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RCEP下的煙臺機會

本部記者 劉玉海 煙臺報道 1月13日下午,陽光晴好,積雪未消,在煙臺高新區海瀾路16號大樓內的一間小會議室裏,西裝筆挺的樸炳寬,用流利的普通話對記者侃侃而談,細數公司接下來的產品推出計劃,期間偶爾會扭頭與一左一右陪同他的兩位公司副總,用韓語交談,似乎是在確定個別問題的細節。

樸炳寬是韓資企業艾多美中國區CEO。這家2009年進軍電商領域的韓國直銷企業,2016年開始尋找進入中國的機會。最初,他們在廈門、武漢幾個城市考察機會,後來瞭解到,中國在3個城市設有中韓產業園——煙臺、鹽城和惠州。最終,他們選擇了煙臺。

“因爲煙臺和韓國交流方便,很多韓國大企業都在煙臺有分公司、工廠。”樸炳寬解釋說。

2017年,艾多美入住煙臺中韓產業園高新區片區,開始總部樓和生產基地的建設。2018年12月權健事件發酵,艾多美一直未能申請到中國的直銷牌照,被迫尋找其他出路——電商。

“艾多美有電商基因——在韓國,我們有兩個電商平臺:一個平臺全部銷售自己的產品,一共400多種;另一個銷售別的產品,有3萬多種”。樸炳寬介紹。

2019年,艾多美中國開始搭建電商平臺——部分產品按一般貿易進口,另一部分是跨境貿易,通過“電商+經銷商”模式,銷售化妝品、保健食品和咖啡、洗碗布、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在2020年7月開放銷售後的半年裏,其實現銷售額超10億元人民幣。

樸炳寬記得,他第一次來煙臺時,有關方面重視的是生產企業,資本金大,“我跟他們解釋,生產企業從選址、建廠、生產到銷售、再到政府獲得回報,時間很長;而我們的優勢是見效快。”

並且,艾多美還把其在韓國的供應商帶到煙臺高新區建廠、生產——目前在談的有10家,已談妥的有5家。“韓國企業以前是因國內成本高而在中國生產,再出口到別國,沒有開發中國市場的銷售,現在他們開始看重中國市場。”樸炳寬說。

作爲1984年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煙臺一直被視爲中國對韓交流的橋頭堡,韓資企業雲集。而從早期看重中國要素價格低廉在煙臺設廠生產產品銷往它國,到看重中國市場銷售前景而設廠,韓資企業在華投資動力轉變的背後,是中國發展的滄桑鉅變。

隨着2020年11月15日RCEP正式簽署、影響開始逐步釋放,在一個擴大的“朋友圈裏”,一向與韓日保持緊密貿易投資關係的煙臺、山東,會依舊掌握先機嗎?

對韓合作橋頭堡

得益於成爲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煙臺在北方第一經濟大省山東省內,長期雄踞GDP第二,僅次於青島、但高於濟南,直到2018年,才被濟南超過。

尤其是在利用外資方面,煙臺一向成績傲人:諸如美國通用、谷歌、德國麥德龍、日本伊藤忠、豐田、日立、三井物產、韓國現代、LG、浦項、臺灣鴻海……這些聲名赫赫的巨頭,都曾先後在這裏留下身影。

截至2020年11月,累計有102個國家和地區在煙臺設立外商投資項目13932個,實際使用外資373.3億美元,共引進104家世界500強企業設立了168個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均超過1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有30家。現存外資企業2730家,2019年繳納稅收164.4億元,吸納就業20.5萬人。

“對外開放對煙臺影響很大,開放的理念深入城市的血液、基因。”煙臺市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姚建軍說,市場主體、外資企業招進來,帶來的資源也不一樣,技術、品牌、視野都不一樣。

韓國則是煙臺第一大投資來源國、貿易國和遊客客源地。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計批准韓資項目4047個,實際利用韓資62.8億美元,現存有韓資進出口貿易企業1900多家。

其中,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200多個,擁有LG、斗山、浦項、SK、現代汽車、現代重工、大宇造船、韓華、希傑等9家韓國大集團,是山東省內韓國大企業最集中的城市。韓國投資以製造業爲主,集中在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電子、船舶等領域。

“這跟煙臺的地理優勢分不開。”煙臺市商務局投資促進科負責人徐家慧介紹,疫情前,每週往返煙臺和韓國城市之間的客貨班輪多達16班,最快的只需14小時,夕發朝至;旺季時,煙臺機場每週有120多個航班往返於煙臺與韓國仁川、釜山、濟州島等地,空中飛行時間僅45分鐘——客商早晨從韓國出發,到煙臺開完會,當天就可以坐飛機回去。

