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秀

來源 | 進擊的阿秀(ID:zchxuexi)

任正非的小女兒姚安娜(隨母姓),最近宣佈出道,進軍娛樂圈了。

她很快就上了熱搜,只不過有人支持有人痛罵。

罵姚安娜的人說:

「商女不知亡國恨」,姐姐孟晚舟還被關在加拿大,她竟然開心地唱唱跳跳;

她這個長相當名媛還湊活,但是要出道的話就有點土裏土氣了;

華爲現在水深火熱,她從哈佛學成歸來沒有投身華爲建設,真浪費……

支持姚安娜的人說:

華爲這肯定是在下一盤大棋,背後肯定隱藏了我們不知道的目的;

有錢人家的小公主,想幹什麼不行啊,資本加持肯定能火;

任正非這是讓女兒知難而退,撞撞南牆就好啦,失敗了回去繼承千億家產。

網友們爲了這件事吵得天翻地覆,各種五花八門的觀點、陰謀論、謠言層出不窮。

在網上爭辯,是最愚蠢的行爲,再怎麼爭論也得不出有價值的結論,而且誰都不可能說服誰。

互聯網上不存在「理越辨越明」,99%的網上辯論都是浪費人生。

01

你是否看到一隻雞:

人的觀點,永遠受限於認知

電影學裏有這麼一句話:你是否看見了一隻雞?

有個著名的電影學家叫克拉考爾,寫過一本書《電影的本性》,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有個著名導演,拍了一部十分鐘的城市風光短片,到處都是城市的高樓大廈、酒吧的燈紅酒綠、街上的飲食男女等等。

他把這部片子,拿給了一些還沒經過文明開化的非洲土著看(還裹着席子的那種),想看看那些人看完了是什麼效果。

結果那些土著人看了之後,都在熱烈的討論一隻雞。

但導演拍的是城市風光,他自己都沒注意過電影裏有一隻雞。

他很困惑,於是就一幀一幀的回放電影,終於在一個角落發現了一隻雞。

這隻雞出現的時長,還不到 8 畫格。

什麼概念呢?

電影是每秒放 24 幀連續的圖像,這隻雞出現的時間低於 8 畫格,時長也就是 1/3 秒,一般人是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的。

後來她才發現,這是因爲那些土著人在整部電影裏,就認識那一隻雞,其他的高樓大廈對他們都是另一個次元的東西。

不熟悉的風光全成了背景,熟悉的雞就成了主角。

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都只能看到我們眼中的那隻雞。

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那些爭論,其實結果是什麼根本不重要,因爲兩個人可能在認知上存在着很大的差異。

你的人生經歷、認知結構、文化背景,共同構成了你的觀點,所以兩個人的爭論是不可能就事論事的,多數時候是兩種人生背景的對決,根本不可能有誰說服誰。

02

越是無知的人,越理直氣壯

不要試圖在網上辯論,你永遠不可能說服不認可你的人。

更何況,人們經常無法對自身能力做出正確評價,且往往自視過高。

哪怕你是對的,你也很容易被噴成篩子。

1999 年,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他的研究生賈斯汀·克魯格,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

普通人沒有能力也不願意,認識自己的平庸之處。而且越是能力、知識水平普通的人,反而會越有一種沒來由的自信。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出,所有人都認爲自己都處於平均線以上,而且能力越弱的人,高估自己的程度越大,而能力越強的人則越傾向低估自己。

這就叫「達克效應」,越是各方面都比較差的人,懟天懟地的時候反而越毫無顧忌,拿起鍵盤狂噴的時候反而格外理直氣壯。

郭德綱曾經說過,不要去跟外行爭論,你一個內行跟外行吵架不丟人麼?

