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冠病毒變異株突襲北京,判斷其影響和疫情規模還需時日

“現在無法判斷這輪疫情的規模

當務之急是把該做的檢測、隔離等措施做好

本刊記者/彭丹妮杜瑋

北京市順義區的上一輪聚集性感染尚未徹底清零,英國變異毒株又襲擊了大興區。1月17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2例本地確診病例,均住大興區天宮院街道。第一個病例是一位63歲的女性,於1月16日因需出京去做核酸檢測,次日檢測結果發現感染了新冠病毒。病例2在某報社工作,曾多次乘地鐵上下班、訪友,是前述病例的女婿。

1月16日之前,大興已有200天無本地新增確診者,去年12月以來,北京報告的多起局部疫情並未波及該區。從17日到20日的四天中,大興區天宮院融匯社區已有14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12例爲確診病例,2例爲無症狀感染者。

有人最早1月5日出現疑似症狀 但需要抗體等證據

流行病學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姜慶五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中表示,第一例發現的感染者是主動檢測中發現的,是個好事情,這樣疫情的防控啓動得就早一點。但從這也可推論出,在她之前、之後,還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會出現,這個數量不是一例兩例。

天宮院街道融匯小區南門距離天宮院地鐵站直線距離只有500米,該地鐵站是大興線的南端終點站,小區周邊還有“大興天街”“凱德MALL”等大型商場。而梳理目前感染者的流調信息也發現,他們中多數人近期都有去凱德MALL商場、乘坐地鐵4號線或10號線的軌跡等等。

“這些感染者在這幾天活動範圍還是蠻廣泛的,這也給防控帶來了一些問題。”姜慶五說,希望他們出門的時候是戴好口罩的,在地鐵上、在公交車上,與他們相遇的人也做好了防護。如果這些人有疏忽的話,可能還不止目前這個感染數字,對北京疫情的擔心還是必須的。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感染者的流調信息來看,有人疑似最早於1月5日出現症狀。一位19日確診的病例1,40歲,住大興區天宮院街道融匯社區,兼職某京外賽事活動裁判。患者自述1月5日以來陸續出現乏力、咳嗽等症狀,自行服藥未就診,1月18日核酸檢測結果爲陽性。他的同事,病例2,住順義區北務鎮南辛莊戶村,自述1月11日起出現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1月18日進行核酸檢測,次日結果爲陽性。

另一位感染者(43歲),也是某京外賽事活動裁判,曾多次到訪前述病例1家中,他自述1月13日出現鼻痛等症狀。不過,在2020年12月30日,因出京需要,他做過一次核酸檢測,當時還是陰性。1月18日在篩查中再次檢測時,結果爲陽性。

中疾控一位不願具名的權威專家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目前尚無法判斷病例1於1月5日出現的乏力、咳嗽等症狀是不是由新冠造成的,因爲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很多症狀並沒有特異性。假如這些症狀的確是新冠引起的,那也要判斷他接觸的人、接觸的方式,如果他是像吉林那位“養生講師”一樣,在非常狹小的空間裏與多人近距離的接觸,那傳播性肯定就強,就有可能成爲超級傳播者;反之,有些感染者就沒有傳出去。他強調,“現在無法判斷這輪疫情的規模,這種預判也沒有意義。當務之急是把該做的檢測、隔離等措施做好。”

姜慶五也認爲,現在無法判斷疫情是否更早就開始傳播了,要拿證據說話。他建議,這些感染者甚至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不僅要查覈酸,還得要查抗體,才能做出綜合判斷。抗體有兩個亞型:IgG和IgM。IgM是病毒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標,多在發病3~5天后開始出現陽性。IgG則在感染後10~15天產生,可在血液循環中保持較長時間存在。如果有人檢測到抗體是IgG,說明傳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目前,大興已經採取了相關措施。19日新增的7例確診病例中有一名9歲學生。大興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有國表示,緊急啓用17個集中隔離點,對病例所在學校全體師生落實集中隔離,對病例所在學校全體學生、教職工等全部進行鼻咽拭子、口咽拭子、肛拭子及血清檢測,已完成1298人的採樣工作,採集樣本5192份。

一位天宮院街道融匯社區的居民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確診病例所在的單元開展了抗體檢查。“一棟樓的其中一個單元半夜被要求全部集中隔離,另外一棟樓的一個單元,被要求做咽拭子、肛拭子、鼻拭子、血清等四項檢查,同時進入家中,在廚房、衛生間等重點部位進行環境採樣。”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變異毒株造成的疫情規模有多大仍是未知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1月20日下午的發佈會上介紹,1月19日,市疾控中心對1月17日報告的兩例本地確診者的新冠病毒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結果提示,2例病例病毒均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1(B.1.1.7),爲同一傳播鏈。

B.1.1.7於12月中旬在英國報道,截止2021年1月8日,全球已有45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這種變異病毒的流行。北京是國內第四個公開報告發現英國新冠變異毒株感染者的地方,本月初,上海、廣東、山東也在英國輸入病例身上發現了此種突變株。

世衛組織估算,B.1.1.7的傳染性增加了40%~70%,傳播指數將達到1.5~1.7之間,比原來的新冠病毒1.1的傳播指數高了0.4~0.6。這些估算的最直接依據來自英國短期內確診新冠人數的激增。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也出席了20日的北京市疫情新聞發佈會,他介紹,目前,國際上的監測和研究發現,這些變異病毒的傳播能力確實有所增強,傳播範圍也在逐漸擴大,並在一些地區成爲傳播的主導病毒。但尚未發現這些變異引起病毒致病力和毒力(疾病的嚴重性)發生改變,也未發現病毒的抗原性發生明顯改變。實驗室研究還表明,這些變異病毒尚未使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建立的人體免疫受到明顯影響。

在英國,B.1.1.7變異病毒最早在2020年9月被發現,到了11月,倫敦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新冠感染病例與該變異病毒有關。但姜慶五表示,英國到了2020年12月纔開始報道這個變異病毒株,但是這個季節正好趕上聖誕節、新年等等,人們在購物、酒吧等場合頻繁出入,這些社交距離、管控等措施的變量並不好控制,而且同期整個西方的發病率都在上升。

“病毒變異是肯定的,但是,對於病毒傳播性增強的原因,英國現在也還沒拿出很好的結論;變異對新冠患者的致病性情況有什麼影響,還需要觀察,缺乏直接的證據。”姜慶五說。比起病毒變異,他認爲,更值得擔心的是,現在有人在主動檢查中發現了感染,身邊一下子冒出那麼多病例,北京這輪疫情的整體規模到底有多大?還需要時日才能回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