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惜君《硬地之影》發表後才意識到,原來她的《硬地之美》是2019年的作品,一眨眼兩年過去了,如今再回頭來看兩年前的那張專輯,我依然會對劉惜君在硬地這條路上的堅持、嘗試與努力感到敬佩。兩年前《硬地之美》誕生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的聲音,其中不乏有質疑的聲音,而兩年後當《硬地之影》誕生了的時候,我想這就是劉惜君對那些質疑聲最好的回答——藉着這張“硬地”續曲的發表,表明的是劉惜君在硬地堅持的態度,她並沒有因爲質疑聲而打退堂鼓,走回頭路,反而是勇往直前,繼續突破自我的框架,就像是暗夜中的一顆星,哪怕不是最閃亮的,但也能劃破自己的天際。

當《硬地之影》誕生的時候,終於可以確定劉惜君的“硬地”計劃是一個龐大而漫長的旅程,絕不是很多人口中所說的玩玩而已,沒有時間、性質的限定,音樂的概念與主題也沒有刻意去疊加,能夠自成一體的就是堅持與自我,這些已經融入到了音樂之中,每一首歌在調性上的設定,在個性上的呈現就是最佳的解釋,她以音樂表明了態度,以唱腔彰顯出了任性。

從《如我》專輯開始,劉惜君就一直在調整、尋找一條全新的音樂路線,於是有了如今她在音樂中的定位——獨立與流行的完美結合成就了一個全新的劉惜君。獨立與流行毫不違和,就如同在《硬地之影》所展示的,本質上劉惜君沒有脫離流行歌手的定位,她並沒有刻意地要撕掉身上的標籤,在《硬地之美》與《硬地之影》的過渡階段中,她還唱了很多具流行性質的新歌,但這並不影響她要在“硬地”這個領域的開拓。而《硬地之影》中的三首作品依然是偏向獨立的性質,這一次她還是完全地交給了楊海崧作爲主理,在合作模式上與《硬地之美》幾乎如出一轍,但表現上顯得更爲大膽、奔放與成熟,這也就意味着這一次劉惜君走進了更深的硬地之境,放飛自我的意識變得更爲濃烈。

2017年在聽《如我》專輯的時候,也發現了劉惜君的音樂形態發生了轉變,不過尚能在她的口吻與語氣中找到似曾相似的感覺,是變得更爲清冽、孤冷。在2019年聽《硬地之美》的時候,感受到了她打破了從前的音樂框架,展現出在硬地中狂野、任性的一面,不過始終覺得當時的劉惜君還是在一個適應性的階段中。來到2021年聽《硬地之影》中的《他們沿着城牆奔跑》的時候,僅僅是一個開頭,聽到了音樂的前奏,聽到了劉惜君的自我的發聲,興奮感油然而生,不只是有濃濃的“硬地味”,更被劉惜君充滿辨識度的口氣給震懾到,不禁感嘆一句,要的就是這個味道,這個感覺。

我一直覺得劉惜君(在音樂中)最厲害的地方是她能夠吸收不同音樂人的特質,融合自己的特色變成自己的風格,就像是一塊海綿,能夠不停吸收。所以,《硬地之美》是一個適應與吸收的過程,當來到《硬地之影》的時候,這種全面性的吸收與融合已經趨向於完成的階段,成品自然就很是驚喜,事實上歌者的聲音、表達與音樂風格的契合已經到了一個高度,這也是聽《硬地之影》中的三首歌會更覺得有衝擊、盡興感的關鍵,那樣的感受跳脫出了表象,令人深刻。

《硬地之影》三首作品都散發着濃郁的80年代搖滾的氣息,或是朋克的結合體,基調上保持了一致,而細節上的呈現各有千秋,當然也很完整地將原創者的固有的風格手法呈現而出,我覺得亮點還是在劉惜君的聲音的表達上。《他們沿着城牆奔跑》中急促的鼓點與肆意的劃弦帶出了激進、狂野、猛烈的感受,劉惜君在這首歌中的聲音撇掉了從前的從容感,打破了既定的框架,注入了野性的質感,而那口氣的處理自然、利落而乾淨,毫不做作。

轉換到了《記憶和記憶之間》這首歌,整體的節奏相對放緩,劉惜君的吐息起伏有序,音調高低錯落有致,斷句灑脫,聲音狀態顯得格外鬆弛,有點復古,也有點迷惑,非常迷人。我最喜歡的應該還是《那些對未來的想像》,初聽Demo的時候就有點不能自拔,歌曲自帶的朋克風尤爲濃郁,劉惜君的表達遠比之前兩首更如魚得水,運用鼻腔的共鳴,鬆弛有度的聲線,在迷幻與朋克的調性中行雲流水,好不過癮。

還值得一提的是,《硬地之影》中的三首詞作在內容、情懷上呈現出的是對日子、生活的審視,劉惜君的詮釋結合了自己的理解,以貼近個人的心境去表達,歌詞中的不少字句都是她的心聲寫照,就像是她在《記憶和記憶之間》中所唱的“就算是在失控的街道上,她也會像是星星,星星一樣地閃光”,這就是對劉惜君在硬地(音樂)中的態度最貼切的形容。

在前進與探索的音樂路上,不只是會有讚美聲,還有好奇聲與質疑聲,在各種聲音中能夠堅持自我的初心,能夠保持冷靜與理性的審慎態度並不是輕而易舉之事。慶幸劉惜君的態度很明確,一直沒有被動搖,一直在堅持自己,而《硬地之影》交出的這一份答卷,我不敢說有多完美,但是絕對精彩,因爲她以持之以恆的態度提升了音樂的高度,爲聽衆帶來了更廣闊的耳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