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年间,为啥多多一直被骂?

黄多多又双叒叕被骂了,谁能想到这次是因为一张杂志照片呢?

1月12日,孙莉微博转发了法国着名杂志为黄多多拍摄的一组照片,多多首次挑战短发复古造型,古灵精怪又不失优雅。

前几张都获得了一片赞扬,到了第六张照片,网友却炸了……

玄色短裙,白色蕾丝,两腿交叉,仰拍角度。

有人建议查查摄影师是不是有题目;

有人吐槽照片仿佛在从头到脚审阅女孩,布满着“迎合男人”的意味。

可我只想说,至于吗?

照片中的多多,一没有穿戴暴露,二没有搔首弄姿。

一个女孩正常的坐姿被恶意解读成这样,不知道该反思的是摄影师,仍是那些“所见即所想”的吃瓜群众?

自《爸爸去哪儿》播出以来,回顾多多7年间的成长历程,我发现她几乎是被从小骂到大的

还记得《爸爸去哪儿》的那一场骂战吗?

小朋友们一起去菜市场卖东西,赚来的钱要给奶奶买礼物。

贝儿似乎没有理解游戏规则,不光没卖出东西,还想给自己买双鞋。爱美心切的她,就去多多手里拿了钱。

多多是小朋友里负责管钱的,立即就不开心了,觉得贝儿想要不劳而获。

就是这两句话,让多多被骂心机。

凶狠、虚荣,很难想象,会有人用这种词语去形容一个8岁的小女孩。

也许“偷”这个字的确重了点,但在规则感重的小孩心里,没经由别人的同意就拿的行为就是偷。

更何况她在和贝儿沟通后,也一直在帮贝儿想办法。

求摊铺的奶奶把鞋送给贝儿;

被拒绝后又提议拿身上的杨梅和篮筐换。

然而,网友仍是捉住那一点点的过错,便全然否定她的努力与提高。

在他们眼中,多多没有一个小姑娘“该有的样子”。

烫头发像小混混;打耳洞是太早熟;

就连为弟弟织毛线帽,都会被找茬:“小小年纪,无名指怎么能带戒指?”

明明她只是在不伤害、影响别人的条件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被拿着放大镜找茬。

而这一切,起因都在于她的家庭是明星家庭,她“理所当然”地要优秀。

但当“家庭优胜”成了原罪,评判的尺度也早已扭曲。

表现得乖巧是死板,表现得成熟又是叛逆。这届网友真的太难伺候了。

02

“有钱人的孩子,肯定优秀啊”

黄磊曾给多多送过一封信,名字叫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他在信中写道,“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也可以选择和喜欢的人相处”

如果说变美是多多的追求,那么变优秀同样也是。

那些批评多多的人或许永远不愿承认:15岁的多多,活得比很多成年人都要优秀

7岁开始用英语写剧本,8岁就翻译了3本英语小说。

12岁,与何炅合演话剧《水中之书》,被全网称赞。

13岁时和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儿子Austin四手联弹,包揽各种大奖。

这番成绩背后,仅仅是因为有钱吗?

仅仅有钱,就能养出多多这样的女儿吗?

健身房锻炼,不是有钱就能坚持的。看这流畅的姿势,平时一定没少下功夫。

钢琴大赛,也不是有钱就能拿第一的,少不了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

在用“钱”培养的背后,更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坚持付出和努力。

与其只看到“钱”,不如学着去关注一下,背后愿意付出心思去培养和教育的父母。

不懂得养育的父母,哪怕再有钱,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成功了,他们说多亏了自己的努力;孩子失败了,他们说自己付出的已经够多了。

这样的教育,最省力,也最危险。

还记得台湾女星狄莺的儿子孙安佐吗?

18岁的他,因威胁要在其就读的天主教高中制造枪击案被逮捕。

律师为他的辩护:“这些枪支和枪弹是他参加万圣节服装比赛的道具。”

更好笑的是,当记者采访狄莺时,她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他只是一个孩子。”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诡异的教育方式,一边极度溺爱,一边又极度严格

小时候,她对儿子几乎是有求必应,她曾在节目重说:“自己就是儿子的丫鬟,儿子看电视自己也要在旁边伺候。”

坚信孩子会成为国之栋梁,为了他能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她会天天预备好饭菜,盯着孩子吃完。

孩子吃七个小时,她就陪七个小时。

但孩子连夹菜的权利都没有,只能吃狄莺放在他碗里的。

为什么?

由于学习都来不及,哪来时间夹菜?

从不让孩子浪费时间坐公共交通,为了利便上学,她还专门在学校四周买了房。

一番操纵过后,她对孩子说,假如考试没有到80分以上,就会打到他屁股开花。

后来她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

认为自己的孩子即将出人头地,没想到他在监狱里等着妈妈出钱保释。

再有钱有什么用?

