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發懷念錘神周揚青了。

工作日早上9點,所有人舒舒服服喫完早飯,喝着咖啡,一篇信息量極大,但行文流暢,邏輯清晰,篇幅適中,甚至連情緒都拿捏得當的小作文翩然而至。之後錘小三也是乾脆利落。

那瓜喫得,有笑點,有共鳴,有節奏,不噎人也不會覺得沒喫到位。

到鄭爽這瓜,今天第三天,已經有些些張不開嘴。想說那句話:涼透吧,趕緊地,累了。

真的有太多人,太多條線攪和到了裏頭。男方這邊,張恆在說,張恆的甲乙丙朋友在說,張恆的律師在說。女方就更可怕,鄭爽說完爽爸說,爽爸說完鄭爽說。

鄭爽說的話,讀10個字比讀800字還痛苦。然後她還有N多個似真似假的小號在雞叫。就整個感覺烏泱泱的,腦袋嗡嗡的。

而且你們那些錄音、判決書、毫無意義的吵架回應什麼的,能儘量控制在晚飯前搞完嗎?昨晚都十點了,張恆又放出第二波錄音——存心不讓老鄭家睡覺?fine!

新錄音,鄭家三口繼續發光發熱。女兒說,孩子送人是給沒孩子的家庭彌補遺憾,何況以後想要,受精卵備着呢,如果就想要這倆孩子,也行,張恆給錢,我賣他。

媽媽負責煽風點火,大人沒感情了,孩子送人,不也是想讓孩子有好的歸宿麼,現在不送,以後入園入學(費錢還麻煩)。爸爸負責直擊重點,眼下工作就是讓張恆棄養。

如果,我是說如果,這一家三口開一檔類似《與卡戴珊一家同行》的真人秀,指不定有多精彩。至少內娛圈,一個明星,與父母關係咬合這麼緊,彷彿全家組合出道的,就他們老鄭家。

爽媽還有丟丟想得通。她是出了名的夢想當明星,會唱會跳,可惜生錯了家庭,母親沒有丁點兒栽培她的意識,任由她長大。在****《鄭爽與母親的漫長戰爭》裏,她評價自己是“啥也不是”。

典型的家長霸凌思維就產生了,我沒實現的夢想,我的畢生遺憾,必須由我的孩子替我完成。於是鄭爽的童年在各種興趣班度過,沒有空閒時間,也幾乎沒有玩伴。

但爽媽給她的安慰是,“跟其他小孩一起表演不也是玩?”

騰訊稿裏記錄的這件事也特別可怕,說鄭爽才上幼兒園,爽媽就爲她量身制定了“考北影十年計劃”。鄭爽算超額完成,16歲,一氣兒拿到北影、中戲、上戲錄取書。17歲,又得到《一起來看流星雨》女主的大餅,且一炮而紅。

鄭爽成名後流淚感謝父母,“他們覺得當演員可以去好多地方,很有意思。”卻忘了更重要的事是,不要他們覺得,要我覺得——當然,等她明白過來的時候,她又把“我覺得”執行得過分徹底,像一鼓作氣讓沒爽到的全部爽回來。

在鄭爽不爽的階段,爽媽是很爽的。記者來家裏採訪,曾經啥也不是的家庭婦女終於揚眉吐氣,把女兒紅豔豔的獎狀證書鋪了一牀,挨個展示。就連說起打女兒也是一種苦盡甘來的快樂,揮舞着撓癢棒,“這是我的道具。”

記者問,你喜歡軍事化管理?爽媽笑得很大聲,“我喜歡。”在媽媽的喜歡面前,女兒的喜歡也就沒那麼重要了。比如小時候的鄭爽喜歡給洋娃娃梳頭打扮,爽媽不準,說這東西是在浪費你的學習時間。

但爽媽也不是完全不care女兒的想法。她喜歡洋娃娃這件事,當媽的一直記着。在她成名後,成爲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後,爽媽獎勵給了鄭爽人生中第一個洋娃娃。鄭爽接了過來,臉上毫無表情。17歲少女就算喜歡娃娃也不會是這種低齡的玩具。

爽媽可能也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女兒在一天天地長大,錯過了她今天的長大,到明天、後天、將來,她怎麼還會站在原地等你用原來的方式做補救呢。