並且,煙臺也是最早有中韓兩國政府批准的韓國學校的城市——其由韓國教育部直屬,教師、教材都來自韓國,學歷也爲韓國政府承認。

緊隨韓資之後的是日資。截至2020年11月,煙臺市累計批准日資項目1240個,實際使用日資19.42億美元。日本投資以製造業爲主,集中在機械、電子、食品等領域。本田汽車、伊藤忠商事、三菱商事、豐田通商、豐田汽車、三井物產、日立、電裝、永旺、住友商事、日本鋼鐵工程控股公司(JFE)等1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煙臺投資。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韓產業園管理服務中心綜合處副處長於洪鵬記得,韓資企業大規模進入開發區,是在2000—2010年。“LG、大宇造船、斗山都是這期間進來的。其他時候,中小企業居多,龍頭企業少。”而煙臺招商引資主要就是看開發區——去年煙臺落地韓資項目53個,43個在開發區。

中韓產業園啓航,開始注重服務業引資

2015年6月1日,中韓自貿協定在韓國首爾正式簽署,中韓產業園成爲深化對韓經貿合作的載體。2017年12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期間,國務院批覆在煙臺、鹽城、惠州設立中韓產業園。

2018年11月,山東省政府印發中韓(煙臺)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標誌着煙臺中韓產業園建設正式啓動。煙臺中韓產業園總規劃面積80.4平方公里,分兩個核心區和兩個拓展區,位於煙臺開發區、高新區和牟平區3個片區。

“這兩年來,中韓產業園主要是強化載體平臺建設,包括各類招商平臺、園中園平臺和一些企業打造的產業聚集地,推動產業發展。比如,在韓國設立駐韓經濟合作中心,由國有招商(國豐)公司派人管理、運營、招商,也作爲煙臺整體對韓經貿合作的一個窗口。”徐家慧介紹。

基於煙臺製造業發展基礎和韓國產業的契合程度,煙臺中韓產業園確定了重點建設“四基地二中心”的六大產業發展目標:即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研發、高端裝備製造和生命科學、現代服務業等六大產業。

“產業園的發展離不開產業、離不開招商引資項目。”徐家慧介紹,截至2020年11月,2年來中韓產業園引進韓資項目123個,總投資10億美元,大的知名的項目是SK化學總投資7000萬美元的新材料項目、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韓國跨境電商項目艾多美和LG電子投資2000萬美元的新能源汽車電子項目,超1000萬美元的項目有8個。

除了製造業項目,中韓產業園也注重引進創新性的、也是全省首例的服務業項目,包括:首個外資獨資職業培訓項目——麗德職業技能培訓公司、全省首個外資律師事務所——韓國溫大地法務法人、全省首家韓資旅行社——煙臺可麗雅國際旅行社。

徐家慧解釋說,因爲有些服務業外資獨資在其他地方未開放、設了很多限制,但因爲中韓產業園有個片區是在煙臺開發區、疊加使用了自貿區政策,就可以先行先試。

而之所以看重這幾個投資額並不特別突出的“首字號”項目,是因爲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的中國,要素資源約束條件在改變,所需要的產業也在升級。

“倒過去10年之前,日韓資企業過來,投資個200萬美元的加工業項目,還會要地給地、要廠房給廠房。但這幾年,隨着經濟發展,無論是土地、人工成本的上升,包括對環保的重視,一方面,外資企業也會考慮,我來是否能生存下去?有無利潤空間?我們當地也會考慮一個問題:明顯是一個夕陽產業,是否還值得拿出這麼多資源(尤其是土地)引進?”徐家慧說,因此煙臺中韓產業園在製造業領域鼓勵符合六大產業的高新技術的、上規模的企業——他本身在中國有利潤空間,同時它也瞄準中國市場;另一方面更瞄準引進服務業企業——便於人員流動。“這一塊是優勢,很大精力也在研究這一塊。”

RECP簽署之後

2020年11月15日,15國簽署RCEP。

煙臺市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姚建軍認爲,中韓原本就有自貿協定,RCEP的簽署,相當於對日也有了自貿協定,對日合作會更有機遇、更能帶動煙臺產業升級。

煙臺對日韓合作的地理、人文、交通基礎,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但如何藉助RCEP這類國家大的戰略發揮煙臺的優勢?

徐家慧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也是期待:能否像海南自貿港那樣,在煙臺、在山東對日韓交流合作方面,開一些先行先試的窗口?像生命健康領域、醫療器械、藥品,能否在自貿協定中開個小窗先行先試?爲了活躍人文交流,服務性產業——如是否可以在產業園裏設外資的市內免稅店,促進消費迴流?像現在海南不是做的很好嗎?現在已經有了這些韓資培訓機構、旅行社,下一步是否可以有日資的?畢竟日韓在產業上比我們還領先一步。

“怎麼發揮煙臺對日韓經貿合作交流橋頭堡的作用,帶動整個山東、甚至全國對日韓的合作,我們對RCEP簽署還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徐家慧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