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歲漂亮女兒一直單身,杭州媽媽急了:醫生,她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還有20多天就是春節了。回家過年,估計不少人會被親戚逼問有沒有對象,對大齡青年的父母們來說,孩子沒談戀愛沒結婚,彷彿心上大石。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就接診了這樣一位特殊的患者:被媽媽強拉着來看病的小趙(化名)。“醫生,你說該怎麼辦?我女兒都30多歲了,一直單身,你說她是不是有問題!”

資料圖 新華社發(白俊華 攝)

女兒遲遲不找男朋友

媽媽懷疑她有問題

31歲的小趙是杭州本地人,自由職業,身材高挑,衣着有品,人也長得不錯。

在交談中,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治醫師仇雅菊發現:小趙的媽媽表現慾望強烈,每次醫生拋出的問題都搶着回答;小趙卻有些消極抵抗,一直低着頭,寡言少語,剛開始還簡單回答,後來索性稱:“你問她,她說什麼就是什麼。”

“家裏的經濟條件算不錯,女兒外形靚麗,工作穩定,追她的男孩子一直都有,本不該擔心。”媽媽越說越委屈:但總是無疾而終,她永遠覺得這些男孩子不能作爲終生伴侶。

“曾有個男孩子跟他們家境相當,學歷和工作都很不錯,我們很中意他,她還是不顧家裏的意見堅持跟人家分了手。”

這幾年女兒年齡越來越大,親戚朋友都嫌她太挑,但她好像一點都不着急,休息日要麼約了小姐妹閒逛,要麼自己在家裏看書追劇做蛋糕。

“醫生啊,這樣是不是心理有問題了?”無可奈何地母親只好拉着女兒來醫院,要求醫生做一下心理鑑定。

我不是恐婚或者不婚

只是不想將就

得知情況後,仇雅菊先是安撫媽媽的情緒,之後與小趙展開單獨交流,幾輪交談過後,這個姑娘終於敞開了心扉:

“我並不是不婚或恐婚,但我真的不想將就。”

媽媽前面說的那些男孩,有些跟我興趣愛好完全不同,每次聊天就像雞同鴨講;有些大男子主義嚴重,剛剛認識就想打探我的家底、操控我的人生。

至於她剛剛說得特別喜歡的那個男孩子,確實其它條件都不錯,可是相處一段時間之後我才發現他竟然是個媽寶男:

我們晚上看電影遲一點,回去要跟他媽媽解釋很久,我給他挑的圍巾會因爲他媽媽覺得不好看就不能戴,這樣不成熟的人我怎麼能託付終生呢?“醫生,你說,我這樣心理正常不?”

小趙也是一肚子苦水:自己也知道爸爸媽媽心急,怕我越來越挑不到好的,怕他們年齡越大越無法幫我照顧小家庭。

看着年近六旬、操勞一生的父母,羨慕地望着街坊鄰里與她差不多年紀的女孩,一個個成家生子,心裏很不是滋味,“這次被媽媽拉來,雖然無奈,但也遂了老人心願,只希望我的緣分早點來臨吧。”

仇雅菊耐心傾聽,一番推心置腹的疏導後,小趙稱心情好了不少。

爲了這個目的

她主動要求春節加班

相關報道顯示:臨近年關,來醫院看心理諮詢門診的患者明顯增多,且年輕人的比例佔絕大多數。又一年過去,工作表現平平,對象依然沒有找到……過年回家該如何面對親朋好友?

爲了躲避催婚,有些人會以“加班”爲藉口逃避,錢江晚報就曾報道過這樣一則故事:

春節臨近,各單位都在進行難以平衡的值班安排。董小姐(化名)也爲此心煩得很,於是私下給領導發微信,要求春節多排值班。

這樣的話讓人看着一頭霧水:原來董小姐是位名副其實的“三高女性”,高學歷、高收入,還有她最不願面對的年齡。

如果以後有生育打算,過了35歲就算高齡產婦,可她還是單身。平時給董小姐介紹的熱心人不少,可很多人一聽她是女博士便望而卻步。

年復一年,她的終身大事便成了整個家族的頭等大事,每當親友聚會,大家都熱心地討論一番,搞得董小姐着實尷尬。於是,爲了避免被“圍攻”,她便想以工作爲藉口來逃避。

湊巧的是,這位領導跟董小姐的父母是同齡人,特別理解催婚父母的心情,她語重心長地說:“迴避不能改變現實,只有積極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春節假期是個很好的交際機會,你應該趁機多認識多接觸一些人,你要找的那個他說不定就在那裏。春節值班我不會排你,好好利用假期解決問題。

爲何單身男女難嫁娶

可能與這些事有關

在平時生活中,這種“催婚”故事並不在少數,當父母或是孩子遇上這類問題,又該如何處理?

蘇衡是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同樣很擅長婚姻戀愛問題,“剩男問題是絕對問題,剩女問題是相對問題。”

有人估算過,到2030年,適婚男性比適婚女性要多700餘萬。這個數據也說明了上述這個說法。

爲何有那麼多單身男女難嫁娶呢?

