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电厂多余的电最后去哪了?只能说电网太难了

电网可能是人类建造的最复杂系统之一,因为在任何给定时刻,电网的电力供应和需求必须是相等的,不然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电。

所以,电网需要不断调整供应,以适应可预测的需求变化,例如人类活动的日常模式,以及设备超载和天气带来的意外变化等等。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意外是不可控的,另外像核能这样的发电厂也是不可能根据需求改变它的发电量的,所以电网能很难完全符合供求关系。

如果电量有结余还好,但是如果是不够那就麻烦了,我们现在每天都没有断电,说明发电站给予的电量是超出我们的使用量的。

那么问题来了,多余电量去了哪里呢?

关于储能

这就是另外一项有意思的技术了——储能,这项技术在整个电网供电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它让整个电网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和可靠。

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供过于求的时候,将电能储备起来;而在需求大于供应时,存储设施将其存储的能量释放到电网。

很明显,多余的电量都存储起来了,它的本质和给电池充电是一样的,只是形式有许多种。

我们知道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输出是可变的,因为天气是不可控的;而像核能这样的发电站发电量是不可变的,只要设置好,它就不会因为你的供求关系改变产电。

所以,存储能量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现在大多数储能技术都能非常迅速地向电网放电,当需求出现意外增长时,这种快速响应对于确保电网的稳定非常重要。

图为:中国以火电占主导,图源:中国储能网

储能技术

其实,这个话题(关于多余电能的处理)在互联网上还挺流行的,我看到很多人的回答是抽水蓄能,大概意思就是将结余的电量用来抽水,然后把这些水投放到抽水蓄能电站里,等需要的时候再用来投放,

其实就是将多余的电能转化成水的势能

这个说法肯定是对的,但是又不完全对,只能说这是最主要的一种手段。

在发达国家,100年前就开始使用抽水蓄能的技术了,而在中国则比较晚。

在美国有96%的电能[1]是通过抽水蓄能来存储的,但是在国内应该没有这么高,我没有找到相关数据,但我知道国内电化学储能占比还挺高的,因为2019年新增的电化学储能占了一半[2]。

图为:广州抽水蓄能电站

我国的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是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这个是作为边上的几个核电站的配套设施在使用的,总装机容量达到2400MW,但是它在1994年才开始服役。

当然,储能方法不仅只有抽水蓄能,它有许许多多。

比如

储热

,从太阳中获取热量,并将其储存在水、熔盐或其他液体中。这些储存的能量随后被用来发电,这样即使在日落之后也能使用太阳能。

还有一种比较有意思,就是把多余的电能用来生产

氢气

这种零碳燃料,氢气是清洁的能源,它既可以当做燃料电池,也可以用作其他许多地方。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压缩空气能量存储(也是将电能转化成势能),还有飞轮储能,甚至是直接给电池充电,总之电网不会随便浪费多余电能。

储能的不利因素

虽然我们有许多把多余电能消耗掉的方法,但是几乎所有储能方法都不是特别理想。

首先在物理上就很难,所有这些储能的方法,需要的设备也好,存储的材料也罢,都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这些电能可不是简单的给电池充电,它是“巨额”电量。

其次,所有储能和供过于求的管理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浪费。

电能在与储能介质(如抽水蓄能电站或蓄电池组)之间的转换过程中会损失能量,也会损失建造这些储能系统所需的所有能量和资源;在释放这些电能的时候,同样会损失能量,例如转化成热能消失。

如果按照民用峰谷电来计算,储能的成本可能会高于谷电的电费,所以在民用低谷时段(比如夜间),电网会有相应的鼓励用电措施。

图为:中国电量消费情况,图源:中国储能网

最后

老实说电网太难了,因为不可控因素很多,而储能是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案了,但是储能确实非常昂贵,所以未来可能还会经历许多技术革新。

不过可以放心,现在对能源的保护意识越来越突出,我们不可能随便浪费多余电能的。

参考资料:

[1]How Energy Storage Works[N]. ucsusa,2015.2.29

[2] 刘为. 年度最强音丨2019中国储能产业盘点:电力储能新增投运超1GW!.北极星储能网,2020.1.20

[3] 2019年全国电力数据盘点.中国储能网,2020.2.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