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正文字数:1816字

阅读时长:约分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聪明的家长,懂得给孩子开“罚单”,这样才能更好地“制服”孩子。

我国有个传统的教育理念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当下,显然已逐渐被摈弃了。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惩罚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


同事的小儿子大概三岁了,一直都由爷爷奶奶照料,几乎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就是想摘天上的星星估计老人也会立马搬来梯子。

孩子平常如果想要什么东西或者想做什么事情,大人只要不答应他就立刻大哭,这已经是孩子惯用的伎俩了,因为他知道爷爷奶奶很吃这一套。


同事觉得要是继续让老人全权带孩子,估计孩子更会被宠坏了,遇事只会用哭来威胁别人。

于是同事决定亲自养育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有意识地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完成得不错时还会得到奖励。


这个过程的前期当然是艰难的,同事必须面对孩子的哭闹而置之不理让他明白哭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但是坚持下来后就逐渐进入正轨了,现在孩子也不像从前那么任性了

很显然,孩子犯错当然要施以“惩罚”。

什么是“开罚单”?

所谓“开罚单”,原意是指开车时因超速或违法其他交通法规而被罚款的行为。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惩罚方式,开车的人才会时刻注意自身的驾驶行为,从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这个概念应用到教育领域,即是说要提前给孩子制定一个规则,当孩子犯错时,依据犯错的内容及程度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就减少孩子当天的零食量,孩子心里清楚了如果自己不做好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时,心里自然就会先权衡轻重。


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孩子是否能接受这种“开罚单”的教育方式呢?这当然需要家长提前做好工作。

如何让孩子接受“开罚单”?

家长要说到做到,树立权威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小,偶尔出于某种“目的”骗骗他(她)也无所谓。

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无法说到做到,那么孩子就可能对家长无法信服,家长在孩子面前应有的“权威”也会一败涂地。


这种情况下,家长想跟孩子制定规则,就很难以执行了。

相反,如果家长平时从不欺骗孩子,总是说到就能做到,孩子心里就会对家长怀有信服与敬畏之情,也愿意听从家长制定的规则。

★★提前与孩子沟通,制定规则

家长在制定规则前,要先与孩子平等地充分沟通,让孩子有些心理准备的同时,也要询问孩子的意见、获得孩子的同意。

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做错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而且孩子也能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


★★★以对孩子有意义的事物为罚单内容

家长采取“开罚单”的教育方式当然希望它能够有成效,这就要求家长在规定罚单内容时要选择对孩子有意义的事物。

比如针对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家长可以提前跟孩子商定,如果不按时完成作业,当天的看电视份额就没了。孩子想到一会儿还要追动画片,自然就会赶紧去写作业。

此外,“开罚单”当然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其中,但家长在具体实施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家长实施“开罚单”,要注意哪些问题?

A、“惩罚”不要过度

家长要明白,“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开罚单”的力度不宜过猛,否则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B、罚单内容要可操作

承接上一点,家长制定的罚单内容也要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无法执行只能作罢,孩子就会觉得这个罚单的存在不具备任何效力,自己是否重视也是无所谓的。

因此家长在规定罚单内容时,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仅惩罚强度不能过大,时间也不能过长。


C、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奖励

为保证“罚单”规则持续下去、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家长还要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奖励。

当孩子犯错时,要严格按照“罚单”规则施以惩罚,但家长也要鼓励孩子改正错误、下次努力;而当孩子不仅没有犯错反而做得很出色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激励孩子继续保持。


这样的教育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长也会越来越好。

总结

总之,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采取“开罚单”的方式予以惩罚,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还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自身状况都不尽相同,科学的教育方法也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奏效。

今日话题互动:您对“开罚单”的教育方式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讨论。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鸿儿妈妈,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