1.“男強女弱”婚姻觀念依然在很多人心裏存在。

很多優秀的男生就會去找相對弱一些的女生,以此類推,反而不少優秀的女孩子就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2.完美主義心態在作怪。

比如“郎才女貌”,其實世界上很少事情是完美的,組成婚姻的兩個人也不可能完美。

比如成長環境的不同,性格差異更多,且婚姻還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各種各樣的觀念在一起碰撞,讓婚姻承載了太多東西。

3.難以承受婚姻中的責任。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在家裏都是“寶貝疙瘩”,被父母寵愛着長大的,突然間要結婚,且要開始理解、考慮、支持和照顧另一個人,讓他們從內心裏不情不願。

如果生育了孩子,還要承擔起撫養後代的責任,這對那些覺得自己還是“孩子”的年輕人難以適應與承擔。

別等萬事俱備才婚戀

父母同樣要調節心情

蘇衡建議,千萬別等“萬事俱備”纔可以婚戀,那隻能讓自己離“合適”的愛人越來越遠。男女雙方在戀愛婚姻中通過各自的努力,以及彼此的扶持,在一起度過婚姻中的險灘、暗礁甚至磨難,本身就是婚姻的魅力所在。

比如有的女孩子本不喜歡孩子,也不喜歡婚姻,但有了孩子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既溫柔又堅韌,光彩四射。

“年輕人既不要因爲害怕被拒絕、害怕傷了所謂的面子而錯過了好的姻緣,也千萬不要因爲年齡大了、父母催婚急了,就草草將自己交拖給了對方。

幸福不在別人的眼裏嘴裏,而在自己生活的一鹽一醋、點點滴滴裏,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才知道。

同時蘇衡主任也希望父母:調整好心態,能夠摒棄一些老的觀念,給兒女們更多的自由選擇和決定空間

試想:如果您的孩子連獨立挑選自己伴侶、決定自己婚姻細節的權利和能力都沒有的話,那他或她在今後的小家庭生活中十有八九也會雞飛狗跳,問題不斷;

若覺得兒女現在還沒結婚沒面子,總比一把年紀還忙不迭在小夫妻間做“調解員”、“ 滅火員”,要好許多!

延伸閱讀: 單身男女過“春劫”,父母爲啥愛催婚

春節假期過去了,在這個本該充滿歡樂的假期裏,形單影隻的你有沒有因爲父母的催婚,不勝其煩,春節變“春劫”呢?

有網絡調查顯示,被催婚已成單身青年最大的壓力來源,有大量“90後”爲逃避春節回家被逼婚,放棄與家人團圓而選擇外出旅行。儘管催婚給孩子帶來了很大壓力,可爲什麼父母還是喜歡催婚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催婚父母的心理訴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催婚動機:緩解焦慮

有些父母擔心子女如果不早結婚,想找到優質的對象就會變得越來越難,跟菜市場買菜一樣,去晚了好的都被挑走了。尤其是單身女青年的父母,在他們傳統的觀念裏,年輕是女性在婚姻市場的競爭優勢,如果女兒不能夠早結婚,可能就嫁不好或者嫁不出去了。

有些父母擔心假若子女不結婚,將來要一個人過着生病沒人照顧、老來無人陪伴的孤苦生活。傳統的婚姻觀念,讓父母覺得結婚能夠提高人生的抗風險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出於真心實意的愛子之心,父母自然催促孩子也早日結婚過上安定日子。而隨着時代發展,年輕人的婚姻觀念則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很多年輕人認爲一個人也能把日子過好,他們對婚姻的渴望沒有上一輩那麼熱切。而子女越是不着急,做父母的越是焦慮擔憂,催婚也就越頻繁。

還有些父母,則是出於面子或者想要抱孫子的心理加快了催婚步伐。喜歡比較的父母,看到同事朋友的孩子結婚了,會覺得自家孩子比不過別人,爲此感到很丟臉。這種競爭壓力產生的焦慮便轉移到子女身上。而想要早日抱上孫子的父母,則是人到中老年面臨死亡議題,情感無所寄託,潛意識裏希望通過延續基因來排解死亡焦慮,這樣的父母催婚催生,也是受到了人類生存繁衍進化本能的推動。

催婚土壤:邊界不清

我國傳統的家庭文化素來不太講邊界,古時有“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的說法,現代也還有“父母不同意就不能結婚”的故事。對父母來說,掌管子女的婚姻大事好像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但對於強調獨立自主的年輕人來說,結婚是自己的事不需要父母干涉。價值觀的不同,讓兩代人展開了一場關於主控權的爭奪戰。

如果子女說:“我還不着急結婚”,邊界不清的父母會說:“不行!你今年必須給我結婚!”在這樣的父母眼裏,子女不是一個有自己主張和訴求的獨立個體,而只是父母的一部分、是需要順從父母意志的孩子。這樣的父母不允許子女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觀、婚戀觀,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子女的想法跟自己不一樣,依然採用大人對小孩的方式來控制子女的婚姻大事,其實都是邊界不清的表現。

還有些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全放在子女身上,一有機會便催婚。在他們的意識裏,幸福感不是由自己決定,而是寄託在子女身上。比如有的父母說:“想到你這麼大年紀還單着,我就喫不好睡不好。”這種邊界不清的心理是:父母不能夠爲自己的人生負責,要子女來爲他們負責。如果父母知道幸福不幸福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由子女結不結婚決定的,那麼他們將能夠心平氣和地尊重子女的選擇。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熱衷催婚的父母,內心都是充滿焦慮感的,加上邊界不清的傳統觀念,他們對催婚給子女帶來的困擾可能也缺乏自知。如果父母能夠了解和排遣自己的焦慮,保持一個平等尊重的心態,而子女也能在體諒父母用心和侷限的基礎上,用溝通而不是對抗或逃離的方式對待父母的催婚,那麼橫亙在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就有了化解之法。

(原標題:30歲漂亮女兒一直單身,杭州媽媽急了:“醫生,她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人民健康網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