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氣血生化之源的脾,最是喜燥而惡溼。溼邪屬陰,最易損傷陽氣,而且黏膩、重濁、停滯,就像膠水一樣粘縛住脾,不讓它正常工作。但生活中讓脾產生溼氣的因素又特別多,尤其是溼熱難耐的盛夏。我們除了要在生活中避免這些因素之外,還要知道身體上還藏着一位去除脾溼的高手,它就是——陰陵泉穴。

陰陵泉被稱爲穴位中健脾利溼的高手,爲什麼呢?

陰陵泉爲足太陰脾經的合穴,脾經五行屬土,而陰經的合穴屬水,所以陰陵泉爲“土中水”。在五臟中,腎是主水的,所以刺激陰陵泉既能健脾又能益腎,通過調理脾胃的功能來通利水道,把水溼排出去,尤其是體內的溼熱。體內溼重會引發各種症狀,如泄瀉、咳嗽、發燒、 臉上經常長痤瘡,身上起溼疹、頭暈,乏力,下肢水腫、痛經、月經不規律,赤白帶下、膝蓋等關節疼痛等,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刺激陰陵泉穴來調理。

當然,其中有些問題也會由別的原因引起,我們還可以參照舌相和大便來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是溼氣較重。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溼;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溼氣重的人有的還會舌頭胖大,兩邊有齒痕。大便不成形、粘馬桶,有時候呈溏稀狀態,有時候又幹燥便祕。

取穴: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取穴時可採取正坐或仰臥的姿勢,順着脛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窩下捋不動的地方就是陰陵泉。

方法:

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拇指在兩側陰陵泉上按揉,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每次按揉3-5分鐘,每日1—2次。還可以將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約2釐米處,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爲宜,每次艾灸陰陵泉穴十幾分鍾就正好。

刺激陰陵泉還可以在上面拔罐,直接把水溼拔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