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乔治

“这到底哪部《暗恋橘生淮南》,才是之前那两部的系列啊?”

1月20日,在一片“什么时候才上线啊”的呼声之中,胡一天与胡冰卿主演的《暗恋橘生淮南》终于正式上线播出。

喜提热搜的同时,也再度引发了“谁才是最合适的洛枳?”的热烈讨论,加上早就退圈的晁然(《最好的我们》中洛枳的扮演者)、许梦圆(电影《最好的我们》)、朱颜曼滋(网剧版《暗恋橘生淮南》)和胡冰卿,共计四个版本的洛枳,纷纷被对比讨论。

来,你们觉得呢?谁更符合你们心中的“洛枳”?

言归正传,娱sir更多想探讨的是:从IP开发角度,加上此前播出的网剧版和当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版以及不久前传出开机的电影版,一个故事拍了三个版本,《暗恋橘生淮南》当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

暗恋的故事,并不好拍

《暗恋橘生淮南》这部作品,改编自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名为洛枳的女孩,如枳般酸涩的多年暗恋,最终苦尽甘来的故事。

在昨晚胡一天和胡冰卿这一版本之前,2019年的网剧版本,由朱颜曼滋与赵顺然主演,那一部《橘生淮南》,在还原度上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因为终究是青春剧,观众对主演,尤其男主角的选角颇有微词,口碑一般,因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这个故事并不好改。

一方面,在文本上,这部原著作品有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仅从这个角度,在心理情感的描绘上,影视化很难比肩文字,如何直观的影视化这部分内容是难点,总不能全程依靠旁白吧?

原著作者八月长安参与编剧的《橘生淮南》,也因为忽略了心理活动在戏剧情节上的直观转化,而被吐槽过于放大狗血情节。

这一点,《暗恋橘生淮南》当然也知道。

可以看到,剧集采用了大量的幻想部分,来作为女主内心独白的视觉补充。

但遗憾的是,仅前8集而言,这部分补充出现的频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女主暗恋有自卑但也有学霸傲气、理智的人设闪光点。

一个动不动切换幻想模式的女主,很难说服观众,这个角色是多么理智的。

如同豆瓣网友对这个角色的评价:“这个人物的张力来源于暗恋的自卑与自身的优秀之间的撕扯”,而一旦这种撕扯力度因为人设被削弱,这个暗恋故事,就只是个渴望恋爱的小女孩卑微的爱情故事了。

另一方面,《暗恋橘生淮南》的暗恋晦涩基调与当下青春题材的甜爱并不相符。原著文章是从暗恋角度切入,这就注定了这部作品无法明媚而热烈,走的是孤独、压抑的路线。透着一种悲剧性的无力和徒劳感。

套上矫情的文字就是: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而为了迎合当下的甜剧氛围与趋势,剧版《暗恋橘生淮南》选择了在某些细节上进行调整和改动。

以女主的暗恋情愫为例,这一版本,改掉了原本女主角洛枳因为小时候家庭的差距,曾目睹母亲卑躬屈膝在机关大院讨说法而刺痛自尊,把出身良好的盛淮南当做目标暗暗比较追赶,在这个追赶过程中慢慢放下了比较转化为暗恋的情感设定。

并且把这部分内容改为了因为小时候婚礼上救过男主盛淮南,喜欢上对方,并暗恋了十五年,而男主也始终惦记着那个曾护着他的小女孩。

整个故事走向透着一股“我怀疑你是她,我一直在论证你是她”的俗套气息。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久别重逢,的确是近些年青春剧的最爱桥段之一。但这样老套的设定,不仅削弱了女主角暗恋的无力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暗恋文本为中心到更深层次关于人物成长、阶级差异等等暗线的延展。

这一点可以参考同一个原著作者的作品《你好,旧时光》,在影视化上改编上的人物处理与暗线描绘。同样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文本和暗线表达,但依靠成功的群像刻画和细节设定,完成了铺设。

振华三部曲,

当年国产青春剧的转“甜”风向标

而《暗恋橘生淮南》之所以能被催“什么时候上线”,势必逃不开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的铺垫。

这个IP的前两部分别是2016年刘昊然、谭松韵主演的《最好的我们》以及2017年李兰迪、张新成主演的《你好,旧时光》。因小说主角们均就读于“振华中学”,而得名振华三部曲。而正在播出的《暗恋橘生淮南》是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三部曲之中的前两部作品,均由爱奇艺出品,出自小糖人文化之手,《最好的我们》豆瓣评分8.9,超过25万豆瓣用户参与评价;《你好,旧时光》豆瓣评分8.7,近18万豆瓣用户参与打分,可谓是口碑与收视兼得。

同时这两部作品,还一举捧出了后来活跃于荧幕的四位好评年轻演员,可谓是青春剧届以小博大的最佳范本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爱奇艺的青春剧招牌做足了铺垫。

而从整个国产青春剧题材与类型演变时间线来看,2016年《最好的我们》的火爆,也将整个青春影视剧市场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悲伤逆流成河》等等“无堕胎不青春”的残酷刀尖撒糖推向了甜剧的转变。

在2016年以前,残酷青春自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爆红而起,横行青春影视剧届3年,一度陷入过于不真实的魔幻境地,而饱受吐槽。

《最好的我们》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出现的。

一改忧伤青春的节奏,以高中为时间背景,走搞笑明媚路线,讲述的是学霸余淮与特殊时间点2004年(2003年非典参与高考的考生),因题目难度降低、降分录取而进入重点高中的普通女孩耿耿之间的青春故事。

为了体现“普通”与“平凡”的设定,原著与剧集版都采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细节来烘托这种共鸣。接地气和亲切感,也是这部作品饱受好评的关键元素之一。

此后,“想当年”氛围浓厚的,大家看着荧幕里年轻演员朝气的脸庞,陷入对学生时代以及美好青春的怀念与感叹,青春题材领域走出堕胎泥潭正式转入甜剧阶段。

2017年,小糖人乘势推出同系列不同人物故事的《你好,旧时光》,再度打响“将青春还给普通人”的共鸣市场。

后来的《那年,我们青春正好》、《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忽而今夏》等等,基本都走的是明媚路线。

再后来,粉丝经济与IP效应席卷而来,整个“磕糖”大环境促使了青春题材向全糖极甜的演变。

甜度几乎成为了所有此类题材影视作品的必备宣传点,花样吻戏、青梅竹马俯拾皆是,管他工业糖精还是流水线造糖,总之甜就对了。

即便有《风犬少年的天空》这样愿意挑战“全糖”逻辑的样本,也很难撼动当下流行叙事模式。原本《暗恋橘生淮南》从暗恋出发,有望挑战“全糖”的路子,目前的情况,也只能说一句可惜了。

市场不断重塑青春题材的叙事倾向,但青春议题的表达范式,不应该只停留在肤浅地工业糖精和怀旧文本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