当在孩子的认知里,钱是万能的时候:

有的会以为,父母的钱,就是用来给自己“擦屁股”的;

有的则会以为,钱,强盛到可以买感情。

就像韩安冉,那个在《变形计》中脾气火爆的女孩,她陷溺“赚钱”,用撕逼赚流量,卖赝品,只为了挽回那个让她打胎的渣男男友。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出轨,母亲再醮,随着妈妈一起生活的她,一直觉得自己像个累赘,由于妈妈老是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

母亲怀孕后,她开始明白,自己实在是多余的那个。

和继父的关系也并不好,记得有一次,继父酗酒后打过她一次,她委屈地告诉妈妈,可没想到妈妈只对她说了三个字:

“打得好。”

从那以后,她就产生了错觉:想要爱,只能自己去找。

在成为千万网红之后,她赚的盆满钵满,左手屋子,右手车子,中间口袋还塞满了票子。座驾是一辆三百万的法拉利,女儿的出生礼物是一套全款大平层。

她的确过得比以前好了,不用寄人篱下看人脸色。

但她也更空虚了。

由于她所获得的爱,都是标着价码的。

妈妈生日,她动辄转账几万。

挽留出轨老公,也疯狂为他花钱。但仍是没有留住。

哪怕再有钱,也买不回孩子的幸福感。

最好的富养,不是给孩子留下多少财产,而是教他如何做人。

优秀的孩子背后不一定站着有钱的父母,但一定站着优秀的父母!

与其对别人家的孩子尖酸抉剔,倒不如看看如何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吧!

03

想养出别人家的孩子

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多多被骂后,黄磊说了一段话,堪称典范: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惟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设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一针见血。

为什么多多老是被骂?由于人们老是会把孩子相互比较,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就拿《爸爸去哪儿》的孩子来说,如今的多多,没有贝儿腿长身材纤细,也没有森蝶善于运动。

但她同样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音乐才华,艺术气质。

没有孩子是完美的,与其纠结于孩子没有的东西,不如专注孩子的长处与成长。

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中,有一个孩子叫凯凯。

他乖巧懂事,能完成按时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也多才多艺,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街舞。

照理说这样的孩子应该自信大方,可自我介绍的时候,他只是张了张嘴,用口型示意自己的名字

就连他最拿手的街舞展示环节,他也缄默拒绝。原因是怕自己跳得不好看

最后,孩子们都玩在一起,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走廊上,不知所措。

助教老师问他问为什么这么内向害羞,他低着头想了一会儿说:“妈妈似乎从没有夸过我,她老说我不好,男孩子女孩子都比我好。”

看着就让人觉得心疼。

别人夸她孩子乖巧,她脱口而出:“就他还独一无二?”

一边逼着孩子努力,一边否认孩子的努力,明明孩子已经在不断突破自己,她却仍旧不满足。

相比之下,傅首尔就明智得多。

她曾讲过一个故事:

亲戚聚会的时候,有一个亲戚说:“多乐,来背首诗,你看xxx多厉害。”。

不等孩子犹豫,傅首尔就立即为儿子解围:“我来背,我给大家唱首歌都可以。”

父母陷入盲目的攀比,只会让孩子迷失自己的方向。

就像开车,当你的参照物是另一辆车,而不是终点,你会情不自禁地越走越歪。

唯有孩子懂得与自己比赛,敢于突破自我,才是真正的勇士。

而站在勇士背后的,是懂得赞赏孩子自我突破的勇气的父母。

04

看过一则短片,深有感触。

孩子是一名足球队员,跑步速度一般,头球技术也不好,全队的所有孩子,只有他一个接不到球。

一次练习后,教练直白地对妈妈说:“他的基础不是太好。”

孩子当然能感触感染到自己的糟糕,回家后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着。

妈妈见状,没有指责,而是对孩子说:“我跟教练聊过了,他说你现在有提高,能时不时接到头球了呢。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好了。

于是,孩子真的就觉得自己只差了一点点,决定天天多练一会会儿。

今天比昨天好一点儿,那么明天就要比今天更好一点。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他的目标不是超过别人,而是超过自己。

人生同样如斯,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速度,但能控制好自己的速度,无愧于心,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故事的最后,孩子拿下枢纽一球,替全队赢得胜利。

假如这位妈妈当初告诉孩子,你是全班最后一名,你要超过全班第一名,会发生什么呢?

孩子会提高,但第一名也在不断进步,在追赶的过程中,少不了挫败与失踪。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假如父母的欲望是个无底洞,那么孩子永远也填不满。

想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与其嫉妒“优秀的孩子”,鞭打自己家的孩子;

与其盲目地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忽略了Ta的长处;

与其一边骄纵、一边严格;

不如把注意力放回自己和孩子身上。

给孩子自由去做他们喜欢的事,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鼓励与陪伴他们超越昨天的自己,告诉孩子:最大的成就不是成为“第一名”,而是永远不要输给昨天的自己。

[在看]与[分享],与所有父母共勉,努力做别人家的父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