補救撲了空,說關心女兒吧,好像也老是卡不到點。小鄭爽想玩,想休息,爽媽覺得你怎麼不爭氣。鄭爽工作了,拍《流星雨》,白天拍完晚上背臺詞,爽媽又在旁邊催她睡覺。

“我就想她快閉眼吧,那臺詞,我都恨不得替她背。”就很矛盾,這究竟是一個虎媽呢,還是一個溺愛的媽?但可以確定的是,虎媽無論是打是愛是打擊是關心,姿態都是我說了算。

這種矛盾而割裂的撫育方式,最終也反作用到了爽媽身上。鄭爽給她的感情表達,母女關係,也是矛盾而割裂的。在2009年《背後的故事》上,鄭爽母女首次合體亮相。

但場面怪怪的。前半部分,鄭爽講拍戲時多想媽媽,多捨不得媽媽走。女兒在臺上痛哭流涕,媽媽在臺下一直抹眼淚,搞得觀衆都跟着哭。

但講着講着,鄭爽開始抱怨媽媽陪自己拍戲管太多,母女倆一度在片場就吵起來。講急了,先前流下的熱淚還沒幹,炸毛的情緒已經湧上來。

尷尬的主持人只好安撫她,“這就是代溝,媽媽要的是你睡覺,你要的是工作。”因爲媽媽是爲你好,是擔心你,所以讓子女丟下工作去睡覺,就可以判斷爲正確嗎?

首先大前提就錯了啊,子女的工作怎麼安排,怎麼展開,父母沒有立場插手包辦。一個健康的家庭管理模式應該是各司其職,各自站好各自的崗。但在鄭爽家,父母越權已經成爲習慣。

習慣到,鄭爽一邊抵抗,有時甚至是嘲弄父母之命,一邊又極度地依賴父母之命。這樣矛盾而割裂的關係處理方式,處理出來的結果,自然也是奇奇怪怪。

《拜冰》上,何炅想誇鄭爽廚藝好,曬出爽爸的一條微博,內容是爸爸喫了女兒做的麻婆豆腐好幸福。鄭爽一句戳穿真相,“那是我爸做的。”

何炅畢竟是以救場見長,不甘心地說,“那也是父母對孩子的彩虹屁。”沒用,既然教得了楊冪學乖,也就能讓何炅破功,鄭爽再補一刀,“是我爸想蹭我熱度,希望他低調點。”

《讓生活好看》,拍攝藝人的日常生活,鄭爽部分的命題就很詭異,拍她如何開始獨居。一個29歲的成年人,按時間推算,她的一兒一女快半歲了,卻要像小孩學走路一樣學習獨居。

私採裏,她說,“想證明自己可以獨立了。”一個人百無聊賴的時候,花字給她配,“今天開始學會獨立。”問號臉,完全問號臉。

尤其看到號稱獨立的第一天,父母還一左一右跟着的時候,能說什麼,說不出來。

一家三口進門後那段也是看得人捉急。爽媽對鄭爽的管束,已經細微到了脫鞋也要手把手提醒。提醒完女兒脫鞋,又去提醒寵物狗,“小七,你要陪着媽媽哦,給媽媽站崗,保障媽媽安全。”啊小七的狗生壓力太大了。

鄭爽聽了都翻白眼,拽英文衝她媽嚷嚷,“很安全,我很安全好嗎!”

但大概鄭爽都沒察覺的一件事是,從行李箱拿出全家福,她的本能反應是問父母,“這個放哪?”爽媽說放玄關,她乖乖放在了玄關。唯一質疑是,我一個人住,幹嘛給我帶全家福。

又暴露,連這麼個小擺設也是父母在管。既受不了被管,吶喊我要獨立我要長大,又在無意識中享受被父母當三歲小孩來管,以致於哪天真沒人管的話,就心慌失落迷失自我。

那麼,這到底是父母強勢的鍋,還是子女自私,對爹媽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表現呢?

不過,也不要小看了這種擰巴的,矛盾而割裂的家庭關係。家裏每個人可是在長年累月,吵架和好和好吵架的惡循環中折騰,磨礪出來的。

如果是朋友或者戀人,早鬧翻八百回了。但因爲是血緣,只能是血緣,讓各成員之間在厭惡中親密,在消耗時得到補償。所以才處不好但絕對離不開。反倒是給家庭加固了一層粘黏性。

不然怎麼這樣一家子,好像處處是漏洞,最大一塊漏洞是女兒年僅13歲,沒得商量就被“爲了你好”的父母遠送成都求學,長達兩年,父母沒來探望一次。搞得女兒耿耿於懷到如今。

都難以修復成這樣了,三個人不也照樣有福同享,一起錄晚會上綜藝,一起開店做生意,爸爸去女兒的戲裏客串,在女兒分手時幫她罵前任,還要負責澄清女兒爲什麼哭。

然後才能在巨浪打來時,非常頑固地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同仇敵愾——甭管是別人的錯還是我們的錯,統統算別人的錯,就是別人渣,要害我。

“瘋爽”瘋則瘋矣,怎麼外公外婆也說得出,棄養孫兒孫女永不再見?不過也不重要了。經此一役,鄭爽母女的人生總算達成了互換,這次換媽媽夢碎,女兒實現退圈夢想——然後去成爲“啥也不是”的母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