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城乡经济的差距俞渐增大,促使留守儿童的现象越发普遍。

前不久,有一则视频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监控中,有一位红衣服的小女孩抬起头,用充满渴望的眼睛望着摄像头的方向,一遍遍地用着孩童特有的细软的嗓音呼唤着:''爸爸,妈妈,回家。''

小女孩才一岁半,她的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因为想念孩子,于是在老家安装了一个监控。当父母空闲时,就会通过监控叫叫她的名字,久而久之,小女孩就把摄像头当成了她的父母。每当想念父母时,小女孩就会对着摄像头呼唤着,期许着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回应。

观看过这则视频的许多网友中,不乏许多已身为人母的,她们都忍不住在屏幕前红了眼眶。若是条件允许,有哪位父母不想守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成长呢?与愿望相悖的现实是,他们必须离家谋生,以求将来能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或许,每个在家中等着父母归家的孩子,比起优异的物质生活,他们更想要的是父母能陪伴在他们身侧就好。

知名长寿节目《奇葩说》出现过这样一道辩题:

''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十二小时,就会被取消'爸爸'的称号,你支持吗?''

在激烈的辩论比拼完后,节目组放出了一个关于孩子对辩题看法的采访,令在场者随之哑然。

采访视频中,有三个孩子,他们的回答皆为''不支持。

  • 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爸爸就是爸爸呀!''

  • ''爸爸就是我最好的爸爸呀!''

  • ''爸爸整天很辛苦,工作很不容易的。''

当问到他们''最爱的玩具''和''爸爸陪你玩一天''选择哪个时,孩子们再次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我想要爸爸陪我玩一天!''

由此观之,孩子们最期许的,始终是父母的陪伴。无论什么有趣的、好玩的事物,哪怕是天上的星星,都比不上爸爸妈妈;哪怕是一天的陪伴,都丝毫比不上。

因此,即便再怎么不方便,再怎么苦和累,希望父母都能陪伴在孩子身侧。倘若条件实在有限,也应当在平时和孩子多多互通电话、视频等。

当迫于生计外出务工,使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1、 常联系

即便是有着外谋生无法顾家的难言之隐,也不能忘记常与孩子通电话、通视频。没有父母的陪伴的孩子,她的童年是并不完整的,充满着缺陷。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容易造成这几种消极影响

  • 第一,孩子长大后会缺失责任感;

  • 第二,孩子的思维方式会错方向发展;

  • 第三,对家庭缺失依赖感。

2、 多关心

事实上,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是更为重要的。儿童时期是每个人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是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极容易出现偏差。更有甚者,若是疏于关心,孩子被不良分子诱导,会造成更加追悔莫及的结果。

作为父母,如何称职的陪伴孩子?

1、 少说多听

多注意每次和孩子沟通交流时,孩子的反馈如何。孩子口中经常提到的内容,可能是他们希望父母关注的事务;反之,与父母聊天时反馈匮乏的部分,也许是孩子不感兴趣甚至是排斥的内容。孩子的表情、举止,能够反映他们的内心所想。

2、 走近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取决于父母要走近孩子,懂他的内心世界。懂孩子,就是要了解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用他们现阶段能够接纳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陪伴孩子中,做到高质量的陪伴,成为孩子路上的引路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