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製束身衣祕史

鐵製束身衣祕史

利維坦按:

今天的話題,怎麼說呢……都很緊。

在看正文之前,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15世紀歐洲男士專用的“Codpiece”,就像下圖所展示的,其實你已經知道是什麼了對吧:

%uA9 www.cam.ac.uk

早期的Codpiece就是簡單的亞麻布,後來愈發變得精緻和富有裝飾性,比如添加了刺繡、珠寶。在騎士精神盛行的年代,這東西無疑是體現男子氣概的象徵。不過,還是那句話,誰用誰知道……

鐵製束身衣起源於16世紀,直至今日,史學家們仍無法確定這種罕見而奇特的服裝究竟有何用途,因而爭論不斷、各執一詞。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共收藏了近15件鐵製束身衣,其中兩件在惠康收藏館(Wellcome Collection)。正如伊麗莎白%uB7麥克法登(Elizabeth McFadden)發現的那樣,這些有趣的物品仍是研究主人身份及其穿着目的的線索。

這件藏於惠康收藏館的鐵製束身衣由鏤空的鐵、皮革肩帶和鉸鏈組成,專爲身材瘦削的成年人或青少年男性設計,其製作年代或可追溯到15至17世紀。肩帶和前鎖上的凹槽可以讓佩戴者按需調整。 這類鐵製束身衣一般只有2斤左右,所有穿孔和裝飾性的鏤空都是爲了減輕重量。

針對鐵製束身衣的功用,有兩種主流的觀點:某些服裝歷史學家認爲, 出於審美方面的原因,人們會同時穿戴鐵製束身衣和其他起支撐作用的服裝(如緊身胸衣等);更受人們認可的另一觀點認爲, 鐵製束身衣主要用於治療或手術矯正。

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可能是首位建議使用矯正支架和繃帶治療骨科疾病的西醫。1575年,法國軍醫安布魯瓦茲%uB7巴累(Ambroise Par%uE9,1510年-1590年)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及 可用於治療骨科疾病的鐵製束身衣。他設計了一種滿是穿孔的金屬支架,支架有兩片,從側面相接後,可用於矯正、防止脊柱變形。

這種束身衣“有很多小孔,這樣穿起來就可以更加輕便;爲了不傷及身體,其內裏還襯有填充物”。他認爲少女的脊柱比少男更容易變形,倘若她們年幼時就學習行屈膝禮、縫紉或寫字,那麼畸形程度就會更甚。因此, 大多數藏於博物館的鐵製束身衣都是爲女性定做的。

惠康收藏館收藏的第二件鐵製束身衣源於18至19世紀,其尺寸很小,只能容納小孩子的身材。該束身衣會對右肩施加壓力,以支撐因脊柱彎曲而移位的肩胛骨,從樣式上來說,有點類似於一百多年前巴累在某外科論文中提及的矯形器械。 這件束身衣和【圖1】提及的束身衣截然不同,後者背部區域使用了寬大的金屬帶加以固定,可以對佩戴者的脊柱施加壓力。在近代早期的歐洲,筆直的背備受推崇,人們認爲這是良好品質的外在表現。這表明兩種束身衣的用途可能有所不同。

從比例上看,有些鐵製束身衣顯然是爲女性特製的。舉個例子:巴黎卡爾納瓦萊博物館(Musee Carnavalet)展出的這件鐵製束身衣明顯縮緊了腰圍,既不失時尚感,又實現了緊身胸衣(一種全骨、繫帶,當內衣穿的緊身胸衣)的功能。某些17世紀的史料專門把這種束身衣稱作可以讓成年女性(有時是男性)軀幹更加美麗的衣服。這些史料多半起說教作用,正如某篇1632年的佈道文寫道:“ 無論男女,當其身體扭曲變形時,都願意身穿鐵製束身衣,忍受一切痛苦,只爲讓軀幹再次挺直......

法國曆史學家丹尼爾%uB7羅切(Daniel Roche)注意到, 貴族階層“制定了軀幹挺直和自我控制儀態的標準”,而下層社會的人“要麼因艱辛勞作而駝背,要麼享受着不受禮儀限制的自由”。布龍奇諾(Bronzino)畫的《託雷多的伊蓮諾拉肖像》描繪了一個身姿筆直,因而看似無比正直的貴族婦女。伊蓮諾拉之所以身姿筆直,是因爲禮服裏面有鐵製束身衣作爲支撐嗎?

19世紀的法國曆史學家歐內斯特%uB7萊蒂(Ernest L%uE9oty)在《束身衣史》中寫道:鐵製束身衣穿在普通緊身胸衣之外,並被覆蓋上了一層厚布(可能是天鵝絨)。這兩種束身衣對身體施加了雙重束縛。 仔細研究博物館收藏的鐵製束身衣後,我們發現邊緣鋒利處留有絲絨的痕跡。我們沒找到有人身穿鐵製束身衣的照片,這可能是因爲它們只被穿在外衣內,以支撐和塑造身形。

近代早期,束身衣和盔甲的社會意義常與人們相信身體和精神都可以被塑造的理念相關。從襁褓開始,新生兒就必須靠外力保持良好的身姿(譬如被緊緊裹在織物裏),以確保其身體筆直、四肢修長。利用金屬製品加強時尚服裝(如束身衣)的剪裁感,也突出了那個時代對塑形服裝的重視。塑形服裝的流行及16世紀整形外科的發展,都反映了醫學開始涉足旨在保持健康的塑形及美容干預領域。從這個意義上說,鐵製束身衣在固化、矯正、保護、美化貴族的身體。

1871年,《泰晤士報》報道稱在某個法國女修道院裏發現了“兩件鐵製束身衣、一頂鐵便帽和一種刑架......修道院的負責人說它們都是矯形器械——這是個蹩腳的謊言”。作者對這些物品的用途持懷疑態度,這反映出19世紀的人們對拜物教頗感興趣。

在維多利亞時代,收藏者的需求導致近代鐵製束身衣的仿品在19世紀應運而生。這幅《束身衣和裙襯》(The Corset and the Crinoline)中的鐵製束身衣插圖,據稱出自凱瑟琳%uB7德%uB7美地奇(Catherine de&aposMedici,1519-1589年)時代。紐約時裝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持有一件極爲相似的束身衣,但已被證實是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製作的仿品。

束身衣究竟是矯形器具,還是約束道德和身體的工具?亦或是時尚服裝,或性戀物癖的反映?無論答案是什麼,鐵製束身衣及其發展史都會繼續吸引學者及博物館參觀者的眼球。誰知道它還有什麼祕密呢?

文/Elizabeth McFadden

譯/antusen

校對/boomchacha

原文/wellcomecollection.org/articles/X8eq-xIAACUAjiaN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antusen在利維坦發佈

文章僅爲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收藏

舉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