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黃哲程)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1月21日開幕,北京市政協委員、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徐熙接受新京報專訪時介紹,爲保障今年春節期間留京外地職工的正常生活,北京市正在根據企業和職工需求,完善相關綜合性方案。

防疫期間畢業生就業問題備受關注,徐熙介紹,去年北京市出臺了“京8條”等多項舉措,並加強線上招聘服務,推出“北京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年北京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業意願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實現了100%就業。

針對當下就業環境,徐熙建議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要有清晰的個人職業規劃,結合自身興趣與社會發展需求報考。當前社會對“跨界”人才需求高,大學生在校期間也應有意識地培養多樣化技能,從而在步入社會求職時具備更多優勢。

北京市政協委員、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徐熙。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飛

談熱點問題

北京正完善相關方案,保障春節留京外地職工生活

新京報:由於疫情,今年春節期間可能有不少留京過節的外地職工,對他們有怎樣的保障措施?

徐熙:目前北京市正根據企業和職工需求,完善相關的綜合性方案,結合各部門意見,保障春節期間留京外地職工的生活。也希望通過政府、企業、工會、工商聯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留在北京的外地職工過一個好年。

新京報: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近期也受到關注,在方便老年人辦理社保相關業務方面,北京提供了哪些幫助?

徐熙:老年人辦理社保是北京市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爲了方便老年人辦理社保各項手續,大多數涉及老年人的業務都可以選擇線下辦理的傳統方式。

比如養老金可以到銀行線下提取,老人到社保中心辦理業務,工作人員也會主動提供服務,即使老人不用手機,不上app,也可以由工作人員完成操作。目前很多這類工作由社保所進行,現在社保所也會主動向老人提供服務。讓老人更便利是社保工作的主要宗旨之一。

未來北京市會繼續完善相關措施,讓老人更便捷地享受社保福利和待遇,在智能化成爲幾乎所有行業發展趨勢的同時,爲老人們保留傳統的辦理方式,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不在互聯網時代落單。

談大學生就業

“跨界”人才需求高 建議學生在校期間培養多樣化技能

新京報:疫情期間很多線下招聘取消,北京爲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哪些幫助?

徐熙:爲了解決企業和學生見不了面導致招聘、就業難的問題,北京加強了線上招聘服務,在去年搭建了“北京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併爲畢業生推出了“京尤碼”專屬二維碼。

畢業生在平臺註冊登錄以後,憑藉“京尤碼”可以獲得求職招聘、申請見習、檔案查詢等服務。參加線上招聘時,企業掃描畢業生的“京尤碼”,可以獲得畢業生的個人簡歷等信息。畢業生也可以掃用人單位的“京尤碼”,瞭解單位的招聘崗位、徵信情況等。爲了保護隱私,只有在掃碼經過雙方確認以後,纔可以互相看到對方信息。

去年7月,北京還出臺了“京8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比如對2020年及以後畢業兩年內的北京高校畢業生,如果初次就業是靈活就業的,可以申請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每個月標準爲930元。

總體來看,去年北京市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好,北京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業意願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100%就業。

新京報:能否爲學生選擇大學專業,以及大學生就業提供一些建議?

徐熙:建議學生選擇大學專業時,要思考未來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不是哪個專業紅火就報考哪個,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並且專業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去年9月,市人社局發佈了《北京市新基建、新場景、新消費、新開放、新服務重點產業領域人力資源開發目錄》,“五新”目錄涵蓋上百個代表性崗位,並設置了評級指標,其中部分領域的人才緊缺程度尤其高。

即將上大學的學生或者馬上要畢業的大學生,可以把這份目錄作爲參考,看看哪些崗位是當前社會最需要的,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專業能力。

在大學期間,建議學生還要有意識地對自己進行“1+N”的專業訓練,也就是讓自己成爲擁有多樣化技能的“跨界”人才,這樣的人才是當前最受社會歡迎的。因爲跨界相對講究綜合,社會的資源綜合成本很高,綜合的不好就得多費人力,而跨界人才降低了綜合成本。

所以學生在學校裏多花些功夫,進入社會就能更好地適應,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深入學習的動機就會更強,形成良性循環。

大學生就業是今年以及未來多年間社會要重點關注的,這種關注並非簡單解決大學生當下的就業難題,更應該真正把大學生當作寶貴的社會人力資源。我們國家已處於老齡化社會,大學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但仍有部分大學生就業難,這是因爲他們所學的專業跟社會需求不匹配。

這引出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就北京而言,就業問題不是簡單的數量矛盾,在當下和未來長期一段時間將是結構性矛盾,一部分人就業困難和一部分企業招不到滿意職工的現象同時存在。職工就業困難,政府可以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採取失業救助等多種辦法來解決。但企業招不到合適的職工,解決起來很棘手,對社會發展而言可能這一問題更迫切。

因此建議學生在職業規劃上要有清晰的認識,瞭解社會需求,並且早做準備。

新京報:在穩就業方面,北京今年還有怎樣的計劃?

徐熙:圍繞“十四五”規劃,今年會有一些新的就業扶持政策,比如與統籌城鄉有關的就業政策可能會多一些,原來就業政策考慮城鎮更多,今年會適當往農村地區傾斜,幫扶更多農民就業。

另外,企業是就業的一大源頭,今年也會有很多穩企的政策,涉及銀行貸款、困難企業扶持、產業鏈結合等。

學生就業、困難羣體就業仍然是今年政策關注的重點。

談企業幫扶

去年北京出臺三十餘份文件,助企業應對疫情難關

新京報: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遭遇發展難題,北京是怎樣幫扶的?

徐熙:疫情期間北京市陸續出臺了三十多份相關文件,幫助企業應對難關,其中包括減免稅費、穩崗支持、補助吸納困難人員的企業等一系列措施。

比如,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在勞動合同、勞動時間、勞動關係的把握上出現了一些爭議,有的引起了法律訴訟。爲給企業一定的緩衝,去年底北京市發佈了《輕微違法行爲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對列入清單的29項行政處罰事項,凡是符合輕微違法情形並及時糾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但不予處罰並非不查、不管事,我們採取“一案三書”的辦法,用人單位簽署守法誠信承諾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出具勞動保障監察建議書,並製作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促使用人單位誠信守法。

疫情期間勞動爭議案件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去年勞動爭議案件的數量並不低,多數涉及企業職工在工資薪酬上有爭議,但這些勞動爭議案件有八成在仲裁階段就解決了。

運用調解仲裁的職工以年輕人居多,他們更善於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更願意通過共同協商妥善解決問題,而非與企業“撕破臉”。在一定程度上,疫情期間職工與企業之間協商的機制更完善了。

因此,疫情期間調解仲裁數量的增加也應辯證看待。一方面,疫情期間暴露出原來的勞動政策不夠完善。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職工願意通過調解仲裁這種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是社會的進步,協商的過程也助推政策的不斷完善,促進社會中企業職工關係的提升。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攝影記者 王飛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