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鄉村振興不得不打的一場硬仗。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更是希望儘快補齊這個短板,努力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與世界級城市羣相匹配的美麗鄉村。東莞如何打好這場“硬仗”?記者近日深入東莞鄉村調查。

  “世界工廠”是東莞長久以來的標籤。從30多年前“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鄉村工業起步,如今,17萬家工業企業深嵌於595個村(社區)的肌理,超過500萬外來人口生活在機器轟鳴與田園牧歌的鳴奏間,城與鄉,村民、市民與外來務工者,在東莞已無法區分。巨大的工業與人口負荷下,農村人居環境一直是東莞的突出短板。

  2018年,東莞市提出要創建廣東省唯一地級農村人居環境示範市。很多人頗爲不解:別人都是拿優勢去創建,哪有自找短板去創建的?

  如今,這場“硬仗”打了3年,“短板”逐漸變爲“潛力板”,一幅幅村莊新圖景在全省全國相關評選中獲譽,一顆顆鄉村明珠正讓“世界工廠”熠熠生輝。

  一塊必須補齊的“短板”

  在寒潮的陰霾中走進東莞橫瀝鎮山廈村,一排排色彩斑斕的嶺南風格民居令記者眼前一亮。村前一片碧綠的家庭田園中,幾位老人正精心侍弄着一畦畦香芋、白菜——每塊菜地旁,都整齊插着寫有認種者姓名的牌子。每棟彩色房子前,或時蔬,或花果,則被打造成飽含房屋主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小花園、小菜園。

  “認領菜地一年多,家裏不用買蔬菜了,孩子們說我身體更好了,與鄉親們分享自己種的新鮮蔬菜,關係更親近和睦了。”80多歲的張奶奶笑眯眯地告訴記者。

  “以前村裏花不少錢搞環境衛生,效果並不理想。2019年,我們發動村裏的油漆企業對舊村居實施了‘立面彩繪改造’,亮麗的彩色房子讓村子面貌煥然一新,被遊客們大讚爲‘彩虹村’。”山廈村黨工委第一書記張妙華說,“閒置土地經微改後變身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讓村民自願認領,省了管養成本不說,還形成了‘芋香美地’品牌特色農耕體驗場所。”

  “村子舊貌換新顏,帶來的是一連串良性循環。”張妙華告訴記者,山廈村有3個以模具產業爲主的工業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村裏人還擔心產業受衝擊。可如今看來,環境檔次提升了,產業鏈上的企業更願意紮根了,工業區鋪租已從2018年的每月2000元漲到了2800元。更讓村民高興的是,過去入駐工業區的外地人都不來舊村住,村居租金每月僅爲350元;現在,外地人紛紛被“彩虹村”吸引而來,租金漲到了850元。

  “環境就是生產力,這是我們兩年來最大的感受。”橫瀝鎮黨委副書記袁俊凱說。2020年,曾經的人居環境“差等生”橫瀝鎮,成功捧得“全國文明鎮”稱號——鄉村產業植根性強了,幹部羣衆心氣高了,村組兩級純收入3億元,增幅超過12%。

  東莞爲何要拿短板去搞創建?橫瀝這個“中國模具製造名鎮”提供了答案。“推動鄉村振興,改善人居環境是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正如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所言,沒有一個個“彩虹村”,“世界工廠”就無法實現向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邁進、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夢想。

  “城鄉融合、高度一體化是東莞的一大特點,這使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更爲困難,必須城鄉一體化推進。”東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吳美良告訴記者。

  翻開東莞改革開放史,早在1984年,東莞就提出向“農村工業化進軍”的戰略,啓動了農村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到1987年底,已有2500多家企業星羅棋佈於東莞80%的鄉村。數十年間,東莞鄉村形成了特殊面貌:傳統型農村、城中村、半城中村、新型社區等各類鄉村形態並存,發展不平衡性突出。

  “東莞農村人居環境歷史欠賬多、壓力大,簡單說是‘三個較差一個不足’,即衛生環境較差、基礎設施較差、維護保潔較差,人人愛環境的意識不足。”吳美良說。

  以創建廣東省唯一地級農村人居環境示範市爲契機,東莞以史無前例的力度統籌資源力量,全力補齊人居環境短板。隨着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深入推進,目前,東莞村莊保潔覆蓋面與垃圾處理率達到100%,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7%,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實現了“乾淨整潔村”全覆蓋。

  同時,立足城鄉高度融合的特點,東莞全力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鎮街24小時自助圖書借閱、15分鐘健身圈、“文化莞家”數字化服務等均實現全覆蓋。

  “一些鄉村在發生顯著的變化。”東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永忠細數着整治帶來的鉅變:田間窩棚拆除了,農田從滿目“傷疤”向農業休閒觀光“網紅打卡點”華麗轉身;通過農房管控與風貌提升,一些“握手樓”變成了富有嶺南特色的風情街,一批鎮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廣東美麗鄉村特色村。良好的人居環境有力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2020年底,東莞村組集體總資產突破2000億元大關,一些村從“次發達村”加快向“富裕村”轉化。

  一次最廣泛智慧的凝聚

  在半仙山村,一個個生長在彩繪輪胎、廢棄樹槽、鐵罐花瓶中的“邊角花園”把村子打扮得宛如童話世界。

  “都澆過水了,不用操心!”一家雜貨店主人遠遠看到橫瀝鎮公益咖啡學院的志願者走來,笑指着店外高大的仙人柱說。“一開始都是志願者去澆水、維護,村民和外來員工在旁邊看熱鬧,現在大家都主動參與。畢竟美了自家門口嘛!”長期參與志願活動的“益企啡吧”店長朱有萍說。

