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著名音樂家坂本龍一在網絡平臺發文,稱自己被確診爲直腸癌,目前已順利完成手術,正在接受治療。“此後的日子,我將‘與癌共生’。”

2014年,坂本龍一罹患咽喉癌,因及時接受治療,病情控制穩定,逐步恢復正常生活。而六年過去,直腸癌又來“敲門”,不免讓人擔憂。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腫瘤之一,早期5年治癒率可達到90%以上,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而想要及時干預,重視異常信號很重要。

·便血

便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的表現,但容易與痔瘡混淆,我們需要警惕粘液、暗紅色血便,若發現異常,無法判斷的情況下,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肛門指檢或腸鏡可以幫助確定病因。

·排便習慣的改變

由於腫瘤在腸內生長,刺激腸道,患者的排便習慣也會因此發生改變。一般爲無明顯誘因的大便次數增加(一天3、4次,但是量不多)、便祕腹瀉交替出現、腹瀉有粘液或排便不盡、大便變細等。

當排除是飲食、環境改變或藥物刺激等外部因素導致,並且經普通治療2周以上無果後,應警惕是直腸癌可能,及時到醫院排查。

另外,直腸癌還可能出現腹部腫塊(質地硬、可推動)、腹部隱痛(陣發性)等不適,但也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除了關注自身出現的異常表現外,定期體檢和篩查,才能進一步幫助我們預防直腸癌。

直腸指檢:雖然大多數人面對指檢會有害羞、尷尬等心理,但是直腸指檢其實是非常高性價比的臨牀檢查方法,只需幾分鐘,醫生便可通過手指觸診,檢查發現腸道病變。數據顯示,70%的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檢發現。

腸鏡:腸鏡可以明確腫瘤的位置,並通過取活檢明確診斷腫瘤性質,是診斷直腸癌的“金標準”。

上海長海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於恩達表示,絕大多數腸癌都來自於腸道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的癌變風險。而息肉到癌症的過程可能需要10年,甚至幾十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機會去發現息肉、切除息肉,而腸鏡則能發揮積極意義。

在腸鏡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腸道息肉可以直接切除治療,免除後患。

一般來說,不管男女,年齡超過40歲,就應該進行一次腸鏡篩查,而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羣;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羣;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的人羣;經常發生便祕、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羣;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者;肥胖者患腸癌的風險高於體重正常者,這6類高危人羣,可以將篩查年齡提前至35歲,若腸鏡檢查沒問題,可以間隔5年進行一次。

如何降低患直腸癌風險?

1.不想患直腸癌?多喫含鈣物質

BMC Cancer雜誌於2016年刊登的相關研究顯示,飲食鈣攝入量越高,患直腸癌的風險就越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含鈣食物是非常常見的,除了比較熟悉的牛奶、奶酪之外,還有海帶、木耳、芥菜、紫菜、黑豆等,可能會讓你驚訝的是,芝麻醬也屬於含鈣量很高的食物,甚至位居榜首哦。

2.多喫魚也有幫助

中山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淡水魚、海水魚和新鮮魚類攝入量越高,直腸癌的發病率就越低,但是魚乾鹹魚類和軟體動物類幫助不大。魚類富含優質蛋白和鈣、磷、多種維生素,Ω-3及多不飽和脂肪酸,能起到一定的直腸癌預防作用。

一般情況下,淡水魚更容易保證新鮮,大家可以關注一下身邊菜場是否出售現殺活草魚、鯽魚、羅非魚等常見淡水食用魚類。

3、高纖維膳食益處多多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發現,多食用膳食纖維可以有效降低腸道內的癌變風險。

膳食纖維在腸內不被消化,能夠刺激胃腸道蠕動,加快腸內容物轉運,軟化糞便,增加糞便容積,吸附致癌物質,從而減少了致癌物對腸粘膜的作用濃度和接觸時間,這是它能幫助我們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原因。

現年69歲的坂本龍一,在文中坦言稱自己曾情緒消沉,但好在已調整心態,其稱“做好了在以後的日子裏與癌共生的準備”,而我們也祝福大師能夠早日戰勝病魔,平安跨越難關,繼續在他熱愛的音樂天地裏自由發光。

參考資料:

[1]結直腸癌患者飲食結構特徵及與健康人羣的差異分析.中華結直腸疾病.2017,6(2):102-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