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影系列想要取得市場的成功乃至觀衆的認可,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案是定位。

有童鞋可能會疑惑,不是質量嗎?你定位再準確,但如果拍的質量不夠好,不一樣失敗?

事實上,一個準確的定位,影響着影片的拍攝方向以及最後成品後的質量。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漫威宇宙來說,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娛樂片系列,如果說其中某一部電影非要走類似《黑暗騎士》的深度路線,那後果會是怎麼樣?

答案是大概率撲街,因爲深度路線從來就不是漫威宇宙的強項,而且《黑暗騎士》不是誰都能拍得出來的。

相反,倘若繼續按照漫威宇宙的定位拍成娛樂片,那大概率就是成功,再不濟也絕對能達到及格線(娛樂片的及格線)

當然,一個系列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也有很多是從跌跌撞撞的情況下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的。

這次要講到的《碟中諜2》,就是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

《碟中諜》這個電影系列雖然是特工片,但其標誌性的看點是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

這個也是它區別於另一個傳統的特工片《007》的元素,因爲《碟中諜》跟《007》本身其實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比如,主角都是萬人迷的帥哥特工。

身邊不缺美女豪車。

基本一部換一個女主角(《碟中諜》到了第六部纔算把女主穩定下來)

主角擁有很高的魅力,即使被敵方抓了也會因爲各種原因化險爲夷。

最後都是拯救了世界。

在這種情況下,《碟中諜》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就必須有《007》裏沒有的東西。

而阿湯哥“成龍式”的拼命帶來的驚險動作,就是其中一個絕大的賣點。

吳宇森的《碟中諜2》之所以是系列評價最低,原因就是定位有誤,將這部電影完全拍成了《007》的“加強版”。

系列裏的標誌性刺激動作?有,就是開頭的阿湯哥爬山。

但是,全片基本就這麼幾分鐘的驚險片段,而且完全屬於炫技,對推動故事發展劇情什麼的,完全沒有一丁點關係。

接下來就完全的007模式。

先來說說一些“商業片段”。

比如,007裏會有這種“商業鏡頭”,一般是專門由女主邦女郎貢獻的。

《碟2》裏面也有類似的。

商業片有這些鏡頭很正常,但大多數情況都是很短暫的,那樣就不會有過於刻意的感覺,就是《碟中諜》系列本身的第五部,也有這種鏡頭,但前後也就1秒左右。

007跟《碟2》裏面,就是很長的一段鏡頭,持續的時間不短。

而這些鏡頭的作用是什麼想必也不用多說了,說實話挺悲哀的,一部以驚險動作着稱的特工片,不把重點放在劇本以及動作場面上,卻要搞這些鏡頭來當看點。

而人設方面就更加是災難性的。

007的主角詹姆斯·邦德,喜歡美女,看到美女就去撩。

《碟2》裏主角伊森·亨特,看到女主是個竊賊也毫不在意,也是跑去撩。

這種情節,是很明顯的“耍帥環節”,雖然阿湯哥的顏值不用耍也很帥,但如果放到現在,這種就是很典型的偶像劇情節,帥哥撩妹,如果這個不是阿湯哥而是一個老一點的演員,那還可以加“油膩”這個詞進去。

甚至,爲了讓阿湯哥耍帥,電影裏使用了超量的慢鏡頭,阿湯哥就是拔個槍,撩一下頭髮什麼的都要給個慢鏡頭特寫,飆車的時候也要慢鏡頭,車子爆炸的時候也要慢鏡頭,甚至打BOSS的時候還是要用慢鏡頭。

拯救世界是額外任務,故事劇本也不重要,拍攝手法的重點也不是電影本身,主要的是看主角如何耍帥,打倒壞人抱得美人歸纔是重點。

把重心都放在這些玩意,也就別指望劇本能有多完善了,《碟2》那個故事本身就相當一般,而爲了讓主角耍帥,片子裏還各種罔顧邏輯,那個主角光環比007開得都還要亮眼。

對面幾十個槍手無論如何都絕對傷不了阿湯哥一根毛髮,相反阿湯哥一拔槍對面就肯定有幾個要完蛋。

公路飆車的時候,阿湯哥一輛摩托簡直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就是開到時速200裏那槍法都是自帶鎖定目標的效果。

對面就是出動再多的人也都是送命的貨,一丁點危機感都感覺不到。

最後的BOSS戰完全回合制,阿湯哥一拳,BOSS倒了,然後起來,一拳,阿湯哥倒了,然後阿湯哥起來,又一拳,BOSS又倒了,如此循環。

到後面就是阿湯哥血量不夠,忽然想起悲慘的女主,小宇宙爆發,撿把槍把BOSS打倒了。

這影片拍攝的時候時代都已經進入了新世紀,竟然還有這種老掉牙的設計,也是令人汗顏。

其餘還有很多鏡頭、細節都非常誇張,數量多到這裏也沒辦法一一指出來。

《007》系列原本就是很典型的“大男主”電影,《碟中諜2》不但模仿了人家的模式,還把這個模式以幾倍強度的方式表現出來。

如果說詹姆斯·邦德的主角光環強度是100,那《碟2》裏的至少500以上。

過度強調主角光環的後果,就是造成電影嚴重失實,雖說電影肯定有藝術誇張的成分,但你不能爲了讓主角耍帥就把一切物理法則或邏輯常識全部拋諸腦後。

觀衆看着這片子,感覺好像看《007》一樣,但又跟《007》不同,畢竟實在誇張得過分。

至於《碟中諜》?如果不看片名的話,這片子跟那個系列有一丁點關係嗎?

而這電影的表現也不怎麼樣,藉助前作的風頭以及阿湯哥的號召力,雖然票房尚可,但不管是觀衆還是影評人的評分都非常低,統統不及格。

試想一下,倘若《碟2》依然走前作的定位,以刺激的動作場面作爲賣點,並按照一貫的特工片方向來拍攝的話,不說一定能成功,但整體質量比現在這個《碟2》優秀是大概率的事情。

當然,所幸的是,後來製作方算是認識到了這個錯誤,自第三部開始就已經走回了正途,如今這個系列也是發展得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