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潰瘍是一種農村常見疾病。多爲外傷感染或癤腫未得到及時治療而引起。常見患病部位在下肢脛骨前中段,該部位血運供應較差,而致傷口經久不愈,此雖屬“小傷小病”,但其病情纏綿,對生活帶來不便,甚至不能參加生產勞動。近年來,筆者試用廣州部隊總醫院門診部報道的“白糖膠布”療法治療下肢慢性潰瘍4例,均收到滿意的療效。

治療方法

用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將潰瘍創面之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洗滌清除乾淨,用滅菌幹棉球或棉籤吸乾水份。然後撒上一層市售食用白糖(白糖不用毒消,量宜較多,務將創面敷滿),剪數條2~3釐米寬、長度適量之膠布條,似蓋瓦狀粘貼在創面上。

2~3天換藥一次爲宜,4例中1例僅換藥2次,2例換藥3次,1例換藥6次,均治癒。

典型病例

倒一:李××,男,成人,本縣德隆公社廣播站工作人員。因左小腿前部淺2度燒傷,然後用草藥外敷治療之後出現感染情況,於脛骨中段前面形成一個大約5×3釐米之創面,後經過打針服藥外敷治療,到現在已經近兩月不愈。後改用上法治療,上藥一次兩天後觀察,創面乾淨,肉芽組織增生。續換藥三次後創面全部癒合。

例二:農××,男,成人,德隆公社革命委員會幹部。因修公路被石頭打傷小腿脛骨中段前,縫合後感染形成一約4×2.5釐米之創面,雖然經過門診使用抗菌消炎藥物治療半個多月有餘,但是傷口仍未癒合。後來改用“白糖膠布”治療的方法,經過治療兩天後觀察,創面膿性分泌物減少,傷面周圍開始有肉芽組織的增生。到了第三次換藥之後,半月後隨訪創面已形成瘢痕,全部癒合。

討論

“白糖膠布”療法治療下肢慢性潰瘍,具有“取材易,花錢少,療效好”的特點,而且方法簡便,極易推廣。據報道應用其治療褥瘡,也收到滿意的效果。

對於“白糖膠布”的作用機制,目前尚未完全認識。從實踐中觀察到有減少細菌感染,消腫,促進肉芽組織和上皮細胞生長等作用,是否與白糖溶解後改變了創面的pH值,在密封缺氧的條件下,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長有關。有待進一步探討。

“蝶形膠布固定傷口創緣皮膚,使傷口邊緣緊密連接,減輕切口張力。白糖能加強組織營養,使新生組織迅速再生,且白糖在傷口內的高滲環境有裂菌、抑菌、防止肉芽水腫、刺激肉芽生長而加速切口癒合的作用。使用白糖時,用一般食用白糖即可,無需專門消毒。若切口周圍皮膚破潰或對膠布過敏者不宜用該方法。”——《蝶形膠布牽拉固定並填塞食用白糖在剖宮產術後切口脂肪液化治療中的應用》,西藏醫藥雜誌2012年第33卷第2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