就好比我跟一個火箭專家爭論,我非得說發射火箭就是灌上煤油,點上火柴就能發射,火箭專家要是看我一眼,那就算他輸。

我們總有一個幻覺,以爲錯的人會心虛地不敢說話,但實際情況確實,越錯的人越理直氣壯。

前段時間,博主雷斯林發了一條短視頻,內容是一個老師在教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內容,也被網友噴上了天:

都怪這樣的老師,根本不說 3X 是哪來的,以至於我的數學成績差的像開襠褲;

這解寫錯了吧,別在這誤人子弟了;

我有個疑問,x=8 的話,48-(6+8)=18?48-14 不等於 34 麼?

底下一堆人噴老師噴得理直氣壯,恨不得去把老師家房子拆了,但是但凡有點知識文化的人,就能看出來這有多可笑。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麼簡單的小學數學知識,還能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呢?

羅翔老師說得很對: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就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和自豪感。

所以永遠不要跟陌生網友生氣,尤其是不要搭理槓精,說不定網線那邊的人,連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題都不會,你跟他們槓不是拉低了自己的層次麼?

03

語言是種虛弱的武器:

靠講道理是沒辦法說服別人的

我是學傳播學出身,我深知語言的威力和危險,也深知語言的脆弱和無用。

首先是語言的含混性和情緒性,兩個人在網上辯論對線,經常是兩方自說自話、言不及義,辯論的時候充斥着情緒化的謾罵、標語式的攻擊。

知乎上有個帖子說:

媒婆可以將一個男生的「矮」,說成是「不高」。

兩份報紙報道同一個山村,一份寫該山村「淳樸」,另一份寫該山村「愚昧」。

領導「發言」,而羣衆「說話」。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文字被扔到一起,組成語言敘述,而其中有許多,都是似是而非的詞語,斬釘截鐵的語氣,以及根本不接受反駁的內在精神。

即便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文字工作者,寫東西都難免有歧義,何況是語文不及格的網友?

想溫和準確地使用語言,實在是一件難事,要持續不斷刻意訓練,持之以恆自我約束,同時也要剋制住人性的弱點,比如傲慢、矯飾、大聲嚎叫以求引人矚目的虛榮衝動,才能稍有所成。

其次就是語言的無效性,哪怕你說的天花亂墜、舌燦蓮花,如果對方就是不聽,那可能拿他一點招兒都沒有。

特別是在網上,所有人都強調自己「說」的權利,但從來沒人強調自己「聽」的義務。

知名產品人梁寧說:

反思我當年創業的時候,管人的能力很差,因爲我只會一招——講道理。

很多老闆也犯了這樣的毛病,整天開會、洗腦,時不時要求對標業內頂級,你看人家天天加班到凌晨;動不動要求學習行業頂尖,你看人家員工多麼實心誠意……

但是這些員工不是照樣磨洋工、準點下班麼?

說那麼多有什麼用,還不如多個員工發點工資來的有效。

連你的下屬、孩子、親人,你都無法說服,你哪來的信心能說服不認不識的網友?

就像時尚芭莎前執行主編於小戈說的:

「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對年輕人掏心掏肺講道理。」

04

結語:你永遠無法在網上說服任何人

對很多人來說,觀點之爭的仇恨,約等於抄家滅門。在人類歷史上,因爲觀點、意識形態不同,提到殺人、掘人祖墳的情況着實不少。

而互聯網又是一個特別容易引發觀點之爭的地方,對線雙方經常會因爲豆腐腦的鹹甜這種小事吵得不可開交。但奇妙的是,從來沒有一方認爲自己是錯的。

在這方面,我有幾點洞察可以分享給大家。

1)不要隨便噴你不理解的東西,因爲那可能是你的認知不夠。

2)換個角度看,對不理解自己、噴自己的人,也沒必要煩惱,因爲他可能只是認知不夠。

3)不要幻想用語言說服別人,你無法說服任何人。

4)要學會遏制自己表達的慾望和衝動,說話時學到的東西,遠不如傾聽時學到的多。

5)永遠不要當鍵盤俠,但凡能忙點正事的人,都沒時間爲了跟自己沒關係的話題,在網上跟陌生人辯論。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