文化、美食等方面细细分类梳理,计划推出“爱鄯”专栏,用“文+图+短视频”的方式立体呈现。

  从2020年6月开始,他带领宣教组编辑了两期《衡阳援疆》简报,分阶段展示衡阳市第九批援疆的工作经验和成果;2020年10月20日,湖南党政代表团来鄯善考察前,宣教组编印了《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衡阳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队工作成果汇报》手册,简要、直观、精美地展示了衡阳援疆队入疆后的工作成绩,受到各级领导好评。

  衡阳援疆工作队居住公寓是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做精楼内展板阵地也是一种外宣方式。他带领宣教组在公寓醒目位置树立多块制作精美的宣传展板,让外来访客进入公寓后对援疆政策及援疆成果有直观了解。

  为了拓展新的外宣渠道,本是文字记者的他,自学图片、视频拍摄制作技术,在微信视频号平台推介鄯善,推动外宣工作从“有文图无视频”到“文图视频立体呈现”、从“主流媒体有报道”到“主媒自媒全面开花”。

  45℃的炽热火焰山下,-13℃的库木塔格沙漠中,风力10级的戈壁滩上……都留下了王靖的身影和足迹。烈日灼伤过他的皮肤,寒风冻僵过他的手脚,风沙模糊过他的眼睛,但没有阻挡他的新闻采访热情,那个戴着眼镜、背着沉重摄影包、说话带“湘”音的衡阳人,被越来越多的鄯善人熟知。

  天天向“鄯”,天天向上——正如入疆之初他写的那篇文章,为传递“上‘鄯’之美”,讲好“援疆故事”倾尽全力。

  全心授业:化作春泥更护花

  “通讯员王靖 阿不来提·阿不里米提”,在鄯善外宣稿件里,有不少这样的“署名”。

  阿不来提·阿不里米提是鄯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平时,两人经常一起下乡采访。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此,对于带“徒弟”,王靖常在“采访—成稿”的过程中“倾囊相授”,帮助提升阿不来提·阿不里米提的业务能力,如何挖掘题材的新闻点,如何拍摄新闻照片,如何让稿件的标题和导语更吸引人……对徒弟,王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们还结成互补关系,比如对某个题材,他负责拍摄和制作视频,我负责图片和文字,然后共享,分别形成视频报道和平面报道,再发给对应的媒体,一‘鱼’多吃,大大提升了发稿量。”他说。

  援疆终有归期。在王靖看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更多鄯善本地优秀文化宣传人才,才是做好“文化润疆”工作的根本。

(为鄯善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采编人员上培训课)

  所以,除了“一对一”指导阿不来提·阿不里米提外,他还多次受邀为鄯善县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上培训课,在新闻写作、新闻摄影等方面毫无保留分享心得。

  援疆男儿有雄志,只叹忠孝难两全。谈及援疆工作,他难掩遗憾:父母70岁大寿、妻子40岁生日、母亲心脏病住院、儿子中考,他均未在家人身旁。

  “这些遗憾,只有用出色的工作业绩来弥补了。”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收拾笔、采访本、相机和手机稳定器,为第二天的采访作准备。(湖南援疆 刘慧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