  “‘邊角花園’微改造項目是我們發動社會組織、村民、企業等多元化力量參與提升村容村貌的一項探索。”橫瀝鎮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劉趁燕告訴記者,人居環境整治伊始,衛生死角特別多,需反覆清掃且不斷反彈。能否用綠色趕走雜物、把死角變成羣衆共建的一個項目呢?橫瀝以半仙山村爲試點開啓了探索,通過發動志願者、村民、外來員工代表組建共治隊伍,建立“微心願”資源站激勵回饋等方式,讓“見縫插綠”的園藝創作成了時尚。如今,這一共治機制的創新探索已被多個村子借鑑推廣。

  一個村子裏的小小探索,讓大家看到“自上而下”的整治也能有如此生命力。“要講究戰略戰術,創新工作方法,凝聚最廣泛共識,團結最廣泛力量。”梁維東這句話,凝聚着東莞上下對如何打贏這場“攻堅戰”的思考。

  對於“攻堅戰”來說,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工作太過龐雜,難尋抓手。對此,東莞市農業農村局創造性地提出了鄉村振興“全域項目化”工作思路,立足各村鎮需求和差異,謀劃實施一個個具體項目,爲整治工作找到了有力抓手。

  在東莞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記者看到,辦公室內堆放着一本本厚厚的“特色精品村”項目建設規劃。全市120個創建中的精品村,每個都有一本項目庫,小到設置入村標識牌,大到公園改造,投入多少、何時完成都明明白白。該科負責人邱志強介紹,2018年至今,東莞已累計建立涵蓋3535個項目、總投資達4192億元的市鎮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庫。例如,在橫瀝鎮捧得“全國文明鎮”的背後,是3年來投入近4億元實施了224個鄉村振興項目、完成了800多項人居環境“零星工程”。

  另一大難題是有些村子不想幹、不會幹。東莞的對策是,鼓勵各鎮村百花齊放,創新實招,比學趕超。

  例如,高埗鎮通過在各村舉辦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逐步形成了“五子登科”內生動力機制:搞好村容村貌,長了“面子”;創先爭優,可得“旗子”;設置1000萬元激勵資金,做得越好,“銀子”越多;村幹部爲民辦實事,換來選舉時的“票子”;工作出色加大提拔重用,讓敢於擔當的人得到“位子”。“各鎮村‘比學趕超’,充分調動了村組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性,營造了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吳美良說。

  在破解一個個難題過程中,東莞的這些“戰術”也爲廣東乃至全國人居環境整治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美麗東莞”全域項目化的經驗做法被寫入廣東省有關文件在全省總結推廣,田間窩棚整治等多項工作獲得國家、廣東省農業農村部門充分肯定。

  一場“有溫度”的整治

  2020年下半年,一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在東莞打響。“我們爲什麼要開展這項工作?就是想讓東莞成爲一個更有溫度的城市!”梁維東在動員部署會上對全市幹部說。

  “溫度”既然是目的,就要體現在過程中。

  “我們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中始終強調‘有溫度的整治’。效果不僅要看硬指標,更要看軟指標,那就是羣衆是否真心認可。”吳美良說。

  比如,田間窩棚曾是東莞農田上的“爛瘡疤”。經排查,近4萬個破敗窩棚密佈東莞鄉間,既煞風景又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然而,它們也是農民存放農具、歇息的場所。如何整治才能體現溫度?東莞提出“拆建並舉、尊重民意”,一邊抓緊拆除,一邊尊重農民實際需求,推動工具房重建,提供了集裝箱結構、防腐木風情小屋2種標準樣式,並設立市鎮專項資金給予補貼。截至2020年底,99.96%的窩棚被順利拆除,近5000個漂亮的工具房成爲美麗田園間的一抹亮色。

  又如,停車並不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規定動作”,卻是東莞村居生活的一大“痛點”。“不僅村民,很多外來務工者也有車。前不久,一位村黨支部書記專門在村裏數了數,大概需要4000個停車位。”吳美良說。

  對此,東莞把推動解決“停車難”作爲解民憂、暖民心的一項重要舉措,加快建設、劃定一批停車位並加強停車管理。目前,東莞村(社區)規劃建設停車位約15萬個,已建成逾10萬個。東莞還調動市場化力量,推動東莞交投集團與12個鎮街簽訂合作協議,將4.61萬個泊位納入市屬國有企業統籌範圍,逐步對停車泊位實施智慧化改造,提升使用效率。

  農村羣衆真心認可了嗎?2020年11月,廣東全省組織人居環境3年驗收,經第三方評估組不打招呼、入戶實地走訪,農戶滿意度高達94%,其中67.6%的農戶對本村整治成效非常滿意。

  經常走村串戶的邱志強對來自羣衆的“真心”深有體會,“大家都告訴我,村莊乾淨、美麗了,自己的工作越來越被認可。近期是農村選舉的關鍵時期,不少村幹部全票當選,這在以往很少有”。

  羣衆不僅用手投票,也用腳“投票”。“搬出去的村民如今搬回來居住已不再是新鮮事。”邱志強說。

  “接下來,東莞將健全長效機制,加速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相匹配的美麗鄉村。”吳美良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

原標題:都市裏的美麗鄉村——廣東東莞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調查

值班主任:田豔敏